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岱人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  相似文献   

2.
依马克思恩格斯“人的科学”的有关论述 ,“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在于 ,它是人以人性化的自然科学为基础 ,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其核心是“人的本质” ,它的外在展现即“人的存在” ,其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人的整全”。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育范畴中的“成人”具有三重意蕴。首先,它是面向成人、为了成人的教育,这是成人教育范畴由以存在的对象所指;其次,它也是成为“人”的教育,使成人学习者学会成“人”的教育,成“人”构成了成人教育范畴的目标指向;第三,它亦是使成人学习者“成为”一个人的教育——即“成”人的教育,这是成人教育范畴的过程属性。“成人”的三重性是理解成人教育范畴的逻辑前提。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必须紧紧围绕着“成人”、成“人”、“成”人的三重特性,才能使成人教育真正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与“合法性”,才能使关于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筹划取得符合自身特性与运行机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理美学,也被称为“美的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试验美学”。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讲,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而用美学家的话来讲,它又是“美学”中的一个分科。然而不管把它划归哪一个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都是不变的,它研究的对象永远是创造艺术的人和欣赏艺术的人的行为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现在流行着一个词语,理解它的人无处不在叫喊。仿佛它是一张特殊的船票,不管什么人,只要放声叫响它,就能登上“与时俱进”号客船。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标准答案,反正我在提起它时,是有自己的思考的。我认为,“与时俱进”的关键词是“时”,对“时”的理解如何,将决定着我们与它“俱进”的结果。 今天谈养成教育,就免不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人”、“有人”、“任何人”和“没有人”四个人的故事。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人人”认为“有人”会做这项工作。“任何人”能完成这项工作,但“没有人”做这项工作。“有人”对此生气了,因为它是“人人”  相似文献   

7.
秦志强  陈明华 《师道》2004,(4):17-18
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事实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并不容易,在现今学校教育中,“人”不时地被“分”挤到了边缘甚至是界外。  相似文献   

8.
[天堂] 是这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它的警察是英国人,厨师是法国人,机械师是德国人,情侣是意大利人,而管理者是瑞士人![地狱] 是这样一个悲惨的地方:它的厨师是英国人,机械师是法国人,情侣是瑞士人,警察是德国人,而管理者是意大利人![“完美的”欧洲人]像葡萄牙人那样“技艺娴熟;像丹麦人那样“慎重严谨”;像法国人那样“小心驾驶”;像意大利人那样“严于律己”;像西班牙人那样“卑谦礼让”;像英国人那样“烹饪有方”;像德国人那样“诙谐幽默”;像荷兰人那样“慷慨大方”;像爱尔兰人那样“少斟酌饮”;像希腊人那样“条理分明”;像比利时人那样…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很喜欢象这个和气的动物,酒杯上用它,叫“象尊”;御车上用它,叫“象辇”;游戏中用它,叫“象棋”;甚至文字里也用它——代表六书中的一种,叫“象形文字”。古人认为象乃“南越大兽”,其实它是中土动物,否则这“象”字何以与“象”相像。后来,中土气温变凉,象始南下,中土人遂不识此物,“象”的含义遂衍为意象。故《韩非子》云:“人希见生  相似文献   

10.
陈春阳 《教师》2010,(12):101-10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讲学习知识和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接受得快”。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取得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布傣族群最早居住在左江流域金龙镇。其祖先可能来自一度活跃在中原地带的百越先民,与越南边境的傣族长期往来密切。布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歌,目前已收集到8种,均为同时使用汉字、古壮字、傣字抄录的抄刻本。研究布傣长篇叙事歌的意义在于它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原文化向越南跨境传播的一条基本的路线。  相似文献   

12.
布傣族群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中越边境线中方一侧的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对布傣族群文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目的是为了对过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那”文化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民族生态文化,它彰显出壮族在与自然及他族的交往中尊重生态、社会多样性的生存原则,在理想的生态对策域中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互动性审美脉络观,应对着日渐频繁的生态灾难与资本文化逻辑的世界化,进而展现出社会——生态场域正面的自组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广东“那”字地名大部分可以在广西壮族聚居区找到,这说明壮族先民曾在广东生活过.这些地名主要为粤西沿海一带的村级地名,说明当时的壮族已经脱离了城市中心区,居住于城市偏远地区.“那”字地名读音更接近粤语,应该出现于雷州话形成之前,可见,壮族也应该在宋代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壮族人为婴儿招魂的满月仪式由巫婆来主持,表达了壮族人“花为人魂”的灵魂信仰,这种信仰与壮族的生育神——花婆有关。在满月仪式中,巫婆借助花婆的神力,达到了为婴儿叫魂以及保佑婴儿平安的目的,巫婆由此成为花婆在人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儒家化的仁、义、礼、智、信五大范畴中,康有为把“智”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提出“智学复兴”的现代化变革思想;他着眼于人,进一步将“智”推衍为人的生存境界:“识见”,人只有改变自己的化识见,才能成为现代“新民”。由此康有为开启了以国民思想改造为根基的现代化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7.
布傣族群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和文字,他们信仰的本族群神话人物(主要指人类的祖先神)与壮族的布洛陀有很大的不同,祭祀祖先的仪式也完全不一样。研究壮族布洛陀信仰与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的差异性,即可大致了解越南岱、侬族以及壮族布傣族群祖先神信仰与壮族布洛陀信仰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花婆神话,以花为始源,解决了个体与族类灵魂的栖居问题;其人类繁衍的继嗣链接,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循环原理.花婆祭仪展演出的,是壮族跨越族类生存--生育危机的必然的逻辑体系;而花婆认同,所表现出的弹性整合度,推动着壮族大地伦理的历史建构.因此,花婆神话,是壮族跨越危机,建构民族认同的生态伦理体系的形象展现.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