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人类发展历程的浓缩,历史教育紧密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传承和认识人类文明,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的教育功能。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这充分说明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渠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使命不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历史课程文化的重建.即将改革的核心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繁荣。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紊,找到其与初中化学知识的巧妙结合点,使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受到德育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成长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文精神的正直的人呢?诚然。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公德、环保意识、挫折教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广泛实施,人文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显示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呢?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如何使新课程的实施真正达到目的?笔者认为:要重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理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两项工作融为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增强新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降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1.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新课程改革广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健康、成熟,能继续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针对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现代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的要求,倡导…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伦理规范的建立和良性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法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仲尧明 《中学文科》2007,(5):102-103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三维目标,尤其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宽容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本文从其概念着手,结合古今中外相关事实说明什么是宽容及宽容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教育应如何让学生学会宽容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人文性,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尽力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精神和人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文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教育的不断强化,已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人文危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时代的呼唤。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活动。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人性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改革高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建人文教…  相似文献   

11.
刘徽 《现代教学》2005,(4):11-13
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以崭新的内涵,课堂要关注每个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价值转型、概念重建、更新教学方式、形成新型学校文化的整体性、深层性的变革。没有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2.
迟桂凤 《语文天地》2011,(11):49-50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的尊重。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杨振宁博士也曾说,"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教材探讨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肖英君  熊丽萍 《文教资料》2005,(26):178-179
语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其实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作是人们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它要求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贡献,彼此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合作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教育秩序的重建,新的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纪国秀 《语文天地》2011,(21):49-50
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的尊重。它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杨振宁博士也曾说,"忽略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障。为了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我校从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和效益入手,重建听评课制度,用制度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学校有效地进行课程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制度重建势在必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制度重建,主要由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评价管理和校本发展管理等重建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1]这是一位新课程改革亲历者的心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大批课程制度从孕育走向成熟,直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2012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教授面向全国近20个大学课程中心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调研。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受新旧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以及科学至上主义的影响,人文精神日渐失落,导致个体的人逐渐失去其成其为“人”的精神价值,社会也日益出现道德危机。中华民族迫切需要重建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价值再次凸显。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将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树立生命教育观;要建设一支富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在教育实践中,实现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标准的人本性。新教育承担着重建人文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