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做为一名业余撰稿人,我很爱看《新闻三昧》。这本刊物对新闻写作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有些文章读了就能在采访中加以应用,故贵刊深受大家好评。在此我也想提点建议,《新闻三昧》应进一步在编校方面严加把关,杜绝一些不该出现的差错。试举例如下:①第5期第19页左倒数第6行“马止”应为“马上”,右倒数第15行“回签”应为“回答”;②第6期目录专栏“采方生活”应为“采访生活”;③第7期5页上左第一自然段第三行“毛泽同志”当为“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
更正     
第3页左栏倒数第5行和倒数第2行“AO”应为 “A0”。 第9页右栏第20行“FU QING”应为“FUQING”, 第21行“LU LIANG”应为“LULIANG”。 第11页右图下第7行“98”应为“82”。 第21页下栏右第10行“栏目”应为“表身”。 第22页左栏倒数第8行“流”应为“表”。 第23页右栏第1行应为“同一类物理量”,第9行应 为“而共用单位只能是—个。” 第24页左栏表×应改为:  相似文献   

3.
《新闻知识》1988年第11期上差错又有回升。仅举问题的几例: △麦天枢同志的《自问》(第16页右倒数第16行):“况且,我只所以能这样较为直快的言语露出来几瓣儿‘内心’,……”。△张文彦同志的《“请”的忧虑》(第17页左顺数第5行):“这些应时之物当日只所以不忍丢弃,……"。  相似文献   

4.
一封来信     
编辑同志: 谢谢你们寄来的《新闻战线》。在这一期(第四期)第四十一页第一栏(《斯诺和我的写作生活[续]》一文)中,有两个小错:(一)第五行“贵家场(音译)”应作“盔甲厂”,现已拆除,盖了北京车站。(二)倒第四行“《今日生活与来信》”(Life and Letters Today)为英国三十年代著名文学杂志,“Letters”应译作“文学”,不是“来信”。请酌。敬礼  相似文献   

5.
请更正一处错误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一期39页《地州市广播台站应有本地新闻》稿,末句“希望……设法增加当地新闻节的目”不通,如错请更正。一六四团场李跃草  相似文献   

6.
更正     
正《档案天地》第10期第16页第一栏倒数第12行"献县"应为"雄县";同期第26页第二栏第11行"大便"应为"大使"。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及读者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去年12月份在本乡邮电所订了一份《新闻采编》刊物,用于自学新闻写作。可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今天盼明天,明天盼后天,一直盼到8月份才收到第一期杂志,而这本杂志的第二页上清楚写着“双月刊”,为啥在8月份才收到第一期呢?而第二期第三期又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8.
▼凡来稿参赛者须知规则,详见本刊今年第1期第55页“新闻摄影月赛征稿启事”和第6期第63页“编者说明”。另,本刊举办“仰韶杯文体新闻摄影大奖赛”、“《侨乡·侨情》摄影公开赛”征稿启事,分别详见第7期第51页、第11页。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加新闻的数量,便可增加新闻的信息量,因而把增加新闻报道的数量作为追求的目标。例如《强化信息意识,增加信息含量》一文写道: “我看了《今日美国》报的情况后很受启发。……其中一个奥秘就是信息量大。每期约有新闻1000条。除一、二版中一些重点新闻可达三、四百字外,多数都是100字以内的消息”,“第一版必须达到20—25条,其它版25—30条。经过这样的实践,才做到每期有100多条的信息量”(见1991年第7期《新闻与写作》第36页)。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6,(3)
“亲生母亲”辩析四年前的一件传奇新闻:一位善良女人.路遇孤寡全心侍奉一年半后,竟发现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亲生母亲!(见《女友》1996年第4期第19页)句中一位女人称路遇的老者是她的“亲生母亲”,令人费解,建议改为“……老者是她失散48年的生身母亲!...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不揣冒昧,将近来发现贵刊的差错分述如下: 一、知识性错误 1.“辞”“词”不分:10期43页右栏倒17行《汉语大辞典》系《汉语大词典》之误。 2.乱造成语:5期30页右栏6行“屡不见鲜”和8期57页1行“故名思义”显系“屡见不鲜”和“顾名思义”之误。 二、病句 1.句式杂糅:8期63页左栏2行“美国出版商周刊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向随意挑选在出版社工作的2000名调查者  相似文献   

12.
现在许多人都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打字,最容易在同音字的用法上出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应特别注意。比如,《新闻三昧》今年第五期第39页右栏最末一句:“往往会取得异想不到的效果”,句中的“异”字错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编辑部:本刊2002年第10期里面,有多篇文章的标题使用了引号。如第9页《“树荫”,还是“树阴”?》一文。文章里就“荫”与“阴”在正确的使用上,进行了甄别。由此而想,原来的标题,若改为《树“荫”,还是树“阴”?》才更符合文章的中心题义。还有第31页  相似文献   

14.
更正     
本刊2013年第6期发表的《功德言三立圆满桃李杏六秩华实——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彭斐章先生执教60周年庆典侧记》一文,有三个数据错误,现更正如下:P4页倒数第5行中"……于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应为:"……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南京《现代家庭报》今年第一期一版,新任主编在《以报会友谢天下》一文中敬告读者:“……每月奖励一些提意见、提建议提得好的读者……今年各期如有差错,第一个为我报指出者,每处或每字奖三元。”另据报载,湖南株洲《新闻图片报》刊登启事:本报采取“读者参与”的办报方  相似文献   

16.
汤世英同志撰写的“消息写作漫笔”本期发的是第六讲。前五讲是:一、《新闻是报纸的主要文体》(载1984年第一期);二、《真实——新闻的生命》(1984年第三期);三、《以事明理——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载1984年第四期);四、《短小精炼》(1984年第五期);五、《迅速传播新的信息》(1984年第六期).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今年第一期贵刋有差错:①林彪叛逃事件,第13页写的是1971年,这是对的;19页写为1970年,错了。②26页引的人民日报文章《莫愁前途无知已》,应为《莫愁前路无知己》。奇台农场刘金镖编辑同志: 贵刋今年第一期41页有“1927年‘二七’大罢工”字样,1927年应为1923年。某部卫生队王学清上面两封读者来信,指出了上期本刋的三处错误,我们深表感谢。此外,上期本刋还有下列错误,并此更正:①42页头条副题中的“青年”应为“去年”。②44页副题中“高炯干”应与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杂志可称为是刊院学员和新闻爱好者逐渐通向编辑记者水平彼岸的渡船。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但是,我们在读完去年第六期和今年第一期、第四期后,发现在文字方面有些错别字和语法欠妥等现象。如第一期的图片说明,把华山冶金汽车修造厂的“冶”字错成“治”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字错成“斯”字;第四期“形迹可疑”的“形”应为“行”字;去年第六期“这样以来”的“以”字应为“一”  相似文献   

19.
据《新闻采编》1986年第3期44页载文,我党组织在山西最早的机关报是1925年6月30日创刊的《铁血周报》。该报由张叔平、纪廷泽编辑出版。后来,党领导的“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改名为“山西各界反帝国主义惨杀同胞雪耻大会” (简称“山西雪耻会”),为配合反帝运动,将《铁血周报》改为《雪耻周报》,作为山西雪耻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20.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