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梅江水系就有蛋民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自明代始,蛋民开始被编入里甲体系进行管理。从明中期以后,随着里甲制度的崩溃,生存资源的恶化,资源匮乏的水域上的蛋民开始渐渐迁徙。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里甲制度,建于洪武十四年。这一年,在编制赋役黄册的基础上组成里甲,它成为明代庞大的封建国家机构的基层行政单位和最基本的役制组织。研究里甲制度,对进一步了解明代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在全国城乡设立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并非明代首创。自秦建立郡县制开始,及至宋  相似文献   

3.
里甲、民壮、驿传是明代北直隶的重要徭役,对其征收的代役金分别称里甲银、民壮银、驿传银,是明代北直隶地方财政的主要财源.里甲银数目不小,供应官府一年中的大小经费,但与民壮、驿传相比却属征收最轻,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是数额最少的一项;民壮银为地方上自卫武备用银,与里甲、驿传相比,数额较小,仅高于里甲银;驿传银则是驿站的经费,数额最多,负担最重,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里甲银、民壮银、驿传银的产生受明代财政状况的大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建立后,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论清代北方里甲催科向乡约催科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清代里甲编制日益混乱,里甲催科逐渐向乡约催科转变.这种转移主要通过官府推动的赋役制度改革和乡约自发地向里甲权力渗透两种途径来实现.随着里甲职能的转移,清代北方乡约普遍承担起催科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明代徽州里的编制与增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里甲制的研究是明代社会经济史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主要针对明代徽州里的编制及其演变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其一,徽州的里,从最初编成到万历这段时间内,相当数量的里慢慢消失的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明中期以后里甲的崩溃,而是反映了明初里的整顿。其二,明代徽州里的改编是在大造之年进行的。和其他地区一样,户数的增减,成了决定里的产生和消灭的根本原因。其三,在整个明代,徽州也不能脱离里甲体制的变化压力。不过,到了明末,徽州里改编的主要倾向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仅从里甲编制的侧面来看,徽州通过里的增减方式,终于缓解了其内部变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明代里甲制的內容究竟如何,至今在有关著作中还没有给以满意的解释,因此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还是不无俾益的。梁方仲先生曾就里甲制说:“明代的里甲制度在洪武十四年正式建立。它是全国通行的关于户口编制和赋役供应的地方组织。它规定凡居处相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人家编为一里。每里之中,推丁多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每甲有首领一人名曰‘甲首’。先编排里甲的次序,由第一甲而至第十甲,再指定每甲应役的年  相似文献   

8.
乡族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奇特的产物,它是宗族关系和乡里关系的结合体。作为由若干近亲家族联合而成的宗族,是从一个家族繁衍形成的一个个近亲族群。其中每个家族既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又由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同宗族的人有共同的始祖、宗庙、姓氏、公共财产及公共墓地。这种独特的人际关系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反映。 由于国家是按照地域划分它的居民的,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又存在一个与宗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乡村行政组织——乡亭里甲。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形成的乡亭里甲,从形式上看,是封建统治阶级控制、压迫人民的一种基层行政组织。但由于不论是原有的自然村落还是迁徙而成的坞、堡、屯、寨,往往是聚族而居,因此乡亭里甲在本质上仍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地主乡绅往往是一族之长,政权和族权的统一,构成相当牢固的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9.
随着清代乡约的行政管理职能日益强化,它的教化功能却逐渐削弱,从而使乡约由政教合一的民间自治组织向纯粹的基层行政管理组织转变。由于乡约职能的变化和里老、里甲、保甲制的先后衰落,清代乡约逐渐成为清朝封建政权重要的社会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乡约基层行政管理职能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乡约被赋予基层司法、稽查奸宄和催粮办差等职能。乡约基层司法权威的增加,是老人制度衰落的结果。乡约被赋予稽查职能,则是保甲稽查效果不佳造成的。而清代乡约催科的普遍化,则是以里甲制的衰落为背景的。因此,清代乡约的官役化,不仅是国家权力逐步下移的过程,也是其他基层社会组织职能向乡约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日语由于中日语言文字的历史渊源联系,其中有大量的汉字及日汉同形词,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日汉语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同形异义词、字)。这些同形异义词(字)也是造成日汉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词汇困惑)。本文拟以日汉“同形异义词(字)”为例,对日汉跨语言交际中的词汇困惑及其对策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及信息化管理的优点,以及建构和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观点。具体到立法苎面,寰卑不但应在法律上赋予其明确的地位,也应在临时仲裁的各环节给予支持,真正实现司法对仲裁的支持,限制对仲裁的过度干预,以开放的态度发展中国的仲裁业。  相似文献   

14.
比例原则近年来在公法领域得到发展和完善,它不是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法律原则,而是通过判例在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例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三项子原则,主要作为违宪审查标准在宪法中得以适用。从研究美国违宪审查判例出发,探讨宪法视野中的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中引入比例原则,对完善我国宪政体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国内学界在新历史主义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新旧历史主义简单的被理解成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在文学研究领域,对新历史主义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理论源认识不一等。本文主要从新历史主义与旧历史主义的理论分野来分析新旧两种历史观;疏理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在理论渊源上的关系;另外,力图从新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对建国后文革文学的研究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词缀复杂多样,历来对南方方言中的词缀研究比较多,而对北方地区方言词缀则关注不够.文章通过隶属于江淮官话的连云港市新浦方言词缀的分类研究,试图归纳出极具方言特色的常用词缀.文章的研究是建立在认真详实的调查并广泛取证的基础上的,希望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反映出新浦方言词缀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唐朝中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尖锐、皇权衰弱的情况下 ,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与助手 ,对监视朝臣 ,控制藩镇 ,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垂危皇权赖以延续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18.
比例原则近年来在公法领域得到发展和完善,它不是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法律原则,而是通过判例在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例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三项子原则,主要作为违宪审查标准在宪法中得以适用.本文从研究美国违宪审查判例出发,探讨宪法视野中的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中引入比例原则,对完善我国宪政体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