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事诉讼中,刑事审判程序的基本结构可分为法官庭前活动和法庭审判两个阶段。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的习惯做法,使得我国法官庭前活动打破了近现代刑事审判程序结构。文章旨在通过对我国法官庭前活动现状的阐述,剖析其弊端及成因,并提出改革我国法官庭前活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法官庭前活动的规定,存在庭前法官和庭审法官不分、取消庭前一切实体性活动、庭前法官及其活动对被告人权利保护力度不够等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在立法上可规定:庭前法官和庭审法官应分离;庭前法官可以采取相关实质性审查活动;赋予庭前法官为保护被告人权利而采取相关活动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缺位导致一系列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和庭前程序中产生了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诸多审前程序中的弊端无不与刑事审前法官制度的缺位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必须建立我国的审前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事司法行为是法官依照法定审判程序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活动,这一过程体现了法官对刑事案件进行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基本观念的选择,因此,道德为法官公正裁判提供了价值标准,是实现刑事司法行为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有利于刑事司法判决更符合人性要求。但是法治社会下法官不能以道德标准代替法律标准,应当注重把握刑事司法中道德影响的合理限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是人民法院审判程序的准备阶段,包括公诉审查程序、庭前准备程序两个方面。作为整理和明确讼争要点、提前处理和分流部分案件等诸多功能的程序,应当建立单独的庭前审查庭,改程序审查为程序和实体审查并重,规范法院的行为,以确保当事人诉讼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方式,是当前刑事审判的改革话题中的热点问题。针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节约审判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着眼,以强化庭前准备、庭前证据展示等环节入手,说明了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5):129-133
当前,我国审判中心主义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突显,侦查中心主义、庭前法官预断、行政干预司法审判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司法实务中这些都在影响司法审判中心主义的践行,同时也反映出司法审判中的刑事诉讼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审判中心主义在司法审判中的进程,以拓宽审判中心主义在我国实现的路径,应采取以下措施:从证据审查、平衡控辩主体双方地位为庭审实质化提供保障,防止其流于形式;以原始证据原则保证法官审判中接触的证据材料是最具真实性、权威性的;采用"法官庭前不确定"方法及庭前不接触原则来阻断庭前预断;通过实行法官责任制来增加违法成本消弭行政权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法官在刑事司法领域里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涉及刑事司法活动主体的重要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提高我国的刑事司法水平,构建公正的刑事司法制度,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阐述了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含义,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并论证合理限制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控审分离原则要求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在形式上与实质上彻底分开。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该原则的贯彻还不够彻底,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中还存在许多与该原则精神相背离的地方。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在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设立司法审查机制,由独立于庭审法官的预审法官对公诉案件进行实体性审查,在审判程序中严格限制法官庭外调查及主动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权利,废除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刑事审判程序公正主要有来自法院内部的干预,社会组织的干预,庭审中的控辩关系不对等等原因.解决的途径一是加快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步伐,实现司法独立.二是贯彻直接、言词原则.三是彻底解决庭审中的辩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模式是对刑事审判程序进行简化、抽象所形成的样式。传统的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模式划分只是从一个共时性的视角出发对其外部特征进行考察所得出的理论总结。笔者另辟蹊径,在对刑事审判程序进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把刑事审判程序按历时性划分为压制型模式、自治型模式和回应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控辩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诉讼视角来分析我国现行庭前审查程序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大胆、理想化的设计,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争鸣。  相似文献   

13.
以简便易结的刑事简易程序来处理大量的刑事案件,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效仿的程式。为此,各国均建构了多元化的简易程序体系,我国当前亦在进行简易审判程序的改革。然而,我国的一些简易审判程序改革主张和实践却似乎欠缺法理基础,甚至可能违宪。合理的改革路径应当是创设一种新型简易程序类型——最简易审判程序,同时完善简易审判程序的要件。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是自学考试法律专业中的两门重要考试科目,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两门基本法。司法实践也同样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实体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对程序法的研究与学习。由于刑诉法与民诉法都属于程序法,所以两门课程之间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对审判程序的学习中,更易产生混淆。现将二者在审判程序上的差异作一比较分析。一、刑事诉讼中,审判程序分为公诉案件的审判程序与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而民事诉讼中则无此区分。除了法律明文规定的三类案件属自诉案件,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剖析我国现行公诉案卷移送方式存在的缺陷着手,对比世界两大类型案卷移送方式,提出“跳跃式”改革和完善的建议:确立严格的起诉状一本主义;改革起诉书格式;实行证据展示制度,防止庭审突袭,维系控辩平衡;改革庭前审查程序,实行预审法官和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直接、言词原则作为刑事审判程序中的基本原则,是裁判者和程序参与各方在刑事审判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审判的公正性和诉讼的民主性。直接言语原则和贯彻要求我国立法对有关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制国家普遍遵守的刑事诉讼原则,它蕴含了民主与进步。在我国刑事审判程序中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种保障审判程序自治性的环境和条件,这一原则就很难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切实贯彻,因此,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司法制度和程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诉案件预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刑事诉讼运行中程序正义和诉讼效率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并未设置专门的公诉案件预审程序与独立于实体审判法官的预审法官,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虽然将非法证据排除等重要事项纳入了审前准备程序,但却依旧存在"预审内容"和"预审法官"的规定空白。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法域都在刑事诉讼立法中明文规定了公诉案件的预审制度,其中设置独立于庭审法官的预审法官、完善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增设庭前预备会议程序等许多立法制度与司法实践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袁才荣 《重庆师专学报》2001,20(3):72-74,77
在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利大于弊。我国建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必须解决以下三方面的矛盾:侦查资源的紧缺与高犯罪率的矛盾;传统的人证调查制度与对抗审判程序的矛盾;沉默权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新刑诉法恢复了庭前移送案卷制度,使得庭审法官在庭前已经接触到了包括非法证据在内的所有证据,而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和案件事实问题在我国是由同一审判庭进行审理的,使得非法证据对庭审法官心证形成的污染一直持续到后期整个庭审过程。所以,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就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单独交由上一级法院进行审理,切断非法证据与案件事实庭审法官的联系,是防止庭审法官"心证"受到污染的良策,即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最低一级的审理法院为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