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习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实验教学真实化,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学同时也要体现学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学中,作者尝试以知识为依托,把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真正体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农业学、林学、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基础,是21世纪的主导科目。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所以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它。生物作为一门教学课程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陶冶法、比较法、探究法等。  相似文献   

4.
让生物、生活零距离,就是要缩短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或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体验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一句话,即走进生活学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服务生活。它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汉字王国     
《小学语文》2010,(10):56-56,59
“吹牛皮”的来历俗语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俗语简练、通俗,形象、活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常能增强表达的效果。比如,“吹牛皮”,是我们经常听到、说到的一旬俗语,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6.
邓晓兵 《考试周刊》2010,(34):208-208
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一门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以介绍大千世界、万物生灵为基础的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教师应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后实践中体现生物学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7.
张荣霞 《学周刊C版》2019,(8):108-108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生物学重要的课程目标,生命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对日常的生物教学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俗语是语言中熟语风格分化的一个品种。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格言、歇后语等,俗语也是它的一种。具体地说,俗语是口头流传的一些通俗的话,是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完整的述谓性的定型语句,在日常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和大自然桴鼓相应。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地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使其融入自然与社会,提升生命价值的意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笔者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悟。生活是生物学的归属,现实生活与生物学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生物学无比枯燥;离开了生物学,生活处处束手束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多,有了生物学的介入,有了书本知识向  相似文献   

10.
正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始终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联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尽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会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概念学习方法。一、纠正错误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错误的,不科学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很多同学把池塘里的鱼作为一个物种。类似的蛇、羊等都被误认为一种生物。再如"呼吸作用"误解为"呼吸运动"等,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学习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进行健康教育,是帮助居民摆脱不健康生活的最有效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生物学中开展健康教育对教师的挑战,从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日常概念,亦称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的教学,而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主要通过社会交往和生活经验自发形成的概念。日常概念是构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生物学日常慨念,如细菌、花、遗传等。如果问到底什么是花,学生往往说不清楚。再如,“两栖动物”.学生认为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这样把龟、鳄等一些爬行动物也包括在其中了,从而缩小了两栖动物的内涵,扩大了其外延。可见,不同的生物学日常概念与其科学概念的差别是不同的。在生物学教学中,尤其是在生物…  相似文献   

13.
孟庆松 《河南教育》2007,(12):16-16
生物学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自然科学。人类现在面临的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疾病等全球性问题,也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因此新课程提出:“注重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物课的教学内容上联系生活、社会、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课改中生物教材和教学的情况.从挂图模型的利用、生活经验的使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从而达到丰富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新课程理念和生物学教学相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赋 《科学教育》2007,13(2):18-19
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情景的创设,教学方式的改进,生物学与生产生活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之一,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的生产、医药卫生事业等关系密切。随着生命本质不断的被揭示,生物学将对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具大作用。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好奇心强、喜欢与人竞争等特点,但又缺乏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学教材中,"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循环途径变化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听课学习后,深受感触,就两种风格迥异的教师对这一课的精彩教学进行赏析,具体说明如何在日常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普遍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为提高中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进更多的生活元素,让生物教学与生活接轨,与生活融为一体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密切相关。"让生物课堂走进生活",就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丰富的生活为背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简单化,以达到激活学习动力,增强主体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的教学效果。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学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生物知识、学习终身受用的生物知识,这是我们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针对具体的教  相似文献   

20.
聂和新 《考试周刊》2013,(78):147-147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改提倡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应渗透于高中生物日常教学活动中。探索生物科学史,体验生命现象的历程,并将生物学原理适宜地运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是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以及情感态度、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