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现阶段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从凸显政府与学校双方主体性的角度可以把学校变革划分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学校主导型变革和多元交互型学校变革三种类型。基于对它们的内涵透视和理论分析能够看出,这三种类型不能随意归类到优劣中差之等,要想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外塑"和"内生"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2.
学校变革成本分析——以政府主导型变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变革成本是学校在进行变革时所支付的与变革相关资源的价值总和.不同的变革方式涉及的成本类型是不同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变革的一种主导方式,具有"强制性"和"渐进性"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及各种体制改革的深入,具有"渐进性"特征的"强制性与诱致性"结合的过渡型学校变革方式以及具有"渐进性、诱致性"特征的学校自主变革将成为学校变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变革的背景是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政府从教育管理走向公共治理,从划桨者转变为掌舵者。学校变革的基础是确立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要求学校既不能完全受制于政府干预,也不能完全受制于市场牵制,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不仅需要强调学校独立法人地位,也要完善学校内部的民主机制,促使学校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学校变革的形式已经由以前的单个学校的变革走向多所学校的合作共赢,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合作、大学介入式合作和学校自愿型合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学校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职能转变奠定学校变革良好的政治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学校变革的经济动力;文化冲突与融合营造学校变革的多元文化氛围;关注民生创建学校变革的和谐社会环境。同时,学校变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惯性让政府与学校角色的转变迟缓;片面追求以升学率为重心的"教育GDP"仍未根本扭转;盲目追求特色让学校迷失本色。学校唯有从升学率的奴隶到依法办学的主人,回归本色、办出特色,让育人成为学校变革的灵魂,方能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关于政府主导学校变革的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调查中得出,教师对政府主导学校变革的态度是矛盾的,对政府变革方案的认知度较低,认为政府主导学校变革的过程不到位。因此,政府主导学校变革时,要考虑学校教师的权利和利益,加强沟通和宣传,提供充足的变革资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教育生态的价值取向和研究视角,学校变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生态过程,是学校生态流量和学校生态格局同时变化的过程.学校变革动力源自学校病理和学校愿景.学校病理是影响学校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系失调.学校愿景是反映学校生态主体内心渴望,描绘学校改革目标的具体图景.学校变革过程可分为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变革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学校改进是针对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有计划地变革学校内外部运行要素、方式与理念,使学校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向理想目标发展的渐进性持续努力过程。学校改进是变革学校的主观努力过程,具有主观性;是变革学校的渐进过程,具有渐进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具有持续性。学校改进作为变革学校的主观努力,需要考虑影响变革的相关因素,具有复杂性。学校改进的方向是学校理想目标,具有理想性。学校改进的价值追求分为终极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和工具价值(包括战略层面的工具价值及战术层面的工具价值)。目前,学校改进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关注学校改进的工具价值,忽视学校改进的终极价值;关注学校改进战术层面的工具价值,忽视战略层面的工具价值;功利化取向。  相似文献   

8.
范敏 《现代教育论丛》2013,(3):93-96,47
"学校变革模式"与"学校变革机制"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变革机制要素的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变革模式,根据学校变革过程中变革主导机制与辅助机制的差异可以把变革分为外生型、内生型、联合型三类变革模式。对于变革者而言,要注意适时调整各种变革机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不同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变革是当前这个时代的主要标记。若想研究校长领导力并希望借此促进学校实现良好发展,忽视其所处的学校变革情境是草率的。当前的学校变革呈现了一些全新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约束下,校长领导力的实施需要遵循如下原则:以复杂性思维方式解决教育问题;从行政命令走向专业引领;从以监督管理为主到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处于变革中的学校组织来说,冲突无处不在,但利益冲突却是学校变革中冲突的焦点。学校变革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多种形式,而产生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权威及权力结构分配的不平等,以及"集体行动"逻辑所导致的"囚徒困境"。基于此,化解学校变革利益冲突的策略主要包括利益冲突管理以及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共享",而后者则需从达成"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契合、实现异质合作以及激发主体的道德使命感三方面切入来实现学校变革中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学校变革都受到了空前关注,在学校变革的研究过程中,国内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学校变革中的动力问题,在学校变革动力内涵、动力来源、动力发挥作用的形式、动力维持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还需加强学校变革动力的基础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动力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校变革中的若干问题与合作型学校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学校变革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现实中的学校在选择变革与发展的路径时,常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模糊问题。构建合作型学校的设想,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当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问题。政府管理学校变革的职能转变、学校进行教育变革的职责确立以及学校变革中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创生是探讨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逻辑和实践关系的三个维度。其中,职能转变包括从国家管理到公共治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到有限型政府;职责确立包括有条件的自主获得、无条件的政府监督;新型政校关系形态包括委托管理模式、多元交互模式、教育议事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中最重要的个体——学生,理应是引起和推动学校变革的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学校变革实践中,学生却很难成为学校变革的动力.从学理上分析,学生具有成为学校变革动力的可能性,学生成为学校变革动力也是学校变革目标的本质要求.基于此,激发学生成为学校变革动力就成为必需,“以学生变革利益为中心”的变革政策再设计以及提高学生变革能力是激发学生成为学校变革动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介入式合作互动:学校变革的策略创新及其方法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介入的主体、对象、方式、深度及合理合法性等方面,讨论了"介入式合作互动"的内涵,然后将介入所引起的研究性实践方式与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进行异同比较,最后探讨了介入式互动策略背后的方法论转换,即:通过"深度介入"使学校系统在开放式变革中"远离平衡态";"合作互动"在学校变革的"临界点"上催生出"序参量";"重大活动"不断形成学校变革中的"建设性涨落";"机制探寻"循着"回环、递归和经常性重组"的理路,不断提升学校变革与发展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亟待学校变革,大学与中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的"U-S"式学校变革是一种重要的变革路径,它对于中小学和大学的发展各具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U-S"式学校变革要取得成功会遇到重重阻碍,但只要努力捕捉和创生"U-S"式学校变革取得成功的条件,即根据不同变革阶段及时调整变革策略、发挥"变革金三角"的关键作用、以学生的真实成长评价变革、创生变革过程中的意义与情感支持、实现"U-S"双方的文化融合,"U-S"式学校变革仍然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学校变革面临的现实困境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校变革已成为当今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常态,正常现象中的异常现象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是:市场的强大诱惑与驱动,政府不良的行政行为,素质教育、新课改和升学率三者不能"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变革是许多正在经历改革的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众多学者和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学校文化变革,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本文围绕学校文化变革的问题域、学校文化变革的多维视角以及学校文化变革的实践策略三个方面,梳理国内学校文化变革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传统公立教育在校外大众传媒冲击之下所带来的困境,克雷明首次尝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理论,揭示了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点。学校不可能游离于环境之外而单独地存在,它不断和所处的环境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学校变革因此面临着来自系统内外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从系统化、动态化的角度来探讨和解决学校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现阶段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历史嬗变共分为四个阶段。1949-1965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萌发阶段;1966—1976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混乱阶段;1978-2001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恢复和改革阶段;2002—2010年: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的深化和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