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孙华 《地理教育》2002,(3):25-2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主要出口农产品,经济发展状况;巴西迁都的原因。 (2)记住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3)理解巴西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 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和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3.思想教育通过分析合理利用巴西的自然资源,认识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珍 《地理教育》2013,(Z1):38-39
一、教材分析"西北地区"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在前几章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对区域地理的宏观分析,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以便后续内容的学习。本节内容安排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之后,旨在突出西北地区鲜明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主要民族等基本情况,掌握重要铁路的分布,了解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特点,认清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深刻认识到我国的人口问题,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课标解读《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差异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具体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心内容可细分如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黄春玲 《地理教育》2012,(10):31-36
一、考点点击1.考点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  相似文献   

6.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西在中国的位置,知道江西的面积和行政区划;了解江西人口以汉族为主,江西主要的少数民族及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了解江西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类对特殊地貌的开发利用,红壤的治理及开发利用:了解江西的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及其利用,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了解江西主要的河流、湖泊及其利用与保护;了解江西的动植物资源;了解江西的环境变化及环境保护,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道江西和家乡的环境概貌;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信息,归纳其自然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度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实现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人口条件也不一样。我国的西北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只能通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来适应最佳人口规模。但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因此,必须借助各种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为西北地区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8.
[课标要求]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获取对各种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学会分析不同的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培养科学的人口观以及辨证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1.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作为开篇。本节主要有3个主题: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  相似文献   

9.
昨天,我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西部等又遭受到一次扬尘飞沙的袭击.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又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十一五”期间,西北地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预防保护与生态修复进展不断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新突破.但是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已威胁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应该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健全水土保持等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图说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活动的关系.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降水的分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的特征;知道澳大利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该国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特点。2 .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澳大利亚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二、学习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人口分布、农牧业和工矿业。三、学…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从1950年至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增长了37%左右;在欠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增加了1倍以上;在最不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增加了2倍以上.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已达到325座,超过1000万人超大城市有20座.预计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将是城市人口.未来城市能否成为居住者的天堂,实现城市的个性化、数字化、生态化、最优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城镇化内源动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从西北地区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入手,分析并指出内源动力不足是西北地区城镇化滞后的根源,进一步分析了内源动力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发掘内源动力,加快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1.知识要求:①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及提出背景②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③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方法,掌握全球及中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6.
曾丽 《地理教育》2001,(4):41-41
教学目的: 1.了解识记:①学生了解我国在全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②知道我领土的范围、面积、四至点及我国的海、内海、半岛、岛屿的分布情况.了解我国的陆界长度及我国的邻国名、位置.  相似文献   

17.
李耕拓 《初中生》2008,(3):119-120
地球上的水虽然非常丰富,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加之水的分布很不均匀,人口急增和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大,以及受到污染等,使得许多地区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湖泊缩小或干涸,沙漠化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人满为患、人为破坏.有关方面应对此高度关注,控制该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人往高处走”则主要是为了改变生存环境。我们知道,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平原大于山区,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城市大于乡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人口分布是动态的,人口总是在不断地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20.
一、考点分析 考点1.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及其转变 【命题角度】以选择题为主,多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基本概念,突出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四类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名称、基本特点,主要分布地区及动态变化特征。注意打开思路,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图文信息,从中提取相关要点,准确判读各类人口再生产类型示意图,找到解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