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出版事业,从建国时算起;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但时至今日,出版社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尚无定论。有的同志说出版社是事业单位;有的同志则认为是企业单位;还有的同志认为是事业单位,但要进行企业化管理。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因为它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办出版事业,也关系到以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方法来管理出版事业。因此,很有必要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对它作出明确而又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出版社,正面临着从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的转变.对于实行了几十年"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出版界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编辑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来迎接这种转变呢? 有的同志说:现在好了,出版社变成企业,我们只要按照企业的一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是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让我们重温一下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出版事业模范"的邹韬奋先生的有关论述和做法,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出版社是事业性质,还是企业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未得到明确认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上级领导机关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歧犹为明显。主管宣传工作的部门认为出版社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主管经济工作的部门认为出版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与其他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同,故纳入了企业管理的范畴。最终,大家约定俗成,模糊地称之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对于出版社性质这样的认定以及所产生的相应的管理模式,有的同志称之为“四不象”,是一个“两栖怪物”,似乎不无道理。因为说它是事业单位,但又不享受国家事业费拨款,其生产经营和税收政策遵循的是工矿企业管理模式;说它是企业单位,却又采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在生产经  相似文献   

4.
学报商品属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报商品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报界议论的热点之一.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化学报改革,明确办刊方向,建设编辑队伍,办好高校学报,具有重大意义.在这场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学报和一切书刊一样也是商品,应实行企业化经营.有的认为学报是特殊商品,可实行半企业化管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作一些探析.学报是不是商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特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目前认识颇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编辑学“应该研究各种出版物的编辑特征、规律和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又因为编辑人称“杂家”,“那么编辑学亦可称为杂学”(李荣生等《应该建立编辑学》,见《编辑学论丛》,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1983年编印本第7页)。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作为编辑学特点、性质和任务的概括论断,就很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根据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潮到来之时,人们便对图书及其生产者——出版社的性质提出质疑:图书是不是商品,出版社是不是企业?经过探讨并为实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是不是商品?有的同志认为是商品。因为,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图书资料具有使用价值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图书经过分类、编目、排架等过程,其中凝结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数量的劳动,这种劳动与一般的人类劳动一样,形成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出版社社长对出版物的质量管理及销售发行管理特别关注是很自然的。对出版物的质量和社会效益,政府管理部门和直传媒介一直给予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许多出版行家有精  相似文献   

10.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来的是正面报道。但是,是不是全都如此呢?如果立场不同,也不一定。我们以北京解放的报道为例来看看。北京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这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震动世界。新华社报道了解放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出版社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体制。但是出版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主张要实行企业单位、企业管理;一种主张要实行事业单位、事业管理;也有一种主张仍坚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最近王益同志发表文章,认为出版社是企业,道理讲得很充分。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闻界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将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则生产和消费。”并说,这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还说什么,马克思“从不认为新闻的流通还有党派或国界的限制,他确定一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流通中的地位,不在于它的党派性,而是它的建立了多大的新闻市场”,“新闻的流通和其他精神产品的流通应当是世界的,而不能限于某个地方或某个小宗派的范围”。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所作的这些归纳,是不是正确?值得认真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新闻界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商品,将按照商品流通的规则生产和消费。”并说,这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还说什么,马克思“从不认为新闻的流通还有党派或国界的限制,他确定一家新闻媒体的新闻流通中的地位,不在于它的党派性,而是它的建立了多大的新闻市场”,“新闻的流通和其他精神产品的流通应当是世界的,而不能限于某个地方或某个小宗派的范围”。对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所作的这些归纳,是不是正确?值得认真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14.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闻不能商品化,那么新闻到底是不是“商品”呢?比较科学和贴切的说法,还是必须坚持讲两句话,即:新闻有商品属性,但不能就此推论出新闻就是“商品”。新闻的载体——报纸、新闻稿、电讯稿等是特殊商品。有的同志不赞成加“属性”、“特殊”这样限定性的辞语,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闻是一种商品、新闻媒介是商品的现实。事实果真是如此吗?这就未必了。相反,我们说,新闻有商品属性、新闻的载体是特殊商品,正是面对现实对新闻这一极为复杂的事物作了“适度”分析、并有着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3月14—18日就出版改革问题召开出国留学人员座谈会。现将座谈实录摘要如下: △关于观念变革。图书是什么?是商品;出版社是什么?是企业;出版业是什么?是产业。商品、企业、产业——这是我们的出版业建构新体制必须树立的观念。△关于出版社体制。在前一轮出版改革中,出版社以编辑工作为中心的传统出版体制并未突破。在日本,出版社的体制与机构设置是编辑与发行两大块并重,起主导作用的是贩卖部门。编辑人员与发行人员之比日本为1:1,台湾是1:4,马来西亚与印度则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对出版社的性质问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有的说,出版社成为企业,什么书赚钱出什么,赔钱的书就没有人出了,这样下去不得了。有的说,出版社还是应该按事业单位来办,不能搞自负盈亏,出书赔钱由国家拨款,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出书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有的说,出版社作为纯事业单位,我们过去搞过,那样虽然没有后顾之忧,但出版社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知识分子的才  相似文献   

18.
有的同志认为报纸理论文章不好写,似乎有点“高不可攀”。是不是这样呢?不完全是。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并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要求,或者说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概括一些报纸搞理论宣传的共同认识,报纸理论文章的一个最大特点应是理论的新闻性。报纸是以传播新闻为己任的,报纸理论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现阶段,我国的企业报究竟应当办成一种什么性质的报纸?担负着什么任务?应具有哪些功能?这正是新闻界同仁正在总结、思考的问题。关于新时期企业报的性质问题,前一段时间有不同的认识,在新闻界曾发生过争论,一说企业报应姓“党”,一说企业报应姓“企”。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但无定论。企业报到底应该姓什么?性质问题不确定,任务和功能也就不明确。笔者认为,企业报的性质是由企业的经济、政治体制决定的。从我国企业报发展的历史看,20世纪初,为适应殖民地半殖民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在中国开办的公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要不要搞资料工作?资料工作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上?提出这个问题,好象无稽之谈,难道还有人怀疑出版社应该搞资料工作吗?讲起来,好象问题是不存在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有的人认为出版社应该搞资料工作,但怎么搞法,却不重视,似乎可有可无,他们认为编辑组来稿子,审审核核,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