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慧宗杲是两宋最杰出的禅师,他的成就离不开对苏轼的接受。通过结交受苏轼影响很深的惠洪、唐庚、李彭、张商英、韩驹等,宗杲实现了对苏轼的间接接受;而通过对苏轼人品的称赞、置苏轼像于佛殿、对苏轼作品的熟悉评述,宗果实现了对苏轼的直接接受。  相似文献   

2.
宋代禅僧围绕私人收藏的与苏轼有关的书法、绘画及探访苏轼遗迹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和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学和思想话题的辨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苏轼情结。通过读帖、观画,惠洪抒写了他对苏轼忠义精神的推崇、风范气度的钦佩和才学识器的仰慕。居简、大观、宝昙或认为苏轼诙谐幽默的个性与其端正严谨的书法不相侔,或相信他字如其人,或对遭受迫害的苏轼寄寓了深切同情,或尖锐批判构陷苏轼的小人,或赞赏画师对苏轼神态的精准把握。通过访迹,宝昙惋惜遗迹堙没,追忆了苏轼与道潜的友情;居简对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致以崇高敬意。宋代禅僧的苏轼情结反映了其行为观念趋向“士大夫化”,禅宗高度重视苏轼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利于自身发展并影响了东亚汉文化圈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人们争议较大的。因为苏轼对韩愈既有很高的赞誉,又有很尖锐的批评。本文探讨了苏轼对韩愈在为人、为文、为学等方面的评价,并进而审视了苏轼的儒学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4.
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文赋的研究和题画诗的研究,不如对苏轼其他文学成就的关注那么广泛和深入。本文从英语世界的苏轼《赤壁赋》研究概述、"赤壁赋"的英译、《赤壁赋》的英译注释与评论、苏轼《赤壁赋》原文本的解读等方面对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赤壁赋》的译介做了梳理,并对译介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也是杰出的书法评论家。他对中国古代书法家的评论见解独到,其中关于苏轼书法的评论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对苏轼书学路径和创作阶段有客观、准确的阐述,对苏轼书法的总体特征、风格有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又对苏轼书法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对后世正确理解和认识苏轼书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文赋的研究和题画诗的研究,不如对苏轼其他文学成就的关注那么广泛和深入。本文从英语世界的苏轼《赤壁赋》研究概述、“赤壁赋”的英译、《赤壁赋》的英译注释与评论、苏轼《赤壁赋》原文本的解读等方面对英语世界学者对苏轼《赤壁赋》的译介做了梳理,并对译介过程中出现的误读、误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苏轼对易学的兴趣,始于乌台诗案之后苏轼锒铛入狱期间。当他流放儋州之后,苏轼完成了《苏氏易传》。由于苏轼受到易学思想的熏染,从苏轼早年就形成的追求自然适意的人生态度来看,对他通达放浪的思想性格有深刻的影响。苏轼以易学为基础,以其多样化的著作如散文、诗歌、词、绘画、书法等表达他宽广的胸襟以及对文化传统的极大包容。宋人如苏轼辈研究易学,好发为宏论,故学术风格导致写诗议论转多,有时会使得诗风在奇趣之下顿失诗格,所以居儋州期间苏轼在师法唐诗风格之下便不得不转而师法魏晋,以渊明为诗,这就是诗歌的流变与延续使然了。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谓"雄视百代",其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自成一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陶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艺术创作的精华,体现了苏轼仕与隐的思想。《和陶诗》标志着苏轼的创作风格由豪放恣肆转向冲淡平和。在对陶渊明诗歌继承、创新和传播方面,苏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是历代争议的一个焦点。在思想方面,苏轼肯定了韩愈的崇儒排佛和复古道,但又批评了韩愈的学风不纯;在品行方面,苏轼高度肯定了韩愈的"忠勇",但又对韩愈那种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求官作风表示了不满;在诗文方面,苏轼突破了文道合一的传统模式,高度肯定了韩愈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卓越贡献。苏轼对韩愈的评价,总体来说是褒远过于贬的。苏轼尊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实斗争的需要,当然,苏轼的人生际遇也影响着他对韩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苏轼及其诗歌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影响深远。其中,越南阮朝诗人裴文禩在诗歌技法和人格力量方面,受到了苏轼的深远影响。他将苏轼在古风创作上的特点归纳为“逸宕”,且在汉文诗歌创作中追步苏轼,包括袭用苏诗字面、追次苏诗之韵、摹仿苏轼古体诗风格。基于对苏诗的感受和模拟,裴文禩对苏轼的接受渐入人格精神层面,汲取并继承了苏轼“以气为主”的理念。故此,他在诗歌创作、人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尤得力于苏轼,是为遗留海外的苏轼及其诗歌的后世嗣响。  相似文献   

11.
把握苏轼的文学创作历程及其文学地位,不能不推究北宋党争对其的影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北宋朋党之争,对苏轼的政治生命和文学创作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一方面具有党争双方喜同恶异、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主体性格,即"危言危行、独立不倚、不为苟生、有益于世"的主体性格。正是北宋党争中苏轼的这一独特的主体性格造就了苏轼的文学业绩。  相似文献   

12.
南宋诗人张孝祥是继苏轼之后自觉、积极地学习苏轼词的词家.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张孝祥对苏轼词的继承:一是积极抗金的主张与实践,使其词沿着苏轼开创的豪放之路,成为抗战爱国的歌唱;二是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击、宦途的坎坷又使其词力求具有苏轼式的旷达.文章还从时代土壤和个人性情方面探讨了张孝祥执意学习苏轼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一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不但影响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艺美学见解。道家思想对苏轼文艺美学见解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点是:道家思想对苏轼的批评文体形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苏轼的批评文体形式长短不一,灵活自如。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5,(4):42-45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北宋重要的政治家,在王安石所主导的变法运动中,苏轼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政治斗争之中。要搞清楚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的、具体的态度,必须尽量淡化苏轼身上的党派标签,从其具体言行中寻找答案。熙宁二年四月的《上神宗皇帝书》,是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之态度的一种真实体现,反映了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理性批判。而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却注定了苏轼在北宋党争政治中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千年来苏轼学术史的发展,在苏轼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也形成了不少研究苏轼的有效方法。我们今天研究苏轼,应该总结苏轼自己是怎样治学和创作的,用苏轼采用的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来反观苏轼,似乎也是一种富于启迪性的借鉴。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观察和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厚积薄发”研究法,都对我们深入苏轼研究、提升研究水平,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苏轼短制散的概念,分析了苏轼短制散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两方面的审美特点。进一步论述了苏轼短制散对宋代散以及苏轼一般散作品议论冗长、雕饰太多缺陷的匡正。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一生服膺儒释道三家,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佛老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世人往往注意到苏轼诗和文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却忽视了佛禅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现从苏轼词"梦"的意象上来看佛禅"空"、"无常"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同与苏轼属于亦亲亦师亦友的关系,因而交非泛泛。文同在为人处世及绘画方面对苏轼有很深的影响,苏轼对这位兄长充满了崇敬之情。苏轼的文学理论和书画创作从文同处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19.
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苏轼、苏辙第二次共同赴京。苏轼在此次途中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包含着诗人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模糊思考与探索。这一哲学思考成为苏轼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它起源于这一时期,成熟于黄州《赤壁赋》,而《赤壁赋》之后苏轼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这一哲学思想的发轫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南行集》苏轼诗歌的江水意象中。在此次进京途中,苏轼与江水意象二者之间实现了双重推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对苏轼诗歌研究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苏诗材料的整理、选译,苏轼的生平、思想研究,苏轼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研究。日本学者的苏轼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