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鼓原是藏族原始宗教祭祀的法器,后传入民间,属于藏族乐鼓艺术的一种形式。背鼓舞蹈是流传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民俗舞蹈中的男子鼓舞,其厚重浓郁的舞蹈风格,丰富体现出藏族乐鼓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渊源。男子独舞《天鼓》就是采用民间背鼓的方式,充分表现出藏族背鼓舞蹈的风格与特征。鼓是藏族宗教祭祀的法器,同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又广泛运用于民间娱乐,其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鼓和舞蹈的结合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呈现,那么背鼓舞蹈其风格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这一神秘的藏族鼓舞。  相似文献   

2.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豫南皖西庙会和仪式中的祭祀歌舞是具有自行性的艺术活体,它通过连续的显圣和多重力量的互动,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社会生活、生存与斗争中产生了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原始艺术与祭祀行为渐渐衍化为民俗。民间美术不仅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宗教文化服务,并借助宗教的世袭领地取得自身的发展。宗教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5-19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大型祭祀活动,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民间节日。目瑙纵歌集中体现了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景颇族原始宗教、口头文学、诗歌、音乐、舞蹈、雕刻与绘画的现代呈现。以民族文化的角度探究目瑙纵歌的综合艺术形态,可以窥见景颇族的传统文化蕴藏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5.
“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是宗教意识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羌姆”这一宗教舞蹈艺术的产生渊源、种类及称谓、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九子鞭是湘西土家族人在祭祀神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舞蹈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九子鞭的习俗,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艺术,其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艺术特征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宗教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卡斯达温"舞蹈是四川省黑水县维古乡最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从最初的祭祀狩猎、生产活动,逐渐演变为丧葬礼仪、节日庆典举行的礼佛敬佛、祈求平安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以维古乡藏族民间舞蹈"卡斯达温"舞蹈为个案,通过实地考察,对其舞蹈文化生态、表现形态、传承保护途径进行系统分析,试图找出"卡斯达温"舞蹈最佳的传承和保护路径,为黑水县维古乡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跳马伕"是江苏如东县一带有名的传统祭祀舞蹈,它已升华为如东精神的象征。为的是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即使是刀山火海,也无所畏惧。"跳马伕"是当地人为祭祀所信奉的"都天王爷"时跳的舞蹈,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民俗文化。通过对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与整理,对"跳马伕"的舞蹈历史与起源、舞蹈风格以及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苏北民间舞蹈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安花灯是流传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武安镇许家弯一带的传统民间戏曲.这种灯戏起源于牧童的游戏,后发展成为祭祀和闹新春的民间戏曲.武安花灯有故事情节,有较为固定的人物角色,有丰富的表演曲目,有简便大方的舞蹈动作,是乡民天神崇拜的文化遗存,也是传统民间娱乐、祭祀活动的宝贵遗产.课题组通过对武安花灯表演方式、音乐形态和舞蹈特征的调查研究,尝试阐述这种古老戏曲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例证和分析来阐释武安花灯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0.
花灯是贵州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属性,集祭祀、歌舞、纸扎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表演、音乐、舞蹈等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本土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