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和鲁迅发生过争论,受到过鲁迅的批评。魏金枝就是其中的一个。1935年,就如何看待文坛上文人相争的问题,魏金枝和鲁迅有过争论。鲁迅写的七篇论“文人相轻”的文章中,有两篇就是专门批评魏金枝的《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好恶》的。这一场文坛上的争论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算不得什么重大事件。但是,鲁迅是很重视的。他在编《且介亭杂文二集》的时候,把魏金枝的这篇文章附在他的《三论“文人相轻”》的后面作为“备  相似文献   

2.
朱家托 《教育文汇》2014,(10):42-43
“教习好!”这是我的祖父朱克诚当年读书时见到老师的问候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祖父在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读图画手工选科。  相似文献   

3.
我与书     
我爱书。书是精神食粮与支柱。我从小学时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父亲把我送入本村简陋的土屋小学读书。老师给我安排好桌凳坐位后,  相似文献   

4.
●最近,眉县教育局、团眉县县委做出决定,授予王新刚“舍己救人好少年”称号,并号召全县中小学生向王新刚学习。 一 王新刚今年13岁,系眉县第五村乡红东小学五年级学生。少先队中队长。去年5月8日下午,王新刚和本村几个同伴去渭河边游泳时,同村初中一年级学生魏杰不慎滑入深水中,在生命的危急关头,正在浅水区游泳的王新刚听到呼救声,奋不顾身地游到魏杰身边,用手臂托起魏杰,魏杰得救了,王新刚光荣牺牲。 (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5.
我与书     
我爱书。书是精神食粮与支柱。我从小学时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父亲把我送入本村简陋的土屋小学读书。老师给我安排好桌凳坐位后,便发给我一册新的抗日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6.
光祈先生号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成都市温江县人,生于一八九二年。祖父王再咸,前清举人,有《泽山诗抄》二卷传世。父展松,字梦生,早卒,光祈为其遗腹子。光祈幼年,依赖寡母生活。九岁进入温江县私塾读书。十三岁,由祖父学生赵尔巽资助,进成都胡峻主办的第一个小  相似文献   

7.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1900年生于福州。“五四”运动期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开始文学创作。1923年大学毕业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执教。1946年去日本,在东京大学任教。1951年回国,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小说散文集《往事》,《关于女人》,散文集《樱花赞》,散文集《关于男人》等。1999年2月逝世,享年99岁。冰心出生在她的祖父谢銮恩(子修)老先生租的一所房子里。她的祖父是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的人,而冰心则是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子。冰心的父亲谢葆璋(镜如)是海军将领,在中日甲午…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1岁)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月二十四日(公历3月26日),苏雪林生于浙江瑞安县祖父县署,乳名瑞奴。祖父苏锦霞,字运卿。父苏锡爵,字少卿。母杜浣清,小名躲妮。1898年(2岁)开始记事。1899年(3岁)1900年(4岁)祖母令缠足。1901年(5岁)祖父调回兰溪,随其行。1902年(6岁)1903年(7  相似文献   

9.
一、童年和求学魏建猷,曾用名守谟,于1 90 9年1月2 0日出生在安徽巢湖畔的槐林镇小魏村的一个耕读之家。幼而聪慧,祖父喜爱备加,教以识字念书,常能过目不忘。6岁进私塾,1 3岁在无为县念了两年小学,于1 92 4年6月到由唐文治任名誉校长的无锡中学就学。在这所优秀的中学里,有两位  相似文献   

10.
在20年代文坛上,“革命加恋爱”的作品曾经风行一时。当时年仅20余龄的魏金枝却不为所动,他凭恃自己的生活积累,来描写他知之已稔的人物,叙述他乡土味浓的故事。在初登文坛的10多年中,孜孜不倦地创作乡土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标一格的作家,为乡土文学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智。魏金枝最初的文学活动,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他在《柔石传略》中说:“五四运动在  相似文献   

