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感情冷漠等现象,其根源及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缺失的原因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为一体"的感恩教育大环境,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2.
尹玮 《文教资料》2009,(11):183-1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格素养.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从认知层次提高大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从情感层次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次将感恩意识转化成为报恩行为,培养出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德。当前多数大学生思想状况呈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态势,有着良好的感恩意识和报恩准备。但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较为淡薄,甚至存在感恩行为缺失现象,这与社会的主流价值不相适应,需要在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加以调整。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问题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不仅能够确保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都承担有对感恩意识培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些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出现了不知道感恩、忘恩负义、感情冷漠等现象,这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通过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素质教育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对本科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探索,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英 《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重视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上功利主义蔓延、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不合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培养感恩意识的合力;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7.
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学生自我管制、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等局限性造成他们对感恩教育"无意识"的表现,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迫在眉睫,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构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合理途径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孙晓莉 《文教资料》2011,(33):225-226
感恩是人性的基本品质,感恩教育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感恩行为缺失。本文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等方面入手,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应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感恩教育成为高校德育的软肋,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甚至出现了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开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感恩意识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问题也时时引起社会议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感恩意识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道德素养.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其原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建立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体制,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华岳 《文教资料》2010,(17):208-210
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又有学校、家庭与个人因素的影响。为此,学校应该明确感恩教育的目标,构建感恩文化氛围,并积极推进传统感恩教育模式的改革,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感恩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当今社会不少大学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会感恩、忘恩、情感冷漠、自我意识膨胀等现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将给个人、社会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探讨有效的对策乃是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6.
谭萍 《考试周刊》2014,(43):165-16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得回馈社会。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求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文章通过调查和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感恩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善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的状况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确引导、学校培养教育、社会环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花城 《华章》2013,(3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感恩教育的偏失。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感恩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思考。针对目前感恩教育中存在的学校和家庭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模式,以期全面改善感恩教育,弥补感恩教育发展的短板,从而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的持续开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