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以下简称记):1879年,戈鲲化受聘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这可能是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的大学派出教师,去教授中国文化,也是一件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乃至整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但是,一百多年来,这位中美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那么,您是怎样发掘出他的事迹的? 张宏生(以下简称张):1996年,我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刚一安顿下来,就去参观举世闻名的哈佛燕京图书馆。尽管此前就已知道这个图书馆与中国渊源很深,但面对大门、触手可及的墙壁上悬挂着的一幅大照片,仍使我感到震撼。  相似文献   

2.
近日,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并由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出任中心名誉主任。此中心是跨学科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旨在推动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育》2013,(1):128-128
2012年11月2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合作举办、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清源国学讲堂”第三讲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逸夫报告厅举行。本讲主题是“百年儒学的命运与前景”,由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与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吴光教授以对话形式合作主讲。杜维明和吴光教授分别就百年儒学的命运、“儒学复兴”的标志、“儒学复兴”的推动、儒学经典教育、儒学核心价值、儒家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及儒学的前景诸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29日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受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邀请为师大学子作了题为《文化多样性与文明的对话》的讲座。本次讲座是首届哲学高峰论坛系列讲座之一,由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韩震教授主持,郑师渠校长在讲座开始之前为杜维明教授颁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证书。讲座结束后,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会见了杜维明敦授。  相似文献   

5.
沈津教授的力作《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已于 1 999年 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书集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南宋至明末之中文善本书凡 1 433种 ,以书志形式予以著录 ,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藏书借此可窥全貌 ,沈氏之功当不朽矣。然美玉亦有瑕疵 ,兹举一例 ,以求教于方家。该书丛部收有明刻本《闲情小品》一书 ,书志尾沈氏写道 :“钤印有‘国桢臧书’、‘面城精舍’。国桢 ,为谢国桢。面城精舍为曾钊之室名。”按曾钊 ( 1 793— 1 85 4 )字勉士 ,广东南海人。曾任清合浦教谕、钦州学正之职 ,后出任广州学海学堂学长。生…  相似文献   

6.
胡馨月 《留学生》2011,(1):56-56
刚到哈佛不久,就结识了帮关注中国教育的朋友。我们常聚在一起.分享对哈佛新鲜的课程,独特的授课方式、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的感慨.慷慨激昂地对比自己在国内接受的教育和在哈佛领略到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10月9日,来自哈佛燕京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代表签署了协议,将哈佛大学5.1万多本中文藏书制成电子图书。所有这些珍贵书籍都存放在哈佛燕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洪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史学家,他幼承庭训、酷嗜文史,国学功底扎实,对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指掌;青年时期游学海外,潜心经世致用之学.他中西兼修的知识结构,使得他能以理性精神重审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以科学方法界定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他致力于教育的改革,脚踏实地践行本土与国际融合的教育思想.他在燕京大学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在教育史上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是燕京大学校史上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干家.洪业的名字已和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学报》、引得编纂处、燕京图书馆等联系在一起.文章从他在燕京大学期间的教育理念、管理实践以及人才培养理念三个方面加以观照,讨论洪业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所藏东巴经是由约瑟夫·洛克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孙子昆亭·罗斯福收购而来的,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与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合作对这批经书进行整理、翻译。这批经书收集的年代早,大多数是成套的,甚至有些是珍本、孤本,这批经书在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扫描     
中国的儒学比韩国弱多了国学班开办、国学大师开评、国学短信开通……中国的“国学热”可谓持续升温,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争论。复兴国学,是为圈钱获利,还是为传承文化?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被认为是新儒家第三代的领军人物。日前,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中国的文化断代很严重记者:曾有一个关于“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结果受调查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是韩国,中国内地排在最后一位。作为儒学的母国,中国的处境为何如此尴尬?杜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特别是五四运动讲起。当时中国一心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