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写母亲的故事,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爱好!文章写了自己母亲五个方面的爱好:爱吃野菜、爱吃肥肉、爱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爱保留孩子穿剩的旧衣服、爱在背后表露自己对子女强烈的爱。如果说母亲的前三个“爱分’是为生活所迫,体现了所有母亲的“统犊”之情,写出了共性哪么后两种“爱好’倒是母爱长河中最难康的两朵浪花,写出了这一位母亲的个性。在这种母爱的个性与共性的交融中,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感人心者,莫先平情。”以情感人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优点。作者写母亲的‘凌好”,意在表现深深的母爱,在写母爱的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2.
说起母爱,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是神圣而温暖的。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女人。天下最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母亲为子女的付出总是无法估量, 然而母亲却从不求回报,母爱是不计算代价的,母爱也总是让人感动。《为了母亲的微笑》封面的几支粉红色的康乃馨让人不由地联想到母爱而备感温暖。  相似文献   

4.
【审题】这是一个既常见又普通的作文题,是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母亲是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良师,有的人把母亲当作自己的益友,有的人当拥有母爱时不以为然,有的人当失去母爱后才真正感到母爱的可贵。写最亲近的人,最熟悉的人,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很多话不知从哪儿说,说多少、这就是选材问题。受题目中的“我”的限制。所选材料既要能表现母亲所共有的特点,更要有别于他人母亲的特别之处,这就叫典型。【构思】精心构思达到的目的是“新颖”,材料选得典型,就能出新意。写法上可以采取通过三两件…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的天地里,母爱是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作家的笔下,母爱常常感天动地,让人铭心刻骨。然而,这类文章所颂扬的母爱大都是以血缘维系的母亲对儿女的爱。世上还有另一种母爱,它超越了血缘亲情,有一种特别的厚重感,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母亲》,写的就是这样的母爱。《母亲》一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继母。在中国,后娘自古难当,面对一双懵懂无知的继子,这后娘如何当才算称职呢?几十年中,继母以自己的善良、忠厚和大度,以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谱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她尊重继子的感情。爱不是施舍,不是恩赐,爱他人首先是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继…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懂得感恩父母。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教学过程一、感悟母爱,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游子吟》,学生齐读,交流感悟。2.出示两组填空,感悟母爱。(1)请填上恰当的形容词,感悟母亲在你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表现母爱,赞美母爱是永远的主旋律。此次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同样母爱抒情母题的散文:《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老舍)。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母亲",但由于不同的作家,"性情面目,人人各异",所以两篇文章各呈其妙,各有风采。具体从篇章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旨在充分理解文本,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学会在平淡中体验亲情,从而学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亲情。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相似文献   

9.
赛珍珠、张爱玲笔下的母亲都有自私、利己性的一面。但由于赛珍珠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和宗教精神,使她以爱为良剂,最终赋予了母亲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双重失望,使她根本就不相信母爱的存在。她认为时母爱的提倡说明了“母性”一方面是男权社会为女性设置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对男性话语的无可奈何的认同,充分表明了“母爱”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10.
【课标·教材·学情】 预习阅读有关胡适的文章,了解本文的背景,为理解母亲性格打下基础。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主要学会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形象被许多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读罢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我再次被母爱的伟大与崇高深深感动了,母亲三次伤心落泪的画面更是让我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2.
天下文章千万,写母爱的不在少数。每每读来,心理总不平静。我也总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铺开纸后,面对一片空白,却又不知从何下笔。母亲不识字,却知书达理;母亲不爱说话,脸上却总挂着微笑。母亲不出远门,却鼓励我们姊妹几个在外面闯世界……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3.
母爱,是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这种题材好写但难写得新颖感人。究其原因,不是章中母亲的形象不够丰厚饱满,难以打动人,便是作缺乏叙事抒情的技巧,写出来的章情节不生动,语言没有韵味。俄国作家克拉夫琴科的小说《当你厌烦读母亲的来信时》却不落窠臼,刻画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堪称同类题材作品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与情人》和《母亲大人》这两部小说中的母亲都为儿子表现出了极端的畸形的母爱。本文通过比较社会背景,不幸婚姻和自身欲望等因素,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畸形母爱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5.
汲水的母亲     
从此,你踏上了怎样的征程像一炉孤独的炭火在夜的光芒中走走停停家乡的那口井太沉了呀你无法将它背着行走只带上自己的血液和一条爱犬一样忠诚的影子迟迟不来汲水的是你那孱弱的母亲她用尽博大的母爱将井盖一点点挪开十五天对于你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母亲呀请不要盖上井盖那将  相似文献   

16.
奔跑的母亲     
古往今来,写母爱的文章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这篇《奔跑的母亲》却以独特的视角撼人心魄。母爱创造的奇迹竞让人如此动容、肃然起敬。有人说:“当爱达到极致时,人的潜能也发挥到极致。”文中的母亲为了她的孩子能读书,以超乎寻常的坚韧的毅力练习长跑,最终获得了国际马拉松比赛长跑冠军,取得了一个令自己、令家人,也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细细琢磨起来,却又在情理之中。母爱是博大无私的,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18.
感谢母亲     
正4月6日晴世界上有一种最无私的大爱,那就是母爱;世界上有一群最可敬的人,那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爱如花,美丽而芬芳。每一位母亲曾经都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为了家庭,为了我们,她们变老了,变丑了,变唠叨了。无论是唠叨还是其它的,都充满着对我们浓浓的爱。是的,妈妈会唠叨,比如"天冷了,加件衣服。骑车要戴安全帽,注意安全。饭前先喝水,注意营养搭配,不要吃得太饱。记得吃水果,注意坐姿、写姿……"这些几乎  相似文献   

19.
张剑虹 《文教资料》2014,(26):14-15
志贺直哉一生围绕着与父亲对立,经历了"排斥、纠葛、和解、调和"的过程。尤其是内心的纠葛几乎成了支配他青年时期的"一大精神课题",也是"人生戏剧的高潮"。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相关作品做了详细研究。然而,关于母爱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阅读《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后,发现他对生母的感情非同一般。本文通过剖析《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他对生母的怀念和对继母的敬仰,分析他对母爱的渴望并把这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察志贺直哉的心境。  相似文献   

20.
感恩母亲     
《新作文》2006,(4)
在我心目中母亲永远是伟大的,也是我最先应该感激的人。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呢?是辛勤的农民朴实的耕种吗?是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奉献吗?是上帝的智慧创造了世间万物吗?不,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不是独立着的朴实、奉献或创造,而是由它们合并而成的一种爱——母爱。母爱是朴实的,简单而又平凡。当母亲为我准备早餐时,当母亲教导我怎样做人和学习时,我感受到了母亲的朴实。母亲奉献的,美丽而又无私。当母亲抱着年幼生病的我跌跌撞撞地去医院看病时,当母亲熬夜在病床前照顾我时,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奉献。母爱是创造的,艰难而又喜悦。我们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