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系列中,最接近基层、最接近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县报,在长期的典型报道中有较大影响的不多,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在贯彻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精神的实践中,县报应该加强和改革典型报道,争取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县报随之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报纸系列中,最接近基层、最接近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县报,在长期的典型报道中有较大影响的不多,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和思考。在贯彻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精神的实践中,县报应该加强和改革典型报道,争取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典型,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县报随之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县报动态     
盐城报和常熟县报合编报纸自江苏盐城县委提出“学常熟、赶常熟、超常熟”的口号以后,盐城报和常熟县报紧密合作,经常交换稿件,相互促进。为了推动两县人民更大的跃进。五月中旬,两报共同合作编了一期报纸。在这期报纸上,发表了题为“友谊花开千里香”的通讯,“盐常人民是一家”、“感谢常熟老大哥”等文章,反映两县人民在高歌猛进中的手足之情。  相似文献   

4.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来,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狠抓经济建设,带领全县人民尽快富起来。特别是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十年达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全国人民展现出宏伟蓝图,也给县级领导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县报,必须为全县人民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服务。一个县的农民占人口90%以上,小康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农民能否富起来。所以,县报必须为农民致富服务,要服务好,就要把县报办在农民的心坎上,拨动农民的心弦。为此,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5.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以来,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狠抓经济建设,带领全县人民尽快富起来。特别是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十年达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为全国人民展现出宏伟蓝图,也给县级领导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县报,必须为全县人民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服务。一个县的农民占人口90%以上,小康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农民能否富起来。所以,县报必须为农民致富服务,要服务好,就要把县报办在农民的心坎上,拨动农民的心弦。为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处在最基层的县市报,要适应新世纪的竞争,应该是一张地方性、开放性、服务性并重的报纸,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 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它的生长点就在于以区域内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而牢牢吸引自己特殊的读者群,成为一张地方性很强的严肃的报纸。 县市报的地方性,决定了县市报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怎样突出地方特色?关键是离得近更要贴得近。县市报离党委近、离读者近,灵活性强,这是办好县市报的有利条件。 当然这里说的近,不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近,关键在于在思想上、情感上、…  相似文献   

7.
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开始,湖北各县都办了报紙。两年多来,县报在宣传党的政策,插紅旗树标兵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公社的巩固和生产大跃进。实践証明,一张县报,对于全县的工作,全县人民同样“有极大的組織、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現在县报已經成为县委指导工作、教育农民和組織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有力武器。县报具有传达县委意图快,投递迅速,与全县群众的联系更为密切,反映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具体和及时,文字通順、口語化等特点,因而更易为工农群众  相似文献   

8.
突出地方特点,是县报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之所以强调县报要突出地方特点,主要是基于这两点考虑:一是由县报的地域性决定的。县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有地方特色。二是由县报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县报,作为县委的机关报,是直接为本县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县的干部、群众。县报作用发挥得好与坏,读者的多与寡,主要由本县的干部、群众对其关注与喜爱的程度决定。如果县报没有突出的地方特  相似文献   

9.
突出地方特点,是县报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之所以强调县报要突出地方特点,主要是基于这两点考虑:一是由县报的地域性决定的。县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有地方特色.二是由县报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县报,作为县委的机关报,是直接为本县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县的干部、群众。县报作用发挥得好与坏,读者的多与寡,主要由本县的干部、群众对其关注与喜爱的程度决定。如果县报没有突出的地方特  相似文献   