11.
镜中人影     
正我是1924年生,在北京一个大的四合院里关起门来长大的。我的祖父比较保守,他说:"女孩子就是不能让她到外面的学校去读书,一到外面读书,女孩子就学坏了。"可是女孩子也要读书,读什么呢?读《女诫》,学三从四德,因此对女子的教育是"新知识、旧道德"。我的祖父绝对没有想到我会到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九周年纪念日。鲁迅原名周树人。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光绪七年八月初三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的东昌坊口。当他出生时,他的祖父在北京做翰林学士,替他起个名字叫樟寿,字豫山。后又改号豫才,名树人。他六岁时入私熟读书,十三岁时,祖父因故被捕入杭州的监狱,接着父亲生了重病,拖延了三年多就死掉了。因此鲁迅的家庭在经济上就陷于困顿的状态。十八岁时他离家到南京,考入不要学费的水师学堂。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一九○一年在这个学校毕业,第二年考上官费到日本留学。他到了东京先进了两年预备学校,起初他志愿学医,以为新的医学可以拯救旧的中国。所以毕业后他  相似文献   

13.
李延良 《老年教育》2014,(12):32-33
<正>2008年10月11日,家父李光友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享年86岁。6年来,父亲崇尚耕读、修德治家、和睦邻里的家事家风,时常再现于梦中,闲暇沉思,心念传承。父亲9岁进入乡国民小学读书,14岁帮祖父支撑家庭,26岁家乡蒙阴解放,开始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当会计,其间多次被抽调去外村外乡处理账务,参加助征和统购统销工作。1951年随县民工大队去沭河工地管账。  相似文献   

14.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生于湖南新化县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成明郁是一位国学渊博的学者,因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弃官还乡,从事教育,办起了学校,让穷人的孩子免费上学。父亲成达陶也是当地知名的秀才。博览群书的家风,自幼影响着成仿吾。他四岁开始识字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受祖父的宠爱,故给他取名仿吾,意思是仿我。 1910年,成仿吾13岁,随长兄赴日本学习。“五·四”运动以后,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一起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动,建立著名文学社团“创造社”,创办多种刊物,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赴  相似文献   

15.
黄雨 《家教指南》2004,(11):9-10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字(今修水)人。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史、西夏文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论述稿》等。陈家乃书香门第,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21岁时便得中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同时又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主张维新变法。陈家一向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6岁…  相似文献   

16.
陈献章(1428—1500)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病夫、黄云老人等.明宣德三年十月二十一日(1428年11月27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城北圭峰山下都会村.少年时随祖父迁居于新会县白沙乡小庐山下(今属江门市),学者遂尊称他为“白沙先生”.白沙“少警敏绝人,读书一览成诵”(《木传》,《白沙子全集》,卷首),辄“闭户读书,穷尽古今典籍,旁及稗官野史,彻夜不寐,困则以水沃其足”(同上).十九岁(1447年)应乡试,考取第九名举人.其后两次赴京会试均未第.二十七岁(1455年)从学于江西临川著名的理学家吴与弼,半年后返归故乡,筑书店“春阳台”,开始教学生涯.白沙父名琮,好读书,善作诗,早逝.母林氏,二十四岁即孀居.白沙与长兄献文,赖  相似文献   

17.
1877年一岁 2月1日诞生于长沙县五美乡荷叶塅贫苦农家。祖父农民,稍懂中医,为其取名懋恂,希勤勉诚实。又名立华,字师陶。16岁自名特立,意在“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 1881年四岁母胡氏和祖父相继去世,家境日困,随父徐树兆及兄立太与外祖父家合居,大姐当童养媳。  相似文献   

18.
崔鹤同 《下一代》2008,(3):38-39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的一个读书人家,她的祖父是清末的一个秀才,父亲吴仲裔早年参加过讨伐袁世凯称帝的斗争。父亲给吴健雄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是希望她能像男子汉一样,成为英雄豪杰。  相似文献   

19.
钱仲联事略     
钱仲联,原名萼孙,以字行,号梦苕,又署知止斋主、攀云拜石师竹室主,江苏常熟人,先世籍浙江湖州。1908年9月26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生于常熟。高祖以上为农民,曾祖父孚威始读书中秀才。祖父振伦,清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官翰林院编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其人李洪波曾国藩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1年)。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死后被追谥“文正”,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曾文正公。其祖籍湖南衡阳,清初迁到湘乡白杨坪村。祖父曾玉屏,一生务农。父亲曾麟书,是位老秀才。曾国藩是长子,5岁开始随父在家读书。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