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文化提出的研究背景 我们的大文化是基于1994年以来我们关于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世界格局研究,以及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求提出来并深刻理解的。我们的判断和依据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竞争力发展主题,作为后来者居上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文化在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国际传媒秩序中发出非洲声音,如何让普通非洲人能自由获取多样新闻产品?公平、共赢、包容、责任应成为指导国际媒体在非竞争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媒体"殖民主义"非洲媒体行业发展滞后,没有一家非洲媒体是国际性媒体,在国际新闻方面,几乎百分之百依靠路透、美联、法新、彭博等西方通讯社.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的媒体行业在非洲已算是具备较为发达和完备的新闻传媒体制与机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5.
在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中,广西具有地理区位、民俗文化、人文往来等特殊性,被赋予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需以特色、精准、立体思维提升面向东盟的国际传播效能,实现从“大众”到“特色”的本土化传播,做好从“泛化”到“精准”的浸润式传播,构建由“平面”到“立体”的现代化全媒体传播格局,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对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等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国际受众角度分析近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中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大型检索系统和国际大型出版商两方面的知晓度、赞同度等所有提升,但深层传播效果仍需加强;中国学术期刊对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明显,且较薄弱,需加强对国外个体受众的调查、研究,并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方法、手段提升对国际个体受众的传播效果.最后,分析制约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效果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亚太地区档案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APCAE)于2004年4月17至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受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教育培训处 (ICA/SAE)的委托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承办了这次高层次、高质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以“交流、合作、跨越———发展21世纪的亚太地区档案教育”为主题 ,围绕信息时代档案教育与培训 ,教学、科研、应用的交互影响 ,档案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合作 ,以及课程规划、研究方法、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多个议题展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帝汶等九个国家…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9):37-38
<正>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是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64-1876)。它实际上是在马克思领导下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在第一国际(本文简称"国际")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国际的成立宣言、组织章程和几乎所有的主要文件,都是马克思起草、经过总委员会或代表会议、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凡重要一点的国际总委员会会议的情况,马克思必然会向住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通报,征询他的意见。1870年,恩格斯从曼彻斯特搬到伦敦,与马克思一起直接参与了国际的活动。国际确认的传播观和内部思想交流民主化的经验,是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有必要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均  韩玄 《新闻世界》2014,(12):202-203
在国际传播格局剧烈变动,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速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形象国际传播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讲中国故事的“时、度、效”,努力提升讲故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杨柳 《今传媒》2015,(2):69-71
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是目前学术研究热点。本文从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出发,选用电影产业价值链、技术链和文化链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三链融合视角的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为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书法国际传播方兴未艾,书法国际出版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当下华人参与撰写的国内外书法出版物,发现其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国际受众定位单一、文化地域划分模糊、对外翻译发展滞后、传播媒介更新迟缓四大问题.溯源造成上述困境的文化成因,文章提出构建书法国际出版创新系统,以市场创新、地域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方式,推动书法国际出版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意大利米兰印刷、出版、造纸暨转印工业国际大展于6月4日至11日在意大利商展中心举行。这项商展每7年举行一次,规模仅次于德国杜塞道夫Drupa展及英国伯明罕印刷器材展,深受国际瞩目。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国际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西方传播学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样板。在各个领域,都不难看到使用西方传播学框架或概念来解释中国现实的案例。但是,在国际传播学界,对已有的概念、理论有诸多反省、批评。本文将以第63届国际传播学年会(ICA)和第56届国际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年会(IAMCR)为例1,描述并讨论在国际传播学界正在经历的危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此做出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16.
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媒介技术与国际舆论环境的耦合。在新发展阶段,国际传播工作需要分析政治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与国际传播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同关切,凝练国际传播规律,完善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与布局安排。只有明确国际传播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才能勾勒出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规律,为解决长期浸润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高源 《军事记者》2013,(2):51-52
国际冲突是指发生在国际间各行为主体——国家之间的争执、争斗和战争。国际冲突按照冲突内容性质可以划分为政治冲突、军事冲突、外交冲突和民族宗教冲突等。国际冲突涵盖的范围包括国际冲突的形成阶段和国际冲突实施阶段.形成阶段包括差异与分歧。实施阶段涵盖一般冲突、国际危机初级阶段、武装斗争和战争。  相似文献   

18.
胡心悦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7):136-142
通过对国际图联大会、国际档案大会及国际档案圆桌会议和国际博协大会的历届会议主题的整理、分类和对比分析,总结协会成立以来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有共同的文化属性和服务对象,资源整合可以使其各自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动LAM整合的根本动力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和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已在相关方面开展了合作,并在寻求更深度的资源整合,而管理的差异性则要求LAM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承载文化身份,搭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是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探讨面对当前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战略定位,博物馆独特的国际传播价值,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状,从整合差异化资源、搭建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国际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国家级博物馆全球意识五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