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自何年月始,语文课的“讲”字被逐出了课堂,谈“讲”甚于“谈虎变色”,语文课变成”导”“读”,“问”,“练”……等,美其名日:“变讲堂为学堂”:似乎谈“讲”字就“抱残守缺”,就是“不合时适宜”,就是“少慢差废”。  相似文献   

2.
自古就有“肥差”、“瘦差”之分。官场之“肥”,肥在中饱私囊;商场之“肥”,肥在垄断福利;娱乐之“肥”,肥在“眼球效应”。若捞得一“肥差”,恐怕你不想让口袋鼓都难。英语中,俚语“gravy train”指的就是“肥差、美差、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赚钱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语文,既要做“下里巴人”,又要成为“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体验”,是智慧的体验;教育是“穿行”,是智慧的穿行;教育是“成长”,是智慧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6.
在本雅明的经验理论中,他曾经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这个“经验总体”应该包括较少受到启蒙之光照射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本雅明关于“经验”与故事关系论述中,他指出:讲故事艺术是经验交流的最有效形式;经验在故事中的呈现仰仗“转述、浸润与复述”三种手段;随着手工劳动的衰退,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战争、技术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经验贬值了”,“讲故事艺术衰落了”,艺术、“韵味(aura)”、传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与新闻报道。但是,他仍希望通过对“故事”的解析寻找对传统的衰落的补偿。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快乐。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我们的心到底想要什么呢?我想到觉悟这个词,“觉”下面是一个“见”字,“悟”是“心”旁加一个“吾”,我想它最根本的含义应该是“见我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悟是你自己看见自内心的真正愿望。人这一生,有多大眼界就有多大世界。有些人终其一生,有梦想,有使命在肩,有情怀在胸,一直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建一座城池,能够安顿他人,也能够安顿自己。  相似文献   

8.
“听”和“读”同为语言的输入.但“听”明显先于“读”而发展,两者在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普遍会“听”.但不一定会“读”.或者说“读”的理解不如“听”的理解透彻。同样。不同年级的学生普遍会“说”,但不一定会“写”.或者说“写”的没有“说”的生动和深刻。  相似文献   

9.
“卓越课堂”,动于智。“智”由“知”与“日”组成。知者,了解、明白之意;日者,本意指太阳,太阳施予万物生长的根本。“智”引申为知道世间之道。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志于学”是圣人求学的动机,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不逾矩”是圣人求学几十年结出的丰硕成果。无“志于学”之恒心,就不会有“不逾矩”之硕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格物致知”.大意是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探索得到知识。而我们学习物理,也是需要经过这样一个先“格”后“知”的过程,即先观察事物是怎样的,再思索事物为什么会这样,最后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我们通过对一节物理课的观察,看看有多少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的释义   1.模式的含义及演变 “模式”一词的英文是“model”,“model”又源于拉丁文“modulus”,其本意是“标准”、“尺度”、“制度”、“形式”等。而“model”又可译为“模式”、“典型”、“范型”等。现在,模式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对客观对象的简单描述和机械直观的仿制的范畴,它已不仅囿于原形的标准样式,而是能够反映原物、活动、理论等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化样式,并借此表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阐释事物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本体的追问是“人”与生俱来的。从“人”对“天”、“上帝”、“诸神”的膜拜,到对“始基”、“逻各斯”、“理念”、“道”、“理”等的探求,再到对“存在(是)”的贞认,标志着“人”对本体的认识的进步。“人”对本体的认识是由对“是者”的探求而深入到对“是”的贞认的,这也是“人”自科学意识苏醒之后哲学意识的苏醒。“是”显现于“是者”,对“是”的把握是“总有一天会死”的“人”。在持守“思”与“是”同一的境域中,“人”能通过“思”实现对“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内化语言,首要的是加强读的训练。阅读课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归还学生,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并抓好以下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二”是“二百五”的简称,通俗说就是傻蛋。比如有人在大街上被狗咬了一口,于是勃然大怒,张开嘴跟狗咬作一团,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人真二!”这个说法中的“二”并无深意,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二”也是可以“二”出境界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教育》2004,(2):19-29
去年,本刊首倡“教育经营”并进行了这方面的系列报道以后,教育人士反响强烈。去年底。省小教中心主办了“四川省小学校长‘学校经营’研讨会”,成都等13个市州的学校校长近60人会聚酒城泸州,就“学校经营”话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其对于“艺术的心”的阐释,这是一种兼具“绝缘”与“同情”的艺术精神,通过对儒道释传统文化的思想的吸纳与融合,丰子恺将两者统一在“童心”当中。这一理论也决定了丰子恺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骆亮亮 《考试周刊》2009,(44):53-54
“读懂课文”要读到“世界”、“作者”、“文本”、“读者”四个层次.让学生“经历”这四个要素之间的转换。依据这一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本文呈现了两个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幽径悲剧》主要引领学生经历了“作者”到“文本”到“读者”的转换。《孔乙己》则重在引领学生经历“读者”到“文本”到“世界”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作业不再枯燥,因为改变了“检查”的初衷,变成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手段。增兴趣、重实践,“说”“玩”“问”“用”作业,作业由此变得活色生香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魏书生老师是可以学的,但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机械的模仿。感悟他、学习他,让我们沐浴着“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光辉,轻吟着“松”“静”“匀”“乐”4个美丽的字眼,回到教育的常识,展示师者的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