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今年的“两会”是在中国作为“全球金融风暴中一个崛起大国的角色担当”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由此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云集“两会”,其中海外媒体记者就有800多人。报道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对外关系等各个方面。与中外记者直接联系的“两会”发言人及“两会”上的新闻发布无疑是传媒竞争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两会手记”,“两会漫笔”、“两会寄语”、“议政录”、“本报专线电话摘录”、“发言摘编”、“专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两会再次吸引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据媒体报道,今年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达到3000余人,与去年大体持平,外国记者1000余人,高于去年的800人.与采访两会的记者队伍同样趋于饱和的,是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场次,今年由两会新闻中心组织的各种新闻发布会达34场,比去年多6场,有多场发布会是重叠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涂晶 《新闻世界》2012,(5):235-236
每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历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就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国际问题发布.新闻和阐述立场,还是塑造我国形象的重要平台。本文着重分析了杨洁篪外长今年“两会”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七届人大、政协一次会议,堪称是一次“大曝光”,它们以其前所未有的公开性,为国内外新闻记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充分条件和机会。自中共“十三大”开始趋热的我国新闻界的竞争,在两会期间形成整体展开之势。——中外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记者一反“配角”常态,纷纷“抢”话筒发问,逼使当惯“主角”的外国记者们不得不要求“通融”;  相似文献   

6.
“两会”记者抢新闻速写万京华/方小翔又是一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共计2100余名,人数超过往届。有关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对比,1992年3月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不到1000人,1993年...  相似文献   

7.
刘建虎 《新闻传播》2009,(8):121-121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我国“两会”的召开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内涵。两会的信息最终会通过新闻方式发布.因此利用西方新闻自由主义追寻我国“两会”的召开应有较为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9.
速读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首场发布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副秘书长兼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介绍了大会的议程,并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3月6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李肇星部长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与姜恩柱交流意见。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盛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3月3日,“两会  相似文献   

11.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一直是国内外媒体的焦点,大会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场场火爆,不少地方政府负责人也在会议期间精心组织安排各种新闻发布活动,引来各路媒体记者的青睐。作为一项惯例和制度建设,政府新闻发布在中国的语境下承载了执政能力、信息公开和政治文明等宏大叙事话语,从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缘起、制度建设的推进以及近些年来的实践进展中,可以看出转型中国新闻发布理念的变迁与政治文明的渗透和共进。  相似文献   

12.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13.
见证成长     
2005年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云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正在召开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余年来一次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王瑜 《新闻三昧》2008,(11):30-32
近几年,新闻发布会开始在我国境内逐渐流行。尽管我国从1983年就已着手开始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新闻发布会并没有引起各界重视。目前普遍达成共识的时间节点是2003年,这一年的“非典”等突发事件,加速了中国新闻发布制度改革的步伐,之后,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开始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  相似文献   

15.
高爽 《记者摇篮》2009,(6):38-38,49
不当粉丝的闾邱露薇 每年年初的全国两会都是新闻大战最激烈的时刻。今年新闻大战的最大特点就是越来越多的记者成了两会明星。每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几百位记者,一个半小时的提问时间,怎样才能从主持人那里争取到提问的机会呢?大家都在动着心思。“请中间那位戴着红丝巾的女记者提问”,“请左边那位戴花丝巾的女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两会”召开时。 今年的“两会”新闻摄影怎么才能搞得更出色?新华社摄影部准备参加“两会”报道的编辑记者年初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按道理和经验,“两会”年年开,许多记者和编辑都身经百战,大风大浪见的多了,很多困难得多的战役性报道都胜利地完成了,有些新闻照片还在全国的新闻评比中获奖,完成“两会”或其它战役性报道不是手到擒来吗?其实,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完成”两字,而在于“出色”!自己给自己订的目标不同,压力也就不同。 如果有人问,在所有战役性报道中,就新闻摄影而言,最好完成任务的是什么?会议;那么最难完成任务,报道最难出彩的是什么?答曰,也是会议!说它容易,因为对这样的报道,谁也没给你规定发稿任务,也没要求你拍出什么样的精彩照片,会怎么开你就  相似文献   

17.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到3月16日的总理记者会,2016年的全国“两会”经过14天的紧凑日程圆满落下帷幕。本刊记者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了解到,今年有32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两会”。其中,境内记者有1900多人,港澳台记者有360多人,外国记者有1000多人。“两会”期间,共举办了15场记者会。本刊特派3名记者深入“两会”现场,从文化传媒角度为读者呈现记者眼中的“两会”特色。  相似文献   

18.
文重 《青年记者》2007,(7):57-57
全国“两会”期间,各大部委和省市地方的新闻发布会,均是中外记追捧的活动。闭幕式当日举行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中外记会,更是高潮所在。在这些大大小小发布会上记是怎样得到提问机会的?这折射出诸多别样的意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每年的三月春风骀荡,“两会”隆重开幕,中外记者云集北京采访“两会”,各个媒体各施所长,展开一场声势宏大、竞争激烈的报道战役,“两会报道”已成为一种特定的新闻文化现象。在时间长、规模大、议程多的两会报道中,众多新闻传媒“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调动了现代化新闻传媒的一切手段,运用了消息、通讯、特写、言论、述评、图片、图表等各种新闻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广度到深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字到声像,每年都有令人欣喜的进步和创新。笔者在此选择《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0.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