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关注大学生幸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幸福生活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维护校园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幸福生活观视域下从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五个维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幸福、学会感受幸福、真正拥有幸福和乐于传递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财富与幸福悖论的现实依据和人民幸福感提升的路径,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唯物史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基于唯物史观视域,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幸福缔造之源和党的执政之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政治进步、加强现代文化建设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幸福问题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超越、对科学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创新发展方面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觉;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三大文化资源”、贡献“两大价值理念”方面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信;从道路自强、理论自强、制度自强、社会文明基础自强、对外传播自强等方面赓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自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更好担当起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历史使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国民幸福指数作为新兴的一种测评指标体系,有别于传统评价指标,它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测评对象,力求使之量化为具体的评估指标。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倡导"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幸福指数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测评指标体系甚至有取代GDP的趋势。通过对幸福内涵的解析,以对国民幸福指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为基础,探讨了幸福指数测评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幸福指数的量化、幸福指数与GDP的关系、幸福指数设定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国民幸福感的根本途径——广泛开展"幸福学"尤其是"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时期幸福观的基本框架是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沿承不同的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幸福感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主观幸福感(SWB)与心理幸福感(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观幸福感把快乐定义为幸福,侧重个人的主观体验;心理幸福感把幸福理解为人潜能的实现,从人本质和人发展的角度诠释幸福,使人们对幸福感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6.
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 well-being,简称PWB)把幸福感理解为人的潜能实现,从人的发展角度诠释幸福,接近现代心理健康概念。幸福是客观的,是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转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就,  相似文献   

7.
《家长》2012,(Z1):6
2011年12月,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研报告》。该报告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家庭幸福感的自评分较高,选择"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占70.4%;受访者对幸福感的自评更多偏向于情感和人际关系,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个自信"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理论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个自信"来源于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检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三个自信"。坚定"三个自信",根源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能够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课题,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9.
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这说明人不仅是种(自然)存在物,还是类(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关系的辩证运动中认识自己,在对象化的活动中改造世界。这内在地决定了幸福的社会属性,即幸福绝不是单个人主观的抽象心理体验,还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制度。从幸福的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人民幸福的实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制度自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制度自信,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哲学、社会学的重要范畴。即使每个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但仍值得研究。从"中国梦"的视域中解读人民幸福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回答如下问题:什么才是衡量人民幸福的标准?如何把人民幸福和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如何把握难以数据化的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1.
甘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38-39
通过对宋代中期崔白《双喜图》的赏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崔白画风对当时画坛的影响,崔白深入写生、大胆独创,把花鸟画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崔白所作的花鸟,明显的特点是“清淡疏通,较为活泼”,他不仅与浓丽的黄氏画法不同,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北宋画院里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黄氏体制”。可以说,崔白在绘画上的成就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迅猛的财富增长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相应增加,这导致经济学和心理学都开始反思和探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对两门学科历史的回顾表明,现代经济学和心理学都背离了学科建立伊始时追求幸福快乐的初衷,而积极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则标志着这两门学科向“快乐”方向的回归。目前,经济学与心理学在对幸福的理解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和对快乐计量指标的开发上都体现出合作和互补,且此趋势正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主张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显著特点,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派别和哲学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陈白沙在建构其心学基本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然之乐”的境界之学。其“自然之乐”的境界论,在内容和特征上都体现了鲜明的道家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自问世以来一直很受欢迎,影响经久不衰,其作品本身也拥有出色的艺术成就,按理应跻身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之列。但长久以来文学界给它的定位并不高,这与它的通俗性有关。其实,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藩篱,并且这“藩篱”更不应成为阻碍优秀的俗文学作品被认为是经典作品的潜在因素,经典作品应该好看耐读,是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在<高兴>这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其底层叙述,展示了底层生命的活力及其精神亮色.刘高兴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道在民间的别样理解.  相似文献   

18.
“乐”是陶渊明诗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文字层面上,“乐”具体表现为饮酒之乐、思维之乐、劳动之乐等等;在文化层面上,“乐”反映出陶渊明特有的自适自得的精神境界、和谐的物我关系以及通达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立足于教育管理的视角,将家长和孩子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将教育活动视为管理活动,将家庭教育视为组织的管理,运用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相关原理及具体理论,寻求真正诠释"爱"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幸福:一种相似的"拱廊街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