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建安 《科研管理》1997,18(3):41-45
本文定义了经济系统中技术结构的概念,指出报酬递增机制是形成某种特定技术结构的根源,着重分析讨论了一个描述这种技术结构演化的数学模型——非线性波利亚过程对它在研究实际技术结构演化和形成中的应用,并提示了其用于研究技术扩散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技术演化的集成研究及新兴技术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敏  银路 《科学学研究》2008,26(3):466-471
 本文对不同研究领域的技术演化进行了集成研究,分别从单一技术、技术系统和“技术-经济范式”三个层面分析了技术演化的内涵,与以往讨论技术演化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的分析中不仅考虑了技术的自然属性,更从社会属性的角度提出技术演化是包含多要素、跨层次的动态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演化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实体论技术观和建构主义技术观对于技术演化路径的描述都是不完备的,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进路则开辟了一条理解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复杂图景的新途径。文章从技术演化的内在逻辑和社会语境解释两个层面分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替代传统网络的动力机制,进而基于技术社会相互建构的视角,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探析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塑造社会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技术生态位与技术范式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生态位概念及其思想,也适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范式研究。生态位理论在企业管理和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技术分析研究领域,基于技术生态位概念建立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是结合案例归纳出的独特的思想方法,作为技术范式演化的分析模型,在生态学、演化经济学和技术研究之间架构了现实的桥梁,为技术变迁研究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胡阿沛  张静  张晓宇 《现代情报》2013,33(10):172-176
技术演化分析是专利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国家科技规划、企业研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首先总结了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现状,根据分析对象将其大致分为3类:基于专利分类号的技术演化分析、基于专利引用关系的技术演化分析和基于专利文本内容的技术演化分析。接着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专利文本与引文结合的技术演化分析的观点,并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最后就专利文本与引文结合的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自然地描述为由众多由企业和消费者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建立和求解一系列优化问题的过程,这些优化问题的求解主要通过各个企业对自身技术的改变、对其他企业技术的学习以及市场优胜劣汰来实现。据此为太阳能电池技术演化建立了一个多主体系统的描述模型,其中每个技术及其研发者对应一个主体,用多主体遗传算法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选择,并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创新成本率对该技术演化轨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协同演化概念,梳理协同演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协同演化框架下分析技术与制度的关系,认为二者既不是单向决定关系,也不是简单的相互决定关系,而是一种协同演化.以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为案例,讨论了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和制度的协同演化过程与机制,认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和制度协同演化的结果,最后给出若干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技术系统具有内在的演化规律,对技术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技术系统的本质,从而促进产品创新设计。对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演化理论层次架构,分为三个基本假定、两个分析层次和多条演化路线。对技术系统演化理论的应用和选择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的概念及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存在的现状,并给出其演进中知识权利演进的数理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演化结构的影响因素、阶段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演化进程的数理模型。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新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的分析将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做为生态位理论的延伸,对于演化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仍处于发展和探讨之中。对战略生态位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分别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起源、产生和研究现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在此基础上,从基础理论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区运作管理方面对战略生态位管理的理论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生态位视角构建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在培育阶段和孵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分别为0.685和0.813,孵化阶段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高于培育阶段,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科技政策、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知识产权保障、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孙绍荣  刘继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101-105
为了把握上海科技未来发展形势,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技术预见。针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文以信息技术的技术预见为例,运用德尔菲法,相关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上海市技术预见整个过程的实证研究,拓展了技术预见的方法体系,对我国的技术预见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技资源是从事科技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信息资源,是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科技资源共享可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建立了科技资源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包括:(1)科技资源共享需求体系,主要是高端化、个性化、绿色化和人性化需求。(2)科技资源内容体系,主要是知识、数据、产品、人才、软件、硬件等科技资源。(3)科技资源共享方法体系,对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方法的具体内容、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科技资源进行描述、集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资源分享。本文的研究意义是:(1)对科技资源的内容、共享需求和共享方法的全面研究,有助于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标准体系和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2)将科技资源描述、集成、评价和分享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系统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助于解决科技资源共享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已构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对其技术创新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其技术创新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家认知因素、投入能力和组织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技术创新知觉行为控制可以直接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结论为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在低碳情境下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刘晓燕  王晶  单晓红 《科研管理》2020,41(4):171-181
技术创新网络在演化中表现出的高度不稳定严重削弱网络的创新输出,探索其演化动力有助于网络重构、提升网络绩效。文章区分网络关系形成和关系解散过程,综合外生节点属性和内生结构依赖,基于TERGMs(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构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动力模型,并从生命周期视角下,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技术创新网络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孕育期和成长期对合作关系形成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边共享伙伴在成长期显著积极影响关系形成,度扩展和度共享伙伴则在成熟期和再生期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建立和关系解散过程。最后借助收敛性诊断和拟合优度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技术路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技术路径与技术轨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演化机制的研究稍显匮乏。从产业经济和战略转型的需求出发,探讨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技术轨道理论中,以此构建突破性技术由路径向轨道演化的模型,并引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技术轨道跃迁临界点处进行创新模式选择,结果表示:创新风险较大时,产业内创新能力强的主体更容易选择突破式创新;反之创新风险较小时,市场偏好会决定产业内各主体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徐蕾  李明贝 《科研管理》2019,40(5):110-1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引起重点关注,但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尚缺乏深入剖析。为此,本文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吸收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沪深两市6个制造行业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技术广度多元化主要通过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而技术深度多元化主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recent discussions in technology studies about applying insights from technology studies to policy decis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t does so by examining two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by policy makers to manage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mob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strategic niche management (SNM) and the PROTEE approach. The SNM approach uses protective ‘niches’ to develop radical innovations, whereas the PROTEE method is grounded in the assumption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success if made “vulnerable” by subjecting them to risks and oppositions from the outset. Both SNM and PROTEE have, so far, been applied to retrospective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ir potential effectiveness in the monitoring of real time innovation projects by comparing their conceptualizations of ‘learning’ and ‘experimenting’. It argues that the two approaches can draw upon each other to achieve a more refined conceptualization of learning and experimenting and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change and obdurac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pro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