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满足一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外在表现;精神幸福满足一个人精神发展的需要,是幸福感的内在依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幸福必须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不能因为精神幸福的高尚而贬低物质幸福。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教育的真谛和归宿,让教育成就幸福早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生理因素基本是无法改变的,而很多时候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外在的环境也无法控制,但学生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却可以改变。具体到中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就需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中创造丰富的幸福资源,并从幸福的语文学习中习得把握幸福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幸福  相似文献   

3.
一、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 从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快乐论与实现论。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日益流失。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本文试图分析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从影响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诸因素着手,寻求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中小学生幸福感的内涵 从哲学传统看,"幸福"的概念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类型:快乐论与实现论.快乐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即把欲望的满足作为幸福;实现论认为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产生两种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照苗元江所编制《综合幸福问卷》,调查405位广东民办高职教师幸福指数现状,得出总体单指标幸福感指数和分项幸福指数结果,并对幸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身心健康、物质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及家庭生活满意度等5个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教师幸福感是衡量教师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教师幸福与否,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培育幸福的学生这一教育目的的落实。"圣化"的职业标准、外在的功利性要求和病态的幸福观导致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失落。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追寻幸福之路,需要社会和教师双方的努力。具体有效路径为:寻求内外尺度的平衡点,协调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加强自我反思、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幸福感代际差异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农民对于幸福的追求必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明晰不同代际之间农民幸福感的差异,有益于掌握不同农民群体对于幸福生活的态度。以明确不同年代出生农民对于幸福认识的差异为目标,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幸福的基础上,基于对湖北荆门、宜城地区农民幸福的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分析农民在幸福感认识上的代际差异,并运用相关方法分析幸福感代际差异大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民幸福感的代际差异明显,甚至出现明显的分歧,已经形成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幸福感;(2)幸福感代际差异的大小受到农民自身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阅历、外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新一代农民(80后、90后)对于幸福的认识并没有因为加入个体特征差异、区域条件差异和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过多的改变,已经形成了其比较稳定的幸福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幼儿教师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一般;她们最在意家庭的温馨、身体的健康、精神生活的充实等;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因素有家长不理解、薪酬低等;感到幸福的主要因素有幼儿的天真、无邪、家长、领导的支持和肯定等;并且在幼儿园地域、级别、规模和发展机会、工作压力和收入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教育功能的自然延伸;另一种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安排来实现。有目的地增进学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是关键,形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是目标。  相似文献   

12.
温婷 《中国德育》2008,(2):17-19
幸福是个体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人获得幸福体验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幸福教育可视为在知识上科学“求真”、在品德上积极“扬善”,两者完美统一,最终达到“唯美”境界的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幸福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幸福问题要考虑中国的贫困现状、注重人的全面进步和长期发展、科学对待"幸福指数"研究,还应学习幸福理论的发展模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追求幸福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永恒情结.体育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应以人生幸福为永恒追求,应当关涉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社会幸福.构建幸福体育应当关怀生命、关注人文、关心社会,从而实现体育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本义应是引导学生提高感知、体验、追求幸福的能力,但从当前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中却凸显了教育中幸福的失落,由此幸福观教育的探讨是势在必行的,对幸福观教育的内涵、价值的界定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以期对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建构思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幸福问题,有一种“拱廊街计划”式的相似,好奇的眼睛与征服的野心总使人坚信可以寻觅到开启的密钥,而迷宫般的繁复与庞杂却使其往往无法真正解读幸福的精神暗码。文章试图借用“拱廊街计划”作为某种隐喻,寻求观测幸福问题的“另类眼睛”:其一,在现代性流动、新奇、碎片、偶然的呈现特质中,幸福问题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又是沿着什么样的理路发生变化?其二,生存并跃动于行动者关系中的幸福感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之事?它是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修正的?其三,福特主义的工资增加方式与幸福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结?作为文化实践的幸福教育需要怎样的“延迟”?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对江西师范大学213住青年教师进行综合幸福感调查,并运用SPSSl8.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指数比较高,并且在学科、最高学历、职称及年薪收入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要在制度的不完善、道德观念的转轨、公民意识的缺失以及媒体的负面引导等方面找原因。在理论上可以论证德福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开展荣辱观教育、提升公民意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作用等方面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实现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20.
幸福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管理学理论,如果以幸福管理为导向来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阐述了幸福管理的内涵、应用幸福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意义,通过分析幸福感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幸福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