10.
县报,在我国通常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县级委员会领导下的全县人民的报纸。县报的历史不是很长,它最早零星地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县报曾有一度发展。自那以来,因受国内政治经济情况变化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县报一直处于办办停停,停停办办的不稳定状态中。到了“文革”期间,县报几乎被一扫而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地回春,百业俱兴,新闻事业领域中的县报这片小小的园地,也开始复苏了,县报纷纷复刊、创刊,到目前巳达百家左右,展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势。县报,在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结构中,巳经形成了一个重要层次。它扎根基层,面向千家万户,和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是以"人"为承载者的活态传承的文化遗产。如果脱离了人民的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失去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是遗产的创造者、拥有者、守护者、传承者,也应该成为遗产保护传承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些县报工作同志主张把县报的篇幅扩大到对开版,和省报一样,似乎愈大就愈体面。我认为县报的篇幅还是小些好。目前一般县报是四开四版,我看是合适的。为什么呢?县报的主要读者是农民和农村干部。现在农村工作很紧张。农民和农村干部的读报时间有限,目前报纸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高质量,把文章写得短小精悍,而不是增加篇幅。其次,报  相似文献   

13.
跨入新世纪,中国的报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县市报到底该怎么办? 在市场中定位定向 从现在起,县市报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据市场运作的法则,调整办报的方向,确定自己的读者。如果继续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只会被动挨打,直至被市场经济淘汰。此说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可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就能知道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到底有多大能耐。 我们的优势之一,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党报,有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每年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其二,县市报是党委主办的,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权威性、指导性,这是非党报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县市报,它既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又是当地人民的代言人,如何办得两头都满意,两头都爱看,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做到这一条,就要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讲究引导艺术,努力提高引导水平。 要提高县市报的引导水平,首先要了解读者对县市报的要求,增强县市报的地方特色。据对镇乡通讯员及不同层次读者意见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报道要紧扣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报纸,对于亿万人民群众,应该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党报是党的报纸,又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报纸。人民的正义呼声,人民的革命情绪,人民的合理要求,人民的正确主张,人民的民主权利,天天要跃然活现在自己的报纸上。一张不能很好反映人民意志的报纸,不能成为合格的党报。党报脱离了人民,本身就要发腐生霉。至于那些反对人民的报纸,如象林彪、“四人帮”直接控制的报纸,人民称之为“戈培尔总编辑的造谣报”,“反人民报”,那是公平不过的。在他们把持下,党报的人民气味都被搞掉了。  相似文献   

16.
党的报纸都是为着动员人民,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创办的,都要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党报的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各个地方报纸由于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应该各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完成地方报纸所担负的任务。报纸特色从哪里来?什么是塔城报应该有的个性和特色?这是塔城报办报人员正在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塔城报恢复了以本地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办报方针,注重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报道,使塔城报逐步  相似文献   

17.
迟全华 《新闻实践》2005,(11):14-15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自从九家县(市)报加盟浙报集团后,出现了新的一轮扩版热潮。九家县(市)报所在的区域都是大县,有些更有着百万人口。作为这个区域中最重要的报纸,如果每天只有对开四个版或四开八个版的话,确实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信息渴望。所以,扩版是有其必要性的。但在“扩版主要扩什么内容”的问题上,看法并不很一致。这个问题涉及到县(市)报在转型期的定位问题。县(市)报退出党报序列后应该朝什么方向转型,中央有关文件里虽然没有明确说,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就是不能再用过去办县级党报那样的方式来办现在的县(市)报了。明确了这个方向,就能解决许多认识与观念上的问题。比如说报纸的读者定位问题,过去党报主要是办给各级干部看的,让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们江苏淮安报对时事宣传进行了改革,力争县报的时事报道及时、适量、简明、通俗。对于如何搞好时事宣传的问题,我们曾进行过较长时期的探讨。最主要的问题是,县报要不要对读者进行时事宣传?由于县报是周二刊,版面有限;同时县报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也差,因此看法不一致。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19.
《立报》——民国时期一份较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小型报纸,不仅在办报方针和编辑立场显示出了大众化倾向,在新闻报道手法和经营管理手段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大众化倾向,可以说这些力求报纸大众化的手法对于今天的报业发展,仍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县市基本上都有了广播电台(站),一部分县市还有电视台。在县报、县台齐全的县市,如何办好县报?我认为,其中的一条良策就是,县报要视县台为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合作中当好“喉舌”,在竞争中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