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编《全日制中学美术试用课本》加强了中国画的教学。《中师美术课本》则把中国画教学单独列为一个专题。此举不仅突出了“教材”本身的民族风格和特色,能使学生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对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文利 《教育与职业》2007,(18):190-191
师徒制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曾在我国美术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画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与学校式教育相比,它有利亦有弊.如何理解中国画教育的本质,改进中国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丰富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画的历史特点及其价值,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培养中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艺术感悟     
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中国画继承传统同然重要,但创新更重要。发扬传统并不是墨守陈规,要从传统中感悟其精神。  相似文献   

5.
唐凤鸣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67-70,76
中国绘画的特征是绘画理念、工具材料及其衍生的笔墨技法三者的统一,任何单独剥离其中一种或将其对立进行中国画的革新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继承中国画的特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中华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画革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活动思路】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的这些特点比较符合幼儿的绘画特点——绘画只是作为幼儿表达自我情感、表现周围事物的一种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强调,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是感受和表现。所以,国画是幼儿艺术表现的极好形式。此外,让幼儿接触中国画可以培养幼儿从小对本国艺术的兴趣。大班国画系列活动“可爱的虾宝宝”就是一系列国画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面对历史悠久的中国画,我们既要继承,更要创新和发展。中国画创新应从西方绘画艺术中吸取养份,把西方的写实技巧、色彩光影等引入中国画中,提高中国画表现力;从民间艺术中去吸取艺术养份,更加突出中国画的时代特征;借鉴姊妹艺术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拓展中国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的特征是绘画理念、工具材料及其衍生的笔墨技法三者的统一,任何单独剥离其中一种或将其对立进行中国画的革新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有继承中国画的特长,发扬传统绘画中的中华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画革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写意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它的艺术魅力,应从线条墨(色)造型的艺术魅力和布局、意境,象内与象外,物象的有形、无形与变形的艺术魅力及程式化的艺术魅力等去分析,画家要摆谮正继承与创新程式的关系,使写意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教学在师范美术系的各项专业教学中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中国画是中国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国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承和弘扬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在传统与创新的争论中,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应在继承传统中有益的东西,发挥我们各种绘画传统长处和特色的同时,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特色.既不能固守传统,又不能完全模仿西画,而是需要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根基,开拓和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创造出现代性的中国画来.  相似文献   

13.
摄影艺术自出现以来,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传统画家带来了集体的“创伤”。本文旨在“创伤”理论下对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进行探究:一方面,摄影技术的日益发展,导致传统绘画的“丧失”;另一方面,绘画遭遇创伤后,开始自我“疗救”,使艺术家们不是放弃绘画,而是提供了一种条件和机会,使得绘画形式从传统到现代主义再到表现主义以至于到后现代,致使绘画脱离现实,走向一种不受技术干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唐朝成就了一个承前启后、破旧立新、百花齐放的文艺大变革,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企及的成就。唐代的绘画技法,是以六朝以来的传统技法为基础,吴道子集先人之大成而成线描的百代宗师,而王维开破墨山水之先河成中国山水写意之鼻祖。《辋川图》表现其所居庄园的优美景色,用破墨的方法为自己绘勒出一个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生存家园,此种倾向可视为逃遁物质的现实而寻求灌注作家自我意识于作品中的方法,它改变了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兴起以后,油画的本来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油画的命运也因此而让人无从把握。但无论怎样变化,油画依然在原来的路径依赖中传承自身的本质和语言特征。从油画发生学的历史角度而言,油画就是为了“再现”而产生的,为了再现油画与科学技术结缘,最终征服空间和造型。技术时代与后技术时代给油画的生存带来了挑战,从摄影、印刷技术到数字传媒,尽管使油画边缘或不再成为中心,但它的“油性”、“手绘性”和“再现性”的历史惯性依然没变,仅仅是被载体的所指和审美关照的部分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宋代宫廷院体画影响深远,可谓艺术传播的典范。如果以“五W”信息传播模式为分析工具,从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宋代院体画的兴盛繁荣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将有助于探索成功的艺术传播所必需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加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成为中国画的传承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吴冠中先生认为:绘画艺术属社会科学,体现的是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绘画艺术风格。因此,发展绘画艺术不能模仿或照搬,中国画的中西结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艺术思维进行互补,才能真正达到本质上的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中国美学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和"士夫"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历代知识分子画家和艺术理论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文人画"理论体系。上溯唐代,从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和艺术批评中已经能够感受到时人对"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观念的关注,也充分预示了"文人画"在审美倾向和创作实践上将对未来的中国绘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