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一干就是10多年,李晓芳从来不认为新闻写作是件苦差事。相反,他是醉在其中、乐在其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一朵朵绚丽的成功之花。  相似文献   

2.
某报在评选优秀通讯员时,一些很少见稿的人却“榜上有名”,而那些勤奋写作、屡见报端的基层通讯员却“名落孙山”。据悉,只因“先进者”有一顶“××长”的桂冠.因而“当之无愧”。一个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一线通讯员的写作积极性和企业良好的竞争机制。要调动手下人的写作热情,作为领导应“以功论赏”,作为报  相似文献   

3.
不少通讯员反映他们在新闻写作上常碰到一些困难,归结起来有“五难”。针对“五难”,笔者试开出排难的“处方”: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 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凡在业余写作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通讯员,无不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  相似文献   

4.
基层通讯员有“五少”笔者曾参加了一个通讯员培训班,与通讯员们唠叨起来,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基层通讯员有“五少”:写作的时间和采访机会少。基层通讯员大都是在职职工,他们有繁忙的工作和生产任务,常常连班、加班。下班后,累得只想休息,根本没精力读书、采写。企业和单位的新闻事件和典型、重大活动,  相似文献   

5.
写作灵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跳跃”或顿悟,它是通讯员“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是通讯员写作构思过程中进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正是靠这些“火花”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才能成就我们的整篇稿件。  相似文献   

6.
我们全矿务局有52个通讯组,400多名通讯员。我们认为,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素质,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基础,连年在这方面都下大功夫。《新闻爱好者》是培养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最好教材。她通俗易懂,介绍的实践知识多,许多文章就是基层通讯员亲身的体会,适合初学写作的新闻爱好者学习。通讯员带在身上,随时可学.比集中开会或办培训班,方便多了。说《新闻爱好者》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校”,是指导通讯员采访写作的“教师”,她是当  相似文献   

7.
一家报纸,应有自已的名编辑、名记者,应有一批骨干通讯员,有一定数量的名通讯员.报纸的通讯员,分布的地域广,有较好的思想、文化素养,新闻触角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基层.他们是写作队伍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试想,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同志的关心支持,报纸是办不成的,如果没有数量较多的骨干通讯员、有名气的通讯员积极为报纸投稿,报纸就很难办出自己的特色.湖北农民报有一支写稿时间长、稿件质量高的通讯员队伍.编辑部每年都从中评出百名左右的“优秀通讯员”并对他们登报表彰.近两年,有一批获得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奖的通讯员,还有大量的虽“榜上”无名但“报上”有名的通讯员.正是他们,深入村头、田间、农家采访;正是他们,挑灯夜战苦心写作,编辑部才有源源不断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批稿件,报纸上才有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初学写作的农民通讯员有这样的议论和苦恼;“哎呀!我很想写稿,但是找不到新闻线索,不知道写什么好。”能不能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这在新闻学上叫“新闻敏感性”。初学写作的同志,特别是农村青年,由于对新闻工作不熟,虽然经常生活在基层第一线,活动在“新闻宝库”之中,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新闻敏感,缺乏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就有“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困难。因此,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通讯员来说,必须  相似文献   

9.
很多通讯员反映他们在写作上有“五难”: 一是难在工作忙,无时间写稿。处方——要善于珍惜和利用时间。在八小时工作外,还可在八小时业余生活及八小时的睡眠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还有节假日也可用来搞写作。有志于写作的通讯员终能挤出时间来。鲁迅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歌德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务局一矿柴广平:我们这里有15名骨干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我们希望贵刊开辟一个《通讯员问事处》专栏,及时解答通讯员提出的一些问题;另外,贵刊若能开辟一个“文章病院”专栏,针对基层通讯员写稿中的某些“通病”,如谴词造句中的毛病,常容易写错的字……,在专栏中“医治”一下,对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促进作用。▲我叫李再湘,是湖南宁乡县一中的数学教师。1983年我在湖南师院数学系读书时,担任过院学生新闻社的特约记者。然而,我这个理科生虽有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但所写的稿子,却往往抓不住  相似文献   

12.
读者之声     
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宣传部薛梅:我厂宣传部多年来坚持订阅《新闻与写作》。今年又将《新闻与写作》作为奖品奖给我厂15位优秀通讯员,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现在1—4期已发至他们手中,通讯员们纷纷称赞该刊办得好,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及“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两个栏目,密切联  相似文献   

13.
在一本研究导语写作的著作中曾提出:精心耕耘“寸金之地”。这是说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打头阵的,而且要简洁扼要,故称它是一条消息中的“寸金之地”。 那么,作为记者和通讯员怎么耕耘好这块“寸金之地”呢?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外新闻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结我国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有三: 其一,先要掌握好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第一点,揭示主题,点明内容。这里可举一例。一条报道旅游胜地的消息,导语这样写:“岷山山脉  相似文献   

14.
要“三心”不要“二意”雅安汽车配件总厂牟祚涵我有幸参加了省内外4家报社的优秀通讯员表彰奖励大会,有人间我:“你是如何提高写作质量,增强稿件‘命中宰,的?”我直言道:要“三心”,不要“二意”。我的体会是:首先要有责任心。有了当好新闻战线通讯员普通一兵的...  相似文献   

15.
“自我培养”是指通讯员根据工作需要,在实残中加强自身政治修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通讯员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呢?我认为.关键就是“勤学、苦练、多思、敬业”。 勤学。新闻工作无论写作或采访都需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古人云:“学问勤中得”。在学业上,古人都把“勤”字放在首位。作为通讯员则更要勤于“学”。新闻工作要求通讯员必须是个杂家。这就要求通讯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钻研新闻业务,学习中关键在“看”、“听、“书”三方面下功夫。 苦练。文字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通讯员业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新闻工作者最重…  相似文献   

16.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近一年多来,我发稿虽不多,但几乎篇篇都命中。有人说我写稿扎实,把握性大,我想,这大概也要归功于我的“资料库”和“信息网”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通讯员,没有自己的资料库是不行的。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写作技法外,我想,资料库恐怕就成了通讯员的一大“资本”。我的资料库包括:  相似文献   

18.
几点建议     
作为贵刊的一名读者,我对《新闻与写作》非常欣赏,栏目设置合理,内容实在,读后既能增加理论修养,又对新闻写作实践有帮助,是通讯员写作之路上的好向导。提几点建议: 1.通讯员很盼望能经常与同行进行切磋,提高写作水平。贵刊可以将“当好通讯员浅谈”栏目作者的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附在文章末尾,以利有心的读者同他们交流经验、探讨得失。  相似文献   

19.
要当好一名通讯员,除了要勤于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踏实采访,如实写作以外,笔者认为,树立一些“编辑意识”,对于自身发展大有裨益,同时也是提高稿件命中率的重要渠道之一。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通讯员的“编辑意识”至少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把关意识”。通讯员在采访和写作时,应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些材料是否真实?这篇稿件读者喜不喜欢?要强调什么意图?有多大指导性?文章采取哪种形式来写等等。这样,既可以减少采写失误又可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对于不符合宣传政策,不符合写作规范以…  相似文献   

20.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