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暗含悲剧而又内涵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她们在男权文化下被迫害凌辱,在不幸的爱情中妥协退让,在人性的欲望中压抑沉沦。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探讨人性的弱点,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痼疾,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唤醒女性意识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变态的原因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在对物欲或性欲追求过程中的一种人性扭曲。《金锁记》中的七巧是张爱玲小说女性变态形象的典型代表,她从常态走向变态,是她无止境的欲望的归宿。把七巧的变态推向高潮的是《半生缘》中的曼璐,她的变态,为一种精神上的欠缺所导致。同是悲剧性的女性变态形象,她们在被社会吃掉后,又不自觉地吃人,这个演变过程,展示了她们变态的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七巧到曼璐这种女性变态形象塑造的重大转变,透视了现代女性生存层面的精神危机感。  相似文献   

5.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历来是评论者关注的焦点,它瓦解了温柔谦恭的东方伦理氛围。张爱玲特殊的人格心理决定了她的文化视角和她对人性的悲观,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成为塑造曹七巧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女性的自然体、自然本能、自然创造力被物化,是造成曹七巧“人性恶”的客观原因;对物化的认同,最终使曹七巧陷入“被食、自食与食人”的生存怪圈。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才情而命运多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如实描写了老中国儿女的百态图,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淋漓尽致的解剖了女性的劣根性,她所解剖的许多国民性的弱点,是整个人类的人性弱点。  相似文献   

8.
章琼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02-10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张爱玲是一位具有独特女性意识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如白流苏、葛薇龙、曹七巧、曼桢、许小寒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寄寓了张爱玲作为女性本身的生命思考.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看出,张爱玲书写都市女性被奴役的命运并不是简单地传递女性的悲剧,而是借女性世界的声泪事实来向男权社会控诉与挑战,颠覆与解构传统的男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探寻张爱玲对女性世界的体认与感悟,解读她特殊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是一时之潮流,但是很多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带有神化或者男人化的味道。张爱玲在散文集《流言》中却塑造出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在散文集中提出的"妇人性"入手,探索张爱玲所塑造的一个享受世俗乐趣,体味人生悲凉,有着些许缺点的真实的、立体的女性形象,观察张爱玲是怎样做到女性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作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其在作品中塑造的男性形象姿态各异,在这些男性形象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人性的劣根性,虚伪、自私自利、游戏人生。同时,张爱玲还无情地嘲讽和否定了传统男性的权威性和主体性地位,将传统男权的中心地位彻底消解,由此反映了张爱玲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基于此,分析张爱玲小说中对男性的书写,并具体论述张爱玲小说中对男性形象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创作凸显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塑造了一系列世俗拜金女形象,女性纠结在情欲与金钱之间,人性被金钱腐蚀。拜金女依附多金男,有着儒家女性与商品化女性的双重文化身份,而这正是她们的悲剧原因之所在。拜金女性寄寓着张爱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她改造女性的愿景是五四文学尤其是鲁迅启蒙文学的延续与发展,她在女性启蒙问题上走的是海派文学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性格魅力,她们是一批普通又平凡的女性形象,尽管生活在新的都市,但最终都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与束缚。同时,在张爱玲的笔下对女性生存状态有着新的诠释与解读,这也是她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文中的女性生存状态,以便给今后女性形象的探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奇迹,她的小说大多是以封建社会崩溃的历史转型时期为背景,抒写了传统女性转向现代女性历程中经过的种种阵痛和血泪。她的洞察力穿过了纷繁喧嚣的生活表层看透了芸芸众生,颠覆了传统,还原了世俗男女的世俗本相,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群欲望驱谴下人性扭曲的女性形象,彰显出对女性命运的文化观照和终极关怀,体现了一代才女超凡的艺术天赋和深切的生命体验。文章旨在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张爱玲笔下女主人公的人性扭曲的现象、原因及共性,寻觅出作家创作的深层原因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经历的喜与悲、情与爱都让人感触很深。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都会遗忘她笔下那些陪衬在女性角色身旁的男性角色,或是说主导着这些女性命运的男性主体,即同样也被张爱玲刻画得非常饱满、生动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母亲"一直是慈爱和温柔的象征,是为了子女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形象。然而,我们从张爱玲笔下看到的却是有悖常理的母亲形象,令人噩梦连连的母爱充斥在她的小说中,成为女性扭曲人性的进一步表现,丧失了美好的灵魂。本文以《传奇》为例,通过剖析张爱玲作品中母亲形象的特点,进一步发掘其背后的社会根源性。  相似文献   

16.
刘迎晓 《中国教师》2013,(Z1):288-288
张爱玲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描写了女子曹七巧,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金钱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下面我将从性别、人性及社会几个方面解读曹七巧的形象。张爱玲,原名张瑛,她的祖母是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这一代,家道已大不如前。显赫但又日渐败落的家境,让张爱玲自幼就饱尝人间冷暖。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  相似文献   

17.
解读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作品女性色彩浓郁。同时 ,她也塑造了一系列世故、虚荣、自私的男性形象 ,并把他们人性的弱点一项项加以指认、剔除 ,借以告诉大家 :男性不是英雄 ,完美的男性人格有待重构  相似文献   

18.
探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她关注女性,同情她们的命运,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了处于一个“大而破”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男权制下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命运和金钱欲下深度扭曲的人性。探视张爱玲笔下女性“苍凉”而又现实的人生,可看出张爱玲洞察和描写女性生存状态的非凡能力和高超技巧。这与她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和个人经验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20,(6):45-48
张爱玲是现代享负盛名的女作家,其小说作品极富感情和时代色彩,人物形象特色鲜明,注重对细节的描写,注重对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性进行剖析。张爱玲小说也注重对思想感情的抒发,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张爱玲小说中不乏一些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通过缜密精心设计的情节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悲惨凄凉的女性形象,也为女主人公谱写了一支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深刻体现了女性内审意识,为研究了解那个时代社会背景提供了重要的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散文再度受到重视 ,是因其作品中流布着中国气派 ,她在创作中找到了表现人性、人情的契合点 ,机智的叙事风格又使其作品活泼灵动。这些 ,使张爱玲的散文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 ,更具有了散文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