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模板(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制备出多孔粗糙金纳米管,壳聚糖将(AAO制备所得)其固定在玻碳电极上,然后将模板溶解,制得金纳米管修饰的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的直接电化学测定。利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金纳米管的微观形貌,通过微分差示脉冲伏安(DPV)和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抗坏血酸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抗坏血酸和尿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2×10-7~5.23×10-4mol·L-1和1.43×10-7~4.64×10-4mol·L-1,检测下限分别为1.12×10-8mol·L-1和2.24×10-8mol·L-1。该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好,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实际样品中抗坏血酸和尿酸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中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中性红聚合膜.中性红的聚合是在高电位的引发下,氧化中性红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反应.以铁氰化钾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显微技术表征了不同聚合圈数的电极的表面性质.随着扫描圈数的增加电极由导体向绝缘体转变.并且聚合5圈的修饰电极在pH值为8.24时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能力,在3×10-4~1.5×10-4 mol/L浓度范围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多巴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聚灿烂甲酚蓝膜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电化学行为.该聚畲物膜电极对儿茶酚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蜂电位差减小400mV峰电流增大到原来的2倍,其电化学特性呈现可逆.氧化峰电流与儿茶酚在5.0×10-6~1.2×10-3 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Ni(TAPc)/Nafion修饰超微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质及其在一氧化氮测定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聚Ni(TAPc)/Naion修饰超微电极对一氧化氮(NO)的检测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NO的浓度在1.98×10~(-8)-1.59×10~(-5)mol/L范围内氧化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1.0×10~(-8)mol/L.生物体内常见的物质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5.
以疏水性离子液体与介孔碳(CKM-3)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直接电化学测定甲硝唑;研究发现,[OIMI][PF6]与CKM-3修饰的电极对甲硝唑的响应电流的大于[BIMI][PF6]与CKM-3修饰的电极,其线性范围为1.0×10-8~3.0×10-5mol L-1,检测下限为l×10-gmol 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铂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裸铂电极和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甘氨酸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的甘氨酸会减弱多巴胺的给电子能力,抑制其发生氧化,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氧化还原电流明显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差稍有增大.石墨烯修饰铂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制备碳纤电极的新方法,并研究了盐酸氨溴索在铋膜修饰的碳纤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实验表明,在0.5mol/LH2SO4底液中,用示差脉冲伏安法进行扫描时,发现盐酸氨溴索在1.10V(vs.SCE)处出现一阳极峰,且峰电流与盐酸氨溴索的浓度在6.26×10^-8~4.64×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下限为4.0×10^-8mol/L。用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范围为92.8%-102%,RSD为2.9%。将此电极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自组装将手性L-半胱氨酸修饰在nano-TiO2/CNT复合膜电极表面,并利用FTIR、SEM、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被成功地修饰到电极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TEM、循环伏安、阻抗一电位等方法,研究比较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CNT/nano-TiO2)修饰电极与纯纳米TiO2(nano-TiO2)膜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大量细小的碳纳米管的存在,可起到阻碍TiO2纳米粒子的团聚作用,从而提高了CNTlnano-TiO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盐酸格拉司琼片剂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盐酸格拉司琼与四苯硼钠生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制做涂丝型PVC膜格拉司琼电极.结果在pH 4.5~6.5内,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1.0×10-2~5.0×10-5mol·L-1,斜率为56.5 mV/pc.检测限为2.3×10-5 mol·L-1.结论用于该药品的含量测定,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