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勃然兴起,它既是清代考据之学日趋衰微、经世之学开始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又是对当时海警飚起、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这期间有两大史地研究学派:一是中国史地派,二是世界史地派。他们的研究是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富国强兵、制敌取胜方略的大胆探索;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这是一次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尤其对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有很深造诣。他在《马大正文集》中的许多观点对目前正日益兴起的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影响十分深远,开拓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边疆史地研究作为鸦片战后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的先导,发端于19世纪初,繁荣于鸦片战后。这一研究热潮是时代的产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一是强调开发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从祁韵士、徐松的研究到张穆著《蒙古游牧记》,都反映了这一精神;二是着眼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如何秋涛著《朔方备乘》,集前人研究之大成,把边疆史地研究推向顶峰。这一研究热潮具有开拓性和经世致用精神,不仅为保卫、开发边疆提供了参考,也为当时中国史学摆脱危机闯出了一条新路,并为后人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的历史盛衰思想出现了新的因素,开始把中国历史的兴衰放在世界历史变动过程中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这一时期历史盛衰思想的总结反映了边疆史地学者已自觉地从哲理之高度阐发对世界形势和中国问题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相似文献   

7.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由于它兴起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之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地研究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经世致用为主旨,献考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重视民族问题研究,将西北边疆史地与辽金元史研究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8.
边疆史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具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更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和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边疆史地研究适应时代的需要,继承了以往的优良传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在中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总体规划下,逐步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边界变迁史、中国古代疆域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系列②。在这三大系列中,做为边疆史地学开端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是中国边疆研究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嘉庆以降史学界根据当时政治和学术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相砥砺,考究疆域形胜、探求实地良策、图谋…  相似文献   

9.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 ,何秋涛是年纪较轻 ,起步较晚的一位 ,但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从而居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何秋涛的研究 ,涉及到边疆民族、山水形胜、中俄关系和边疆史地文献诸多方面 ,范围广大 ,成果恢宏 ,方法精密 ,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存亡危机,民族主义高涨。受此影响,中日两国在学术上也呈对抗之势,表现在从"九.一八"至抗战前,以傅斯年、顾颉刚为代表的中国大批知识分子转而从事边疆问题学术研究,以应对日本学者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期唤醒国人、政府的边疆意识和救国责任。抗战期间,东部大批高校、研究机构及知识分子等的西迁,使中国边疆不仅成为知识分子抒发爱国情怀的场域,也成为他们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本土化的边疆学术研究的场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存亡危机,以爱国主义为主流的民族主义高涨.受此影响,中日两国在学术上也呈对抗之势,表现在从“九一八”至抗战前,以傅斯年、顾颉刚为代表的大批知识分子转而从事边疆学术研究,以反驳日本学者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期唤醒国人、政府的边疆意识和救国责任.抗战期间,东部大批高校、研究机构及知识分子等西迁,使中国边疆,不仅成为知识分子抒发爱国情怀的场域,也成为他们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本土化的边疆学术研究的场域.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魏源、姚莹等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反映在他们对传统学术的利用和改造上。这是形成他们学术特征的重要来源,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又是他们致力于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敦煌,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研究敦煌,对于探索古代中西交通史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注目于西陲史地。近代王国维、向达、夏鼐诸先生,曾结合敦煌石室遗书、汉简,以及实地的考察资料,对敦煌史地进行过深入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对敦煌史地的研究,业已成为“敦煌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清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史地学者主张关注现实,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派别。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派学者的经世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省级重点学科承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校院共建"中国西南区域研究(1840-1960)"科研创新团队协办的"民国时期的边疆与社会研究(1911-1949)"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8  相似文献   

20.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姚莹经世致用思想及实践;认识边患、了解边情,以抵御外侮、筹边固防;知夷事、筹夷情而制夷的恢廓的世界史眼光等方面对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