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庞德是英美诗歌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中国元素对庞德具有深刻的意义,庞德视中国古籍为“新大陆”甚至是现代西方“文艺复兴”的思想源泉。费诺罗萨遗稿带着庞德进入了中国诗学的意境世界,通过对中国诗歌的翻译或改写,庞德在他的创作中融人了中国古诗的元素。换而言之,庞德在西方创作着中国式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李金发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创作的象征诗,扩大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表现领域,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无疑是推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中国传播最力的诗人之一。对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去观照,既可使我们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也可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的诗以风格怪异见称,这是因为,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把西方诗歌的“纯美”理念纳入新诗的创作中,从而使他的诗悖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目的,真正接近了西方诗歌的艺术自我化和生命化的本质。本文试图从纯粹艺术的角度重新解读李金发的诗歌在审美境界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与关怀。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华文作家方然工于新诗创作。他的诗作以乡情为主打歌 ,表达了对中华文化传统深入骨髓的根性情结及其反思的复杂情怀。在艺术上兼收并蓄 ,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诗歌的传统 ,又借鉴了西方诗歌的现代技巧  相似文献   

5.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通过翻译输入西方的诗体,推动中国新诗的发展.在诗歌翻译与创作中,刘半农践行了他的诗学观点,积极地翻译并尝试西方不同的诗体如散文诗,小诗,自由诗,十四行诗等等.由于他的翻译与借鉴,许多西方诗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他也因此对中国新诗的建构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评论界,伊塔洛·卡尔维诺被公认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意大利作家。在小说的诗化方面,他将诗歌艺术运用于小说创作,打破了二者间的界线,实现了二者的交叉与融合。这一创作追求对中国作家王小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诗歌中富有音乐感的节奏、韵律运用于小说创作:二是语言的诗化:三是让诗歌直接进入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在新诗发展史中,卞之琳迥异于新诗创作的前辈,在于他即接受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同时又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强调具象性、理意、非个性和多重主体的变化,克服了初期新诗创作中空泛化、概念化的弱点,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形成了独特 风格。  相似文献   

8.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意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翻译与创作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中国“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新诗又深受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迪。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曾得益于中国古典诗,反过来又对中国的新诗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借鉴与转换中,传承与创新兼备的诗学理念影响了现当代东西方诗坛。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朱湘是一个杰出的先行者也是献祭者。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新月派诗风,对五四白话诗的狂放不羁是一种反驳,纠正了早期白话新诗的狂躁、俗白;同时借鉴中国传统诗风和西方古典诗歌十四行诗的体式,创作新的白话诗。在生活的挫折面前,被逐出时代的主潮,他一步步退缩到个体的心灵世界里。他既有东方孤独的名士风情,又有西方酒神精神的迷醉,是东西文化交流中撞击出来的火花。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文化碰撞这个角度,在朱湘的诗歌中去寻找导致他死亡的那丝暗影。  相似文献   

11.
邵洵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但正是这样一位卓有成就的才子,却始终游离于文学史之外,不免让人遗憾。邵洵美长期以来被文学史忽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他的诗作具有“颓加荡”的特点;另一方面他和鲁迅的敌对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仔细分析邵洵美的诗歌,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诗歌也并非全都流于描写声和色的诱惑,而且后期的一些诗作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也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所提倡并发扬的白话文学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新纪要。从小习读古文的胡适,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并非一味的拒抗,在他的白话诗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余韵。但另一方面,有着丰富西洋文化的胡适也同样受着海外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诗词又作了巨大的创新尝试。文章主要从胡适早期白话诗所受的传统影响和他在西方诗歌的形式的感悟下对古典诗歌所作的创新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胡适白话诗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要意义。他的诗论文论深透独到,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文论有着积极的反思和建造作用。阿垅是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标本式人物,他的个性化创造及其与时代政治的复杂关系,他的精神痛苦和悲剧命运,引发我们深入地认识和反思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质和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公超中西学养深厚,而且深受英美现代派的影响,他的许多观念来自于艾略特,尤其是他回归传统的意识,和艾略特如出一辙。但他能够创造性地把这些观念运用于中国文学的实际,重视格律诗对中国新诗的建设性作用,为中国新诗形式建立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和具体的创造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唐代诗人李白置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创作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举诗风改革大旗,引导唐诗进入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以充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展示盛唐由治而乱的历史画面,用多样体式进行创作,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8.
王省山是山西长治市沁县清末诗人,曾任云南、江苏等地五县县令。他在与当地百姓的长期交往中,比较关心下层民众疾苦,对当时的社会弊端也有所揭露。他的诗作以通俗朴实的语言,再现了清王朝走向衰败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但在二百余年来,王省山的诗作一直湮没无闻,实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损失。沁县史志工作者对王省山诗集《菜根轩诗钞》的发掘,为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一位类似杜甫的以诗写史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9.
明显受到中国诗歌影响的意象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派别,它对美国现代诗乃至20世纪世界诗坛产生了特殊的影响。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所作的借鉴,可谓有得亦有失。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作为意象派的代表作,在意象的创造、处理方面深得中国古诗之奥妙,是一首著名的意境诗。由于意象派更看重意象本身,对意象的象征、暗示、比喻作用处理得非常隐蔽,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诗作的深度和境界。  相似文献   

20.
鲁迅新诗可谓借用象征性意象进行新诗创作的成功典范。鲁迅能在新诗创作中准确运用象征性意象来联结与组合充满诗意的语言符号,营造一种浓郁的诗歌氛围,表达丰富而深刻的诗情与诗思。这在中国新诗草创期显得弥足珍贵,也更加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