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47年3月至9月,西北野战军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中,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正确部署下,在彭德怀、习仲勋、王震等同志亲自指挥下,以少胜多,连战皆捷,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作战。  相似文献   

2.
<正>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指出,老区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希望“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延安、井冈山、沂蒙、百色等革命老区时明确指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要依靠教育和科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帮助老区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是经济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大力发展革命老区的高等教育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为这一成就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本文从毛泽东对抗日和民主的论述、陕甘宁边区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由于缺乏准备,包括关中分区在内的整个边区因此陷入通胀危机的泥淖中.面对危机,习仲勋领导的关中分区贯彻边区指示,通过发行公债来回笼货币,加大盐运来增收外汇;发展煤炭产业来缓解通胀.在其努力下,分区的通胀得到明显遏制.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保育院,为了贯彻“好好的保育儿童”(1938年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题词)和“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1940年教育部长徐特立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题词)的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方针,经过一番探讨摸索,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研究儿童的身心。1.个性记录:将儿童有关个性方面的问题、发展经过及处理情况予以记录,定期总结。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创办于艰苦的抗战时期。在国民党军包围封锁的环境里,二师在习仲勋的关怀和支持下,从实际出发,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依托农村,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因材施教,辗转陕甘,搬迁10多次,坚持边走边办学,为边区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尊师亲民、关心学生、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也成为习仲勋留给二师的一份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7.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指导分区的反摩擦斗争和军民建设,时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分委机关报——《关中报》。在习仲勋的关怀与指导下,《关中报》历经十年战火洗礼,有效结合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习仲勋的办报思想对《关中报》的成功创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新时代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边区权力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直接雏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中有关人民代表制度理论的历史土壤。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担负着抗日总后方的任务。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对边区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建设,把一个地瘠民贫,经济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10.
习仲勋参与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多项法令文件。建国后,他参与起草、修定共和国宪法,领导制定了多部法律,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司法为民、司法公正等法治思想,这对今天的法治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毛泽东思想主要载体的《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留给中国人民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不仅是根据地出版界的一大成果,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播毛泽东思想的一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选集》的出版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闽西》一文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六次来到闽西。事实上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少七次到闽西开展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而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探寻到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求索,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取得的,它对于中国革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转折点,秋收起义则是实现这个转折的开端。毛泽东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在关于打什么旗帜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和工作重心转移等问题上,根据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对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的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论的热点问题。毛泽东作为党的首代领导集体的代表,在具体探究其革命生涯和理论贡献的前提下,我们不单单要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决了中国革命路经的要旨问题,还要看《反对本本主义》中阐述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包括的三个基本方面,更要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对人民主体思想较为完整和集中的阐述。唯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并研究了毛泽东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对辛亥革命的阐释,认为这是毛泽东思想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时期的观点正是对早期共产党人辛亥革命观的扬弃。这一扬弃,不仅反映了毛泽东辛亥革命观的渊源流变及背后蕴含的时代背景,见证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探索中的突出贡献,亦充分验证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19.
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经历了减租减息、征购地主土地和土地改革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是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演化,在陕甘宁边区的老解放区逐渐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每次土地政策演化的进程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有相应的土地法规出台,边区的土地立法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管理、土地司法等方面,内容相当完整,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边区土地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已相当高了,这些法规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政策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入手 ,可以透视毛泽东思想内涵的时代特征、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