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本文结合新闻理论和工作实践,就青年记者在采访时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和深入细致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哪些采访技巧,进而获取最具价值的新闻素材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对一名新闻记者来说,纵使你有才华横溢的文笔,而缺少新闻采访的实战经验,欠缺与采访对象之间有效地沟通,对于成就一篇完满的新闻稿件都是空谈。所谓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之于新闻稿件太重要了,而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之于采访同样重要,本文就是笔者经过多年新闻一线采访实践,总结的几条如何维护与采访对象关系的经验,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4.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5.
王育红 《青年记者》2006,(16):78-79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接纳关系,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表明,成功的提问要做到"自然"、"合适"、"关键",而这几点恰恰是建立在体察他人的情绪与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的基础之上.记者应该重视情绪在采访中的作用,准确识别采访对象的情绪,认识、接纳和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保证采访的顺利开展,使采访成为愉快的人际沟通活动.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者要跟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无论对方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身江湖之远。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记者采访后的作品,其实,采访对象也会对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中国记者》"人与新闻"栏目从本期起推出"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邀请新闻人讲述自己因被采访者而感动、改变的故事。本文是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回顾自己与采访对象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交流,则会对采访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理论与实践,笔者从情感的界定、情感在新闻采访中的积极意义、合理运用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七分采,三分写",采访对于新闻稿件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在《衡水晚报》的采访实践,对采访中常用的采访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善于观察,获得一手新闻资料;第二,巧妙提问,引导采访对象提供新闻线索;第三,乐于倾听,客观再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职业性的调查研究.不少有经验的业内人士都有"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的体会,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采访实践,我认为新闻采访对记者来说,要有"耳聪、目明、口巧、脑活、腿勤"等五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提问"是记者采访时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挖掘新闻事实,使报道更加细致化、深刻化。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采访时的提问艺术,根据采访对象和想要获得的信息,随时调整谈话方向,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提问"  相似文献   

12.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12,(13):18-19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中确认了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尽管采访权利是记者职业权利的基础和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只是记者职业权利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从推进新闻法制建设和保护记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进一步明确记者的职务权利,并提请记者重视行使职务权利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讯集成     
《视听界》2007,(6)
『动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活动第八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就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发出通知,明确指出,"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新闻采编人员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一部新闻论著里说过,新闻永远是"人"的新闻,如果放弃了对人的深沉关怀,那么新闻将变得毫无价值,所有的意义都将从新闻纸上沦陷和消失。文学是"掩埋在图书馆尘埃下的文学",新闻则是"站在新闻纸最明亮处的文学"。要想写出令人满意的新闻,就要挖掘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故事,而这样仅靠沟通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新闻工作者对采访对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与理解采访对象的情感与苦衷,能感同身受普通人的情感与特殊环境里特殊人的情感。一个不懂感情,不懂沟通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战斗",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由于采访对象的不配合、采访环境的限制以及新闻记者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等,往往很难帮助新闻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记者业务能力的基本内容,采访技巧的运用尤为关键。在新闻采访环节中,新闻记者可以借助于完善系统的采访技巧,引导采访对象按照新闻记者的思路来回答问题,进而帮助记者获得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缩短采访时间,提升采访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社会新闻采写更是如此。因为,记者不分线,大多时候找到线索就要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时间思考和应对。这不仅需要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采访前和采访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充分准备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熟识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权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8.
"有偿新闻"一语已并不新鲜或秘密,采访对象的礼节性"致谢",逐渐变质为带有功利性的"偿予",小部分觉悟低下的记者在"有偿"的腐蚀下,逐步发展至对"有偿"的暗示获取甚至变象索要。这严重地腐蚀着记者的心智及新闻媒介的整体形象。现今,作为新闻报道,除监督性和调查性新闻外,凡正面褒扬类新闻大多很受采访对象欢迎。由此,在新闻采访中,  相似文献   

19.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20.
采访对象选择的基本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实的当事者或知晓、掌握新闻事实的人,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了解、采集、核实新闻事实的对象。对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除了记者直接观察和亲身经历的新闻事实外,记者都必须找到相关的采访对象,通过采访对象来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