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情是迟子建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迟子建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就在于她作品中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鸭如花》中作家将这种温情散落在罪犯、徐五婆、钟如雷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展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生灵之间的相互关怀,凸显出"爱"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的小说充满人生温情与乡土风情,并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守护庸常人生,归依宁静乡土.凡俗人生中天然淳朴的和谐关系是迟子建将庸常人生作为理想的人生状态的首要视点,乡土世界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则是她将"乡土"作为理想心灵家园的深切探询.迟子建以对人性美的充分展示为母题所营造起的诗意的乡土世界,是人们共同渴望的"梦中田园",这种执著于温暖人性的小说,其创作的意义在于:作家以自己的"心灵返乡"完成了现代人"精神还乡"的旅途.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温情往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其中短篇小说中一以贯之,然而这种"温情"的叙述在对人情的书写、对自然的关注中也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感伤。与此同时,在这种"温情"与感伤中竭力构络着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萧红、迟子建这两位从东北黑土地上走出来的女性作家,有着同样强烈的乡土意识。但在具体内容和情怀的表达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萧红带着满腔的沉痛和悲愤揭露东北的蛮荒愚昧、丑陋黑暗,意在批判和启蒙;迟子建却是怀着异常的温情和眷恋书写乡土的纯净和谐、宁静朴素,意在缅怀与挽留。  相似文献   

6.
迟子建的小说始终不乏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对普通人的人情人性的描绘,对日常生活的内在价值的着力挖掘,给苦难与创伤覆上一层温情诗意的面纱,以期达到一定的疗效。这种"温情写作"使人感到温暖与慰藉,也让人找不到反抗现实的理由。本文通过细读迟子建的小说文本,探讨这种"温情写作"背后所遮蔽的是与现实保持的一种和解姿态,缺失的是对历史的追问与对现实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 ,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 ,多少也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之上 ,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对辛酸生活 的温情表达”。在对亲友、底层民众乃至一些罪犯的描写中,皆闪烁出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这表现了作家可贵的民间立场和善良 情怀。然而其无节制地温情表达,多少地遮蔽了人生世相丑恶与残酷的一面。近年迟子建注意把温情的表达建立在对现实及传统偏见的深刻批判 之上,故显得深婉动人又坚实有力。  相似文献   

9.
二十多年来,迟子建以她丰饶的写作成果和独特的文学个性引起了评论界与读书界的广泛瞩目。透过她的作品,不难发现其文学写作始终践行着一种温情的美学追求,同时在她的各种访谈和一些演讲、笔谈中,也显露出她对人生与文学的理解所具有的温情观念。她相信,人类的温情是苦难人生中的亮色,写作中营造的温情犹如寒夜尺头的晨曦,温情的力量同时也是批判的力量。她多年来坚守的这一温情美学观对当今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文坛,迟子建以描写东北故乡著称,她笔下乡村世界所展露出的那一派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与温情朴质的人性风景,使她的创作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评论界也因此将她的创作认定为"证美"小说.本人却认为其创作在表现人性美人性善与田园牧歌景象的外在表象下充满了矛盾与困惑,并以其近作《疯人院的小磨盘》为例,分析了她的这种矛盾与困惑.由此,发现迟子建作为一位带有唯美倾向的审美主义者与现代人文知识分子这两重文化身份之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1.
《北极村童话》奠定了迟子建悲悯中寻找温情的文学风格.通过童年经验和童话故事的支撑,以儿童视角展现了苦难中的温情这一主旨.迟子建在平淡的叙事与言语中,向我们表达她内心最渴望的东西,善良与温暖.而对于人性之恶,迟子建既展示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又以不屈的信念为不幸的人们寻找出路.在叙事和构建过程中,迟子建执着地保持着难得的沉静和安详,穿透人心灵的温情与厚道,继而继续感动着读者.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是独具特色的,她曾获茅盾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她的许多小说饱含温情,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她的作品并不能归为哪一派,只属于她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部分作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是迟子建依然坚守,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为例,谈谈其魅力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迟子建开始活跃于文坛。30年来,她在小说和散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满"诗的意蕴"的语言、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内容使其散文呈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文章以迟子建散文集《北方的盐》为例,从作品的言语表现风格入手,结合各种修辞手法在叙事写景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分析其散文呈现出的朴素自然、柔美细腻和含蓄温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迟子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虽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空语境,但同样深深扎根于东北黑土地的文化场,“和而不同”地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识。萧红专注于描述封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境遇,揭露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支配与压迫,张扬启蒙的大旗,将觉醒的女性主义投射到作品中,力图唤醒沉睡的女性。迟子建则以温和的女性视角看待两性关系与生死谜题,主张两性平等和谐、生死温情诗意,形成一种超然的和谐之美。两人不同的女性意识下却同样谋求女性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解放,同中存异地展现了东北女作家丰富多样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小说有着浓浓的乡恋情结.这种浓浓的乡恋情结,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说的乡恋情结缘于迟子建对乡土及乡人的热爱,因此,她的小说一以贯之地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多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作者擅长以温情的笔墨描写他们的酸甜苦辣,使得许多读者倾向于重视其作品中温情的美,而忽视了从作品情节的安排布局角度,关注温情在小说中作为作品表现手段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作品《越过云层的晴朗》关于人对自然万物的关切与尊重的动人的描写,并以其那固有的温情之光和悲悯情怀表现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更普泛的尊重,这是对人性的独特的理解,这种独特的理解使迟子建的小说呈现出一种轻灵、博大而又朴素的宁静之关。《越过云层的晴朗》展现了迟子建对“伤痕”的别一样书写。  相似文献   

18.
迟子建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女作家中 ,迟子建是卓而不群的。她的早期小说着意描写东北边陲的自然景致和乡镇生活 ,而坚执民间立场、倾心“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则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在“爱与死”的传统题材领域 ,迟子建也作出了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一直以其独特的文风屹立于文坛,以清新灵动之风淡然地远离斗艳争奇的姹紫嫣红。她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洋溢着温情之光,虽然也常常散发着浓郁的感伤之情,但其总体特征是温情主义。温情的力量散见于她文章的处处,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于晓燕 《现代语文》2007,(12):68-69
迟子建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清醒的智者。其对人格化自然的抒写,或通过移情手法描绘拟人化的风景,或展现人与动物的温情对话,表达了在经济理性时代一个作家所具有的可贵的人文精神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