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视“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用、积淀语感;……是啊。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百次问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什么?当我扪心自问时,我却一时找不出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曾经以为她是认认真真带领着学生读好每一篇课文;曾经以为她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曾经以为她是热爱语言的情感,运用语言的习惯……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她有着极度灿烂的历史,每一个人关于语文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每一个语文教师都  相似文献   

4.
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应该怎样教好语文?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语文就是训练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感情、用语文的习惯,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积淀语言……  相似文献   

5.
袁源 《语文学习》2021,(3):45-46
曾经听到一位初三的学生抱怨:“名著太难读了,怎么读都考不好。才考完的试卷上要求填严贡生在船上吃的是什么糕,答案是‘云片糕’,这谁记得呀?!”还有学生伤感地说:“每周都要读40页名著,写400字读书笔记,我都不知写什么好。好多同学都在网上抄。”问老师,则曰:“你不考具体内容,学生根本就不读;你不管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就不好好读。现在名著阅读要求那么高,我们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论述中,强词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叶老说:“有些人把阅读与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象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教师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时,也说读写结合,多读多写。但是为什么多读了就能写好呢?这中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以为读与写之间应很好地沟通,乃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沟通读与写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生活,它象一座桥梁,联系着读与写,没有这座桥梁,读与写往往是无法结合的。从这方面看,小学语文教学明显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绝大多数语文课变成这样:老师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总想让他们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老师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总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老师唯命是从地教,学生深挖硬钻  相似文献   

8.
周洁 《小学生》2013,(4):72-7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第一课时的读就是第一读和第二读的问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怎样的教学才真正使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到位"?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执教的《"闪光的金子"》的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诱发情感期待读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叫什么?(徐大娟)怎么知道的?有老师的本家吗?怎么记住"徐"字呢?(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9.
<正>老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就两个字:读与写。如果教与学都从这两个字上下工夫,就不愁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难道不是吗?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作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  相似文献   

10.
语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章。  相似文献   

11.
可悲的惊奇     
那天看到一篇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自己被文章所感动,实在读不下去了,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在静静地听着,也受到了感动。有几个学生却悄悄地笑了。我感到很奇怪。后来,学生说,我们没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文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多么令人遗憾的惊奇,从学生惊奇老师的流眼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从没有或极少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当然,我不是鼓励老师在课堂上任由眼泪泛滥,我的意思是,老师在和学生一起的时候要坦率地流露自己的真情。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情,我很难想象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怎样的课堂,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这几年里,他们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对此我有点担忧。可能学生也会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令人感动的话语,但是这些文字是从他们的心底流出来的,还是从他们的喉咙发出来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工作,情感要靠情感去启迪,情感要靠情感去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眼泪,也就说明他们已经将老师神化了。老师在学生的眼里面至少是一个不会流眼泪的人,也许这个老师只会笑、愤怒,或者生气,...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作文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抓好作文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凭借“基础训练”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看、说、读、写”的训练。如: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三的看图说话这道题,我在教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车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老师:“火车是在什么路上行驶?”学生:“在铁路上行驶。”老师:“哪个小朋友能够告诉老师火车有什么用途?”学生:“我在电视里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众说纷纭。有教师说:"听、说、读、写、思。"这就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的能力。一中学老师云:"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应该把如下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记住文字;记得规定量的文字;教学生如何去大量阅读课内外的语文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写作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小学语文最该"教"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家到实践者,都在谈转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在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主体的今天 ,我们重温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育思想 ,用以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什么是自己阅读 ?用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 ,“不待老师教 ,自己能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 ,如何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呢 ?我以为 :一、指导学生善读指导中学生学会自己阅读 ,多读是前提 ,善读是关键。因为一来读物本身的质量有高下 ,二来因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确不容耗费 ,所以指导学生善读 ,首先“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 ,当前合用的书来读”(叶圣陶语 )。关…  相似文献   

16.
一度以为,课堂完全动起来、活起来,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但是,“活”的课堂是否高效呢?语文味还在吗?这值得我们反思。一、课堂上书声琅琅,却没有感悟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各种形式的读,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很热闹、很欢畅,我们也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说这样一些话:“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带着欢快的心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相似文献   

17.
朱晓方 《青年教师》2007,(10):24-24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当然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所以,每天的家庭作业中,"读课外书"这一项是雷打不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读了吗?读了些什么?读  相似文献   

18.
自能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段不同,对象不同,自学能力的培养亦应不同.小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走向自学的必要前提与重要准备. 这三年来,我们以习作量规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习作质量,获得习作经验. 一、明晰结果,建立适合不同年段的"健康体检"标准 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不等于就会学语文;我们的学生成绩不错,但不意味着就能从中获得快乐.影响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最大障碍恐怕是主体性的丧失——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老师说怎么学就怎么学,甚至逼仄到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答案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学习,犹如瞎子摸象,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因此,学习方向不清、学习目标不明,乃是学习最大的问题;有的方可放矢,目标才能引领学习.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很想做一个关于语文的话题,也许是我的心中有一种“语文情结”。小时候。我是个很偏科的孩子,数理化成绩很糟糕,但是语文成绩很好(这样说好像把自己和钱钟书、郭沫若这样的伟人的经历搞得有点像了,汗……)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在班上宣读:我能很迅速而准确地写出各种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知道:“已”字“而”字等各种字在古汉语中的若干意思……大学.我读的是中文,毕业后,我曾经当过语文老师,而后,我成为了一名编辑。我一直都在和文字打交道。但是,当我回首,想起很多老师说的那句话,这孩子语文成绩好。我迷茫,我的“好”好在哪儿呢?当年在试卷上呈现的东西我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在不停地反思:语文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于是,我回到过去,走进现在,也放眼未来,去,寻找语文的真谛……——舒心题记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出屈指可数的人才的时候,也把更多的青少年培养成了书呆子。以前,我也担心自己会成为这些书呆子中的一员,而这担心想想也不无道理。每天在学校上课的时光,都那么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一上课,老师便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三尺讲桌下的我们一个个昏昏欲睡,魂游天外;老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立刻拿起手中的笔;老师说:“光写有什么用?关键是用心记!于是刚拿起的笔又被扔在一旁”;讲解习题的时候,一个个心安理得地打开空白的习题册,没关系,老师会直接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数学、物理、语文、政治……科科皆如此,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