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谢礼 《新闻前哨》2007,(6):31-31
我们常说要强化新闻的接近性,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跳出单一的新闻概念来理解受众对新闻的这种内在要求,从哲学角度来解析,其实质就是提高并彰显新闻的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指在社会交流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往获得的信息对于整个印象和态度会产生较强作用的现象。新闻的近因效应越明显,越是接近受众,就越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新闻的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选择和运用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必须随时把握的一种实用艺术,角度把握得好,可使新闻表现得当,与文增辉,甚至作品备受青睐.可是有些记者天天在选择与运用,但并不了解角度的真正内涵.角度一词,本源于摄影艺术,而在新闻界新闻角度则指记者看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就是报道新闻事实选取的不同侧面.在具体应用上它包括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表现角度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新闻道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的来看,新闻道德有两种基本的维护方式,一种是制度性约束,可以称为"硬维护";另一种是观念形态,包括哲学层面的廓清与建设,可以称为"软维护".硬软两手都是必要的.但是,从深层的角度看,"软维护"具有更加强大的逻辑力量,具有更加长远的影响.所以,新闻界应该重视这项容易被忽视的工作.通过努力,最终建立起以哲学观念为支撑、行为方式为基础、制度约束为保障的新闻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记录历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史书的,一是史诗的。我一直在想,介于史书和史诗之间的新闻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历史。读完《世纪洪水》,我发现,新闻不仅能因为记录了某些历史的片段而成为史料,而且还能够以记录者的“哲学”为经纬,去编制一个独立版本的历史。对去夏的百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他墓碑上的格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完成了他实践的一生,倡导了一种科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角度,探析档案的哲学本质,研究档案是感性实践活动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6.
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发现、表现和挖掘新闻事实时的侧重点和着眼点,构成事物的各个侧面和各个因素,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的角度包括选题角度、取材角度以及写作角度。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由于选题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而取材角度的不同是指同一新闻主题,能够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组合予以报道。写作角度也是新闻角度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的主  相似文献   

7.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毛扬周 《新闻窗》2008,(3):62-63
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它包括选题角度、采访角度、取材角度、表现角度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往往取决于新闻角度的选择,而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必须是深入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只有在新、深、实上下功夫,才能抓到“活鱼”,也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郭文奇 《出版广角》2016,(17):92-94
法国学者吕克·费希等著写的《最美的哲学史》,是一部以崭新的观点来回答“哲学是什么”的书籍,也是一本从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为什么要学哲学”的著作。它既让人们领悟历史上的西方哲学思想,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探寻哲学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深度报道是有别于一般资讯传递的特殊报道方式,从它的特殊性上说,完美报道角度的选取和运用,对新闻深度起着挖掘的作用。新闻报道的深度受新闻报道角度的制约,也就是说好的绝佳的报道角度会将新闻的深度拉长,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厚重而详细,增进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了解。一、深度报道中角度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时代要求摄影迅捷地报道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发生的能够构成新闻的人和事,它的报道过程,不可否认是记录生活的过程,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每个新闻摄影从业人员都有一份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新闻学大辞典》表述为:“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的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这个点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点,而是与上下左右有关联的点。从纵向来说,它处在某个层次。往上看,它形成仰视角度;往下看,它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角度,泛指客观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指记者以新闻敏感,挖掘、表现事物的新闻价值时所取的角度,是记者采访报道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个新闻事件,可以有多种报道角度,有人从工作角度报道,有人从生活角度报道;有人从经济角度报道,有人从社会角度报道。选取报道的角度不同,体现的新闻价值、表达的思想意义自然不同。而"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就是选择新闻事实的最好观察点,是选择表达主题思想的最佳集合点,是实现新闻的社会价值最好切入点",这是许多记者苦苦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作品所体现的新闻价值也不同。新闻角度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败。在新闻写作中.角度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方式:由受众需求选角度.由小见大选角度,根据现实选角度,以旧见新选角度.站在高处选角度。求异思维选角度。结合人物选角度.  相似文献   

15.
李婧 《大观周刊》2011,(52):12-12
解释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是人文社科里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解释学源于对圣经等历史文本及其渊源的阐释.它深深扎根于人文科学之中,致力于对文本、历史与文化的解释。对解释学的研究其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阐释,进行丰富。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解释学进行分析和探究,加深了解.进而加以掌握.从而可以用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建伟 《新闻知识》2012,(6):90-91,76
新闻事实本身的多义性决定了不同记者针对同一事实可以(事实上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报道,而针对特定事实如果选择了某一不恰当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新闻文本客观性的缺失,或者说会直接导致新闻文本明显的主观性特征。显然记者应尽力避免不当报道角度导致的主观性以确保新闻文本的客观性。本文试图结合一些新闻文本来探究不当报道角度导致新闻客观性缺失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7.
所谓新闻视角(即新闻角度),甘惜分教授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一般包括:选题角度,立意角度,表现角度等。新闻角度可以精心选择,但不能脱离客观事实而随心所欲地编造或强扭。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时代和大科学时代,我们更多的是从科学方法入手寻求新闻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试着从文化的角度寻求哲学方法的合理地位,并详细论证哲学方法不仅能促进新闻创新,而且还有可能让新闻创新走出自身瓶颈,或者是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9.
同样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对同一新闻事件,记者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可以给观众提供不同的信息,反映出来的结果也可能会很不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凭借新闻敏感,为了充分展现新闻事实的价值而选择的报道角度,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侧重点。不同报道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报道的客观效果。只有从新闻事实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一面切入,才能具体、深刻地认识事  相似文献   

20.
肖娅姝 《档案时空》2012,(10):25-2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资讯日益发达,报社在新闻报道而产生的文字、图片材料不断增加,新闻档案管理的难度和迫切性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报社多重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新闻档案的管理工作普遍弱势,这就给新闻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了新闻档案管理的价值,分析了当前新闻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强新闻档案管理的相应对策。一、新闻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新闻档案不仅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的历史记录,更是各个时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记录,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记录,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记录。它从不同角度记录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状况,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