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时,都力争表达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人看了、听了印象深刻。有时,同一个意思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音乐家扬科》)和“田野里,小虫在啾啾地叫;果园里,麻雀在叽叽喳喳地闹”。这两句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表达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将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读来给人印象深刻。这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的方法,就是“拟人”修辞格。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慎重地运用恰当的比喻,准确地运用数据对比,可使所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能使抽象的概念与原理具体化,使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加深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分子”、“原子”一节的教学中,注重概念和  相似文献   

3.
徐定喜  李凌 《文教资料》2009,(32):18-19
约瑟夫·康拉德的许多短篇小说描写了欧洲人与非欧洲人的交往.这些非欧洲人被描绘成了“他者”的形象。然而,在短篇小说《艾米·福斯特》和《罗曼亲王》里,两个本属于“他者”的人物却博得了康拉德的同情.这其实体现了康拉德作为“他者”的双重性。本文通过分析康拉德的两个短篇小说来说明康拉德“他者”特性是如何通过这两个短篇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5月35日     
今天是5月35日,所以,毫无疑问,林格尔胡特叔叔今天无论对什么都不会感到惊奇。要是今天发生的这些事儿发生在一星期以前,那么他一定会以为,他自己身上或者这个地球上的螺丝松了几个。但是,今天是5月35日,我们得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儿有所准备。林格尔胡特叔叔和他的侄子康拉德在大街上走,遇见了一匹高大的黑马,它很有礼貌地说:“请问你们身上带着糖吗?”叔侄俩摇了摇头,但是林格尔胡特叔叔还是热情地邀请黑马抽烟,黑马难过地拒绝了。不过告诉你,这匹黑马在故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哦。康拉德有点不开心,因为他的数学成绩不好,老师就说他缺乏想像…  相似文献   

5.
元(1748年)     
小月 《英语沙龙》2010,(3):52-53
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移居者buck的价值。18世纪,buck的意思是“鹿皮”,凭着自身的价值用以货物交换,并作为一个价格单位进行任何交易。1748年,康拉德·韦泽一次出访俄亥俄印第安人地区时在日记中写道:“他被抢走价值300bucks的东西。”后来又写道:“每桶威士忌在你们城里该卖5bucks。”  相似文献   

6.
所谓“比较”,就是把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或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研究,从差异中找类似,从类似中找差异,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智力活动。事物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客观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感觉和印象之后,便会自觉或不自觉  相似文献   

7.
《黑暗的心》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性是康拉德小说中的重要艺术特征。在他的代表作《黑暗的心》中,这种象征性主要体现在光线、环境和人物三个方面。这些象征与故事情节的巧妙结合,使小说的“追寻”主题呈现出一种诗意化的效果,并完成了殖民或“明”的自我审判,同时折射出康拉德对人类前途的迷茫和困惑。  相似文献   

8.
对于移就这一修辞方法的概念.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遇有甲乙两个印象连在一起时,作者就把原属于甲印象的性状移用于乙印象,名叫移就辞格”。王德春的《修辞学词典》的解释是:“将原描写甲事物性状的修饰语用来描写相关的乙事物的性状.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简单地说,移就(又叫“移用”)就是把本来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体会这一修辞方法——移就。  相似文献   

9.
灵光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似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由于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使本来不可能产生某种良好的效果的事物,竟然“神奇地”产生了这种良好的效果。例如,高血压患者吃了他所敬崇的名医配给他的“特效药”——其实只是一种毫无降血压疗效的“安  相似文献   

10.
你们在作文中最怕什么?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最怕没东西可写。”“其实有一样东西你们大家都有,只是你们没有好好利用,你们是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啊!”孩子们一脸的迷惑。这是朱霖霖老师在“照片写作”时开头的一幕。“捧着金饭碗要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  相似文献   

11.
我的挚友     
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可以介绍他的外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可以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通过你的介绍,使人们对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傅克斌 《新疆教育》2012,(14):174-174
“通感”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用的比较频繁的修辞。用以对变化多端的事物,无法用具体形象来描绘透彻时,以“移觉”的方式让人获得清晰的印象。抒情性散文一旦得到“通感”的青睐,会将难以言状的事物描绘得使人心领神会。“通感”一旦踏入叙事性文章领域,更是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使文章句式多姿多彩,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寄托作者的情怀。诗中使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手法,更加使句子绚丽多姿,作者对事物的情态变化,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平时,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孩子拿着自己画的图画有声有色地讲给别人听,画中画的是他自己的经历和他所想象的内容。由此,我想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孩子“画日记”,每天把他印象最深的人、事或他认为最重要的事物用简单的图画描绘下来,然后家长把孩子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教幼儿画日记有许多好处。在图画中,反映了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表达了他的希望和要求,这使父母得以了解孩子的个性、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由于孩子在画日记中反映的是他印象最深的事,所以他会努力去画,这对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活,人们都十分珍惜最初的印象,我的儿子也不例外。他渴求认识世界,虽然还不满周岁,但已经摄取了许多印象,并且把它们珍藏在大脑中。其实,远在出生以前,他已经在母腹内频频蠕动,“渴望”摆脱母亲的束缚,降临人间。出世的那一天,他大声呼喊着坠地,“希望”人们注意到他的存在。开始,我觉得他实在太弱小了,几乎整日都在吃睡之中。但不久之后,当我看到他那双好奇的眼睛总不停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时,我开始感到,他不仅“希望”人们注意到他的存在,而且  相似文献   

15.
修辞上的“顶针”(顶真)格,可以更好地表明事物、事理之间的连锁关系,从而更好地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使读者获得更为明晰深刻的印象。如果将这一修辞格迁移到具体教学中去,也许可以收到显效。比如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移就混同于通感,把通感混同于比喻。如此简单地认识通感现象,怎能深入体会修辞的魅力?笔者不揣浅陋,撰文谈谈对通感的一己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通感的含义及心理依据“通感”一词系钱钟书先生译自英文的Synaesthesia,前缀“syn”意为“一起”或“联通”,词根“aesthesia”意指“感觉”。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是指我们在思考或交流时,移用属于乙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属于甲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以期达到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众所周知,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执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能,正如《…  相似文献   

17.
陶小青 《上海教育》2011,(24):40-41
朱铭骏,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高一(2)班学生。2011年9月刚入学时,他好奇地发现课表内有一门课叫“公民课”,而且任课教师就是学校的校长周凤林。周校长的第一节公民课,就让朱铭骏印象深刻。上课伊始,周凤林提出问题:“同学们,请说说你们来嘉定二中干什么?”同学们思维一下子没有转过弯来。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会不由自主地对学生产生一些人际知觉偏见。这些人际知觉偏见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努力避免以下几种人际知觉偏见。   一是“第一印象”。所谓“第一印象”,是指如果某人在初次交往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评价。教师初次接触某个学生时,所产生的印象是从该学生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外表获得的。教师对该学生形成“第一印象”后,就会先入为主地影响到对他的正确评价。由于“第一印象”带有表面性、片面性的特点,因此,常常使教师…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艺术空白是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审美现象.康拉德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空白"叙事手法增加作品的信息量、召唤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审美自由和审美愉悦.空白艺术的引入不仅使康拉德可以多层次、多角度、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复杂的现代经验和多变的社会现实,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作品的丰厚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