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2.
曹文轩因成长小说而成名,成长小说因曹文轩而萌发新意.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不仅具有复调式结构,而且更具有多重变奏的呈现方式.以往对曹文轩的研究大多从单一角度对其成长小说进行分析,这有悖于曹文轩成长小说的文本世界,而多重性才是曹文轩成长小说文本世界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3.
马晓 《文教资料》2014,(29):92-94
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中对苦难的表达采用诗化的手法,这在儿童文学创作中是独特的。本文以曹文轩的两部典型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和《红瓦》为例,对曹文轩苦难的诗化现象进行研究。诗化苦难是通过纯美的风景描写、象征以及人物之间的温情呈现的;诗化苦难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儿童文学概念本身以及曹文轩本人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以质朴、纯真的笔调从爱情、友情、亲情方面,抒写着成长的感动,他的创作深受西方童话古典主义悲剧精神的影响,同时秉承着追随永恒的创作理念,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在此基础上,小说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和汲取了我国的民族传统意识,以独特的儿童视角阐述对民族的关怀,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的一次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曹文轩的文学主张,以他的长篇小说作为研读对象,从原型批评的视角探讨曹文轩成长小说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研究发现,曹文轩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其小说具有鲜明的仪式化特征,蕴涵着古老的"成人仪式"这一仪式原型。成人仪式原型不仅对曹文轩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也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注成长,关注成长带来的特殊生命体验,是曹文轩的主要创作理念。曹文轩的少年小说以优雅的文学姿态、优美的文学语言和忧郁悲情的人文情怀来表现少年世界。在伤感、忧郁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作家对人生苦难与艰辛的感悟,通过少年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磨难与锤炼这一成长契机,再现了少年动态的成长历程及新人格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曹文轩,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其作品内容多是描写温柔敦厚的风土人情,承载着少年心灵性格的发展过程,尤其在"成长小说"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深入关注和学习。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中通过塑造倔强少年——青铜,表达倔强性格背后的主题意蕴,是典型的"成长小说",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倔强性格的原因探究以及该性格的辩证评价,达到对人物倔强性格全面剖析的效果,进而提出当今社会对待倔强性格的辩证视角。  相似文献   

8.
曹文轩以成人的视野回溯少年时的成长历程,在理性返照之中,思考少年生活及其广阔人生,将这种思索通过少年成长者独特、纯美的发展式视角传达给读者,指引少年成长,邀请成人回味,进而表达他对人生、人性、人情的独特体悟。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在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一直关注美感,倾心雅致,其小说中大量的意象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美学追求。本文通过对曹文轩和废名小说的美学理念及小说中意象的解读,探讨曹文轩对于古典主义美学的传承及小说的诗性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东北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文学的"悲情"风格,少年成长小说也是如此.东北少年成长小说的悲情风格直接影响并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母题表现:苦难、死亡和残缺.苦难、死亡和残缺是东北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最常遇到的三个敌人,它们锻造出了东北人的性格.三个母题与少年人的成长牵缠在一起,对其成长起到了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成就了另一番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其在小说的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想,他以平缓的叙事语调、直白简单的叙述方式及重复性的叙事技巧,向人们讲述了许多惊悸、动人的故事,并以其独特的认知和感悟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曹文轩的“苦难和少年成长主题”小说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而揭示曹文轩小说中的双重叙事者以及体现在文本中的双重叙事声音,并探讨这种双重叙事声音的复调特征及其意义是曹文轩小说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泰斗级人物,王蒙的作品一直受到文艺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者往往从其作品的时代语境、作家的特殊际遇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入手,忽略了王蒙作品中叙事的生发策略与上述几要素之间的微妙关联。就此而言,文章的叙事研究对把握王蒙作品的整体内涵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面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5.
曹禺在<雷雨>中建构了具有双重功能的叙事文本以"结局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浅层情感需要的阅读文本,以打击这个期待为标志的,迎合读者深层情感需要的反思文本.文章试解读这两种文本功能,发现曹禺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独特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这与他打破传统的全知叙事模式,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密不可分。《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采用别出心裁的"外视角"叙事策略,使作品蕴藏了含蓄空白却又深刻丰富的思想空间。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阿拉比》是乔伊斯《都柏林人》小说集中的第三部小说,独特的叙述策略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小说由全知叙述者、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拥有两种眼光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共同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经历理想幻灭之后精神顿悟的故事.小说的矛盾聚焦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男孩心理之间的对比以及男孩内心世界的冲突.此外叙述时间上的时序和时距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故事的矛盾.小说在这种独特的叙述策略下,在对立和冲突中凸显了主题——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18.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20.
《麦琪的礼物》显示了欧·亨利引人注目的叙述风格,是欧·亨利小说叙述风格典型的代表作。作者巧妙地融合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省叙、叙述空白和视角变换来暗设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层层构建,最后出奇不意地将令人惊愕的结局嘎然而止于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中。《麦琪的礼物》的独具匠心的文体叙事策略使小说充满了悬念性和张力感,其富有悬念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小说叙述视角的预期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