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上,从没有课文提示到有课文提示,显示出我国教育观的变化——从“教学”到“学教”,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在课文前全都有提示,基本上分为二类:一是教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二是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从总体上看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但着眼于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仔细分析可看出有的有益于学生学习,有的不可取。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第一册语文教材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上,从没有课文提示到有课文提示,显示出我国教育观的变化———从“教学”到“学教”,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在课文前全都有提示,基本上分为二类:一是教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二是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从总体上看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但着眼于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仔细分析可看出有的有益于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要重视“预习提示”和“自读提示”平罗县教研室金富贵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之前都增设了“预习提示”(讲读课)或“自读提示”(自读课),它可以帮助学生预习、阅读、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要充分利用它,把重点放在教...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科书占有很大比例。在教学中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各篇范文 ,不仅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下面就高一议论文教学的学法指导谈一些体会。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地探索新知识。预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活动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必须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首先 ,明确预习的目的和要求。预习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 ,并对课文整体有大致的了解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这可以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自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学法指导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掌握其方法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下面 ,我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课堂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每篇课文 ,在课后都设有“思考练习” ,从第七册开始在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 ,教师只要让学生按“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要求去分析理解这些习题 ,就一定能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1 利用“预习提示”掌握学习方法“预习提示”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修订本 )·语文》第二册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 ,现提出来 ,与同仁们商榷。一、预习提示、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有何区别《说明》第 2页 :“全册中 ,教读课文 1 6课……前面有预习提示 ,后面有练习。”“自读课文 1 4课……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按本册书目录中标示 ,第五、六单元中的《桃花源记》《口技》《诗五首》《愚公移山》《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前面没有标“*”号 ,应属教读课文。按《说明》中理解 ,这六篇课文前应为“预习提示”,而事实上这六篇文章前都是“…  相似文献   

7.
《山的那一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约一千一百字。 我安排一课时学习这篇课文。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指导学生利用“自读提示”、字典,自读课文。 二、思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预习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能读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预习则是学生自能读书的起始和桥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将“预习”列入课例,使之成为教材结构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对于系统培养、提高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语文实践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都是极具意义的。预习既为课例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将它当作教学整体中一个有机的环节加以研究。以往那种“一读(读一遍课文);二抄(抄几个词语);三勾画(勾画出几个生字)”的机械、低效的预习程式,与新大纲、新教材对“预习”的要求相去甚远。小…  相似文献   

9.
现用的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教材,是按反映生活的内容为主,兼顾表达方式、文学体裁来编排的。具体到每一学期,又是以相对独立的单元作为整体,以单篇课文作为教学"元"来实施的,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单元之间、阶段之间互相衔接,逐步递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个阅读单元都安排有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单元前有单元提示,讲读课文前有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前有自读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重视提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放胆读练提高语文素质──阅读课文《电脑“管理”》教学例谈李祥声一、凭借课前“导读”提示和“预习”要求,让学生放胆读。1.弄清“导读”提示,做到读有目标。本组教材“导读”,就本组课文作了三点提示:第一,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第二,在训练...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整合,可分为以下板块:一、预习板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每一单元之前有单元提示,教读课文的标题下面有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标题下面有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其实就是预习提纲,聪明的学生大都可以自己预习并达到理想目标。中等学生或偏差的学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加之他们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或缺少预习方法,难以收到预习的效果,农村学生更为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做到: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精心编写预习补充提…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课文「提示」与「练习」的点拨功能安徽孔立新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在“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和“思考练习”的编排设计上是颇具匠心的。每篇课文前的“提示”从内容要点、重难点阐释、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上都作了提纲挈领的解说。课文后的“练习”则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把“预习”编入课文,目的是通过“预习”提示学生,使之学到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预习”提示为导向,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自读、自求、自得。预习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预习”所提示的知...  相似文献   

14.
如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 ,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形势 ,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预习环节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 把握预习的年级差异笔者首先把“读、画、查、标、思”五字作为各年级预习的基本要求。读 ,即读课文 ;画 ,指画出生字、词 ;查 ,指查字典晓字义(一年级除外) ;标 ,指标出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思 ,指思考课文后有关内容 ,主要指思考题。教师还应当根据年级段的不同 ,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 ,在每个单元前都安排了“单元提示” ,讲读课文前安排了“预习提示” ,自读课文前安排了“自读提示”。这些提示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针对课文 (单元 )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师生思考。同时提出一些字词 ,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识记、理解和运用。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文提示 ,这对引导学生把握好课文 (单元 )的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课文提示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呢 ?一…  相似文献   

16.
用好“提示”这把“钥匙”──兼与陈新民同志商榷永登县二中袁万银现行高中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前都有“预习提示”(讲读课文)或“自读提示”(自读课文),少则二三段,多则四五段。这些提示文字,有的重在引导启发,指出应从什么角度入手,通过认识什么来达到掌握什么...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材的编者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往往在课前安排有预习提示、学习要点,文中有注释,文后则有介绍课文有关知识的“思考与练习”。另外,一些篇幅较长文章的“思考与练习”还有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总结,这对学生预习课文时正确理解文章思路、尽快掌握文章主旨大有帮助,至于“思考与练习”中的语音标点、文字词汇、词法句法部分,完全可以留给学生预习时独立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课文莫忘“提示”通渭县一中卜彦兵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中,编者对学生预习、自读课文均作了提示性说明。提示性说明实际上是对课文的导读,它紧扣本单元的要点,结合每篇课文的实际,从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加以导...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安排建议] 可安排在第一单元议论文中进行教学。现行课本高中第六册讲读课文“二、杂文二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示”预习。“预习提示”共四节,提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题解,预习时要了解课文的背景;二是概括了议论的中心。预习时要领会邓小平同志“批判了”什么,“深刻地指出”了什么,“科学地论证”了什么;三是要联系“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领会学习本文的“重大指导意义”;四是注意本文的论证的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要贯串于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而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是个重要环节。早在本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把预习规定为“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当今部分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前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实际是贯彻叶先生的“预习”思想的。 预习,从课文即将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准备;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角度看,又是一种“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