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体多轴性运动项目,短时间内技术不易掌握。我们经常看到少年标枪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缺点,尤其是在最后用力这一关键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影响了标枪成绩。那么有哪些技术因素会影响最后用力动作的正确完成呢? 一、过分强调“满弓”动作影响用力节节 在标枪技术训练时,教练经常强调最后用力的“满弓”动作,即运动员在出枪前要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动作,使投掷时的工作距离加长,这个原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少年标枪运动员能否做到这一要求呢?通  相似文献   

2.
胡明立 《中华武术》2010,(10):18-18
标枪最后用力中的“满弓”动作是成功完成鞭打动作的保证,“满弓”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的质量,“满弓”动作做不出来,鞭打动作无从谈起。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教授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简单的方法是选择原地投掷做为最好途径。原地投标枪是在双腿支撑状态下进行的全身用力动作,在整个用力过程中,能否形成“满弓”用力动作,是评定最后用力技术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在原地投标枪中,形成良好的“满弓”用力动作,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条件。一、形成良好的原地投枪预备姿势原地投标枪是完整投枪技术的一部分,在最后用力的动作结构上与完整投枪是相同的,但在形成最后用力的预备姿势上却有区别(见图1 A.B)。  相似文献   

4.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掷标枪时,在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对形成“满弓”,对标枪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以及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男子标枪优秀运动员15人32次试掷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右肩,特别是右肘提前加速的现象。没有“延缓”末端环节的用力,提前对标枪进行了加速,破坏了“满弓”动作的形成和环节用力的顺序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前言掷标枪教学,是体育学院体育系田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多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们在学习掷标枪技术过程中,往往因为下列原因对技术动作掌握得不够理想,或影响较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即:助跑最后两步节奏不好;投掷步与最后用力动作衔接不紧密;最后用力阶段用力顺序不正确,“满弓”动作做不出来,或腿蹬地方向、手臂挥摆方向不正确;不沿标枪纵轴用力;标枪出手时机掌握不谁确,等等。本人认为,分析这些原因,根据个人特点,设计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迅速掌  相似文献   

8.
一、原因 肘关节损伤常发生在标枪出手的最后用力阶段;此时标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从而造成损伤。当伤者做屈肘、屈腕动作感到疼痛,同时稍加外力做前臂旋前动作备感疼痛时,表明其主要是屈手肌群或旋前圆肌起始部位的损伤。而当医者一手托伤者肘部,另一手稍外展其前臂,伤者感到疼痛,说明其主要是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损伤。 标枪出手时,最后用力技术上要求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快速向上翻转,使上体面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此时,投掷臂在身后与肩同高,上体在标枪出手时的用力顺序是以胸部和右肩带动投掷臂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前八名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技术表现为研究对象,对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标枪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技术中的左右侧进行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和及数理统计法。结果:最后用力阶段右侧身体技术中存在未完成“满弓”技术动作的行程;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控制肘关节失利导致肘关节转动过早;第四名至第八名运动员转肘翻肩动作完成得过早;第二名至第八名运动员左腿能够承受负荷较大冲击力的水平比较差能量损失比较大;三至八名运动员的左腿蹬伸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10.
标枪中的"最后用力"动作是标枪运动的重点教学内容,做好最后用力动作有利于标枪运动技术的巩固和完善。所以,在实际标枪运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员最后技能的强化和练习,确保学员能够在投掷标枪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好成绩。本文简单地阐述了标枪运动最后用力动作的影响因素,以此分析了较为专业的标枪最后用力动作的训练方法,用以推动标枪运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标枪技术实验教学按照“结构-定向”化教学原理,以构建学生完整的标枪技术心理结构为核心,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动作的掌握有一种预先的心理指向,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觉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实验证明:运用“结构-定向”化教学理论组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只注重动作外显模仿形式,而忽视心理活动过程的传统练习方法,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标枪运动员"投掷肘"损伤与技术训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标枪运动员“投掷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导致肘部关节右侧和肘内(尺)侧副韧带损伤多见。并对其损伤发生的基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投掷标枪技术训练过程中纠正错误动作,是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标枪运动员“投掷肘”关节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掷标枪最佳程序教学步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掷标枪技术性强,掌握它难度较大.本文试图对标枪技术教学的手段进行动态、多维、模糊数学分析和综合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佳程序教学模型的设计.实践表明,优选的教学手段正确,模型实践效果良好,本研究可为标枪技术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标枪技术实验教学按照"结构-定向"化教学原理,以构建学生完整的标枪技术心理结构为核心,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动作的掌握有一种预先的心理指向,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觉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实验证明:运用"结构-定向"化教学理论组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只注重动作外显模仿形式,而忽视心理活动过程的传统练习方法,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刘卫东 《体育科研》2006,27(5):87-88,84
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和传统训练教学法分别对练习者进行标枪动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结果表明:表象训练在标枪动作技能的掌握上优于传统教法,动作技能的习得速度与表象训练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表象训练能有效的防止动作技能的消退,有利于维持练习者练习时心率变化的稳定性,为体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逆向递进"教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大学并轨扩招给体育院校的田径课,特别是投掷项目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如何解决学生人数增多,学时减少,场地不足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从优化组合教学环节,精简教学内容和手段出发,设计“逆向递进”分解教法用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教学,并进行对比教学实验,取得了较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跳远起跳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的教学新方法.结果表明: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能有效改进学生在跳远时的起跳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起跳能力,在跳远教学中具有实际的可行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广林  闵凡亭 《体育学刊》2004,11(5):122-124
在分析和研究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基础上,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要求的本质出发,对一些有争议的技术环节提出看法,将最后用力技术分为5个阶段:右蹬技术、左蹬技术、“满弓”动作、“鞭打”动作、出手动作。  相似文献   

19.
李浩然 《精武》2012,(1):27-27,29
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技术动作实质上是投掷标枪技术动作的最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到器械出手,属于鞭打用力过程。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错误动作的产生与鞭打动作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运用鞭打动作原理解析抛掷实心球的错误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that on the sports sciences relevant to javelin throwing is critically reviewed. This is particularly timely because of the change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javelin for the men's event, which was introduced by the IAAF in 1986. A full discussion of the aerodynamics of the javelin is presented with due consideration of the change in pitching moment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rules change had brought about. The uses and limitations of current computer programs for simulating javelin flight, in order to estimate optimal release parameters, are profiled. Considera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effects of wind velocity, air density, javelin weight and the flutter and spin of the javelin on its flight. The review further considers the optimization of release parameters, drawing upon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field-based data. The effects of release speed, release height, release angle, release angle of attack and release pitch rate are assessed. The javelin throw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cinematographically derived data, including an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The importance to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f the grip, the run-up and transition phases, the cross over and delivery strides are each reviewed. Finally, some prognoses as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into this complex throwing skill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