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动作主要由直体跳类、水平跳类、屈腿跳类、屈体跳类、分腿跳类、劈腿跳类等组成,该组所有难度动作必须最大限度地展示爆发力和最大的动作幅度。下面介绍几种C组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以期对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难度动作训练提供参考。一、直体跳转360°成劈腿标准动作:垂直站立,两臂预摆;双脚蹬地、双腿垂直起跳,空中转体360°;身体前倾准备落地,以纵劈腿姿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大学组健美操比赛男单、女单、混合、三人和五人操各项前3名共15套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当前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各项成套难度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在创编比赛套路时提供参考,为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第十三届运动会大学组健美操各单项前3名成套难度动作的选择比例,按照A、B、C、D四个组别为2:1:5:2;选用的难度分值中,男单主要选用1.0和0.7分;女单、三人操主要选用0.60.8分;混双主要选用0.50.8分;混双主要选用0.50.7分;五人主要选用0.60.7分;五人主要选用0.60.7分的动作。选用频率,A组选择多为托马斯和提臀腾起类;B组为直角支撑、分腿支撑和水平支撑;C组为屈体分腿跳类、剪式变身跳类、屈体跳类和科萨克跳类;D组为转体类和依柳辛类。成套中A类难度较多出现在成套的第八个难度;B类难度选择少,没有特别集中在某个位置,C类较多出现在第四个难度, D类较多出现在第一个和第十个难度。  相似文献   

3.
<正>竞技健美操B组难度动作主要由分腿支撑类、直角支撑类、直角支撑分腿类、分腿高直角支撑类、肘撑类、水平支撑类和文森支撑类组成。下面介绍几种竞技健美操B组难度静力性力量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以期提高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水平。一、分腿支撑转体360°标准动作:分腿坐立;分腿支撑,推换手身体转动360°,整个支撑过程保持2秒;手移位不多于4次,回到起始位置(见  相似文献   

4.
毛永 《体育世界》2013,(8):121-122
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难度动作的完成好坏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并结合自已多年的健美操训练的实践,阐述了转体难度动作在竞技健美操中作用.以及对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合理运用转体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是竞技健美操科学训练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从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特点及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要求来看 ,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在完成成套动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健美操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上肢力量训练。1 竞技健美操上肢力量的地位1.1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特点对运动员上肢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健美操的成套动作直观上是以跳来完成的 ,而具体的难度动作又多半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上肢力量 ,例如剪式变身跳转体 180度落成俯撑。该动作由跳步开始 ,空中有转体交换腿动作 ,以落成俯撑结束。此动作要求腾空较高 ,这势必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上肢力量来顺利完成落…  相似文献   

6.
2020年国际体操联合会(FIG)颁布了健美操新规则(2022-2024),2022年竞技健美操世锦赛是首次使用新规则的世界大赛。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7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单人操前8名成套中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分难度是制胜的关键;难度动作出场频率较高的是0.7-0.9区间的难度动作;其0.7与0.9两个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在A、B、C三组难度中B组难度的选择最多;难度组合使用次数较少,多数为D+D的形式;直升飞机类、反切类、屈体跳类、屈体分腿跳类、和剪式变身跳类为本届世锦赛男单前8名使用频率最高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实验测量为主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转体180°屈体跳再转体180°成俯撑C477进行运动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竞技健美操作为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具备该项群的本质特征—即"难、美、新、稳",其难度动作更是整个成套动作的价值基础。竞技健美操规则中指出,竞技健美操的评分由难度分、艺术分、完成分三部分相加。其中在艺术分评定中包含了成套编排中难度动作的编排,而完成分的评定则对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给予打分,可见难度动作的质量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得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A组难度动作的诱导式  相似文献   

9.
陈瑞琴 《体育学刊》2012,(5):123-126
对第10~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与世界各项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所选的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和分值上均高于世界前3名选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类型主要偏重于屈体分腿跳类,动作的完成比世界优秀运动员选用的科萨克跳类的难度大;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用的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而世界优秀运动员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后半套,这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及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下肢动力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双杠动作编排及决赛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双杠夺冠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多以高难度价值挂臂类动作开始提升起评分,后面则以难度价值为D组和E组的悬垂和希里类动作过渡,在下法上均选用前团2周转体180下。(2)双杠项目四个动作组别发展存在非均衡性,Ⅰ组和Ⅲ组动作为多数运动员的选择,难度价值更高的Ⅱ组动作使用较少,难度价值为F组的前团2周转体180下成为下法主流动作。(3)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以D组、E组为主,并向F组、G组方向发展,发展难度永远是运动员不变的追求。(4)成套动作难度是获胜的基础,高完成质量是关键,只有实现“双高”才是取胜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健美操难度水平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0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2002年中国健美操锦标赛和2002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难度及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竞技健美操在编排上比较合理,难度分布适宜,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在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选择上缺乏多样性,有较严重的倾向性;我国竞技健美操选手在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方面有较大缺陷。  相似文献   

12.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编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飞燕 《体育学刊》2005,12(6):125-127
竞技健美操新规则对于12个难度动作中任意2个不同根命名的难度动作进行连接,且均达到了最低难度完成标准,除难度动作本身分值外,还将得到0.1的连接加分;难度动作缺类,每缺一类减1分在艺术评分细节(操化动作组合、音乐的节奏等)和服装的评分要求等也做了修改.从新规则中的难度完成、艺术创新和感染力、运动员自身表现特点来看,我国竞技健美操编排应在正确选择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以及突出竞技健美操的特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健美操动作难度大、变化快、技术复杂,追求动作的全面性、准确性、艺术性、创新性,对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有较高要求。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一切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都必须由各部分的力量素质作保障,没有力量就没有难度动作,更没有难度动作的创新,分析竞技健美操的用力特点、力量训练手段及特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2006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子的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进行了数理统计和量化分析,揭示并探讨了不同价值难度动作的排序规律,以及具有静力性特征的动作和具有动力性特征的动作(文中称为S.F类动作和D.F类动作)的选择与搭配特点,对现代竞技健美操的难度编排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竞技健美操比赛男子单人项目难度编排特点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记录、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 ,对 1997~ 1998年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子单人项目前 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进行了数理统计和量化分析 ,揭示并探讨了不同价值难度动作的排序规律以及具有静力性特征的动作和具有动力性特征的动作 (文中称为S.F类动作和 D.F类动作 )的选择与搭配特点 ,对现代竞技健美操的难度编排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第17届世锦赛采用2022-2024规则,其对成套艺术编排的影响较以往世锦赛更为明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17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三人操前八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在三人操中,难度分值固然重要,但艺术分的提升对于成套总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三人操中女三的搭配在难度中有着不小的优势,合理的队伍搭配,有利于整个成套得分;(3)在难度选择中,依柳辛、剪式变身跳、直升飞机类为三人操热门动作。  相似文献   

17.
钱云梅 《体育世界》2014,(12):13-14
从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宏观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知,针对健美操难度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不仅有助于健美操技术特征的进一步完善,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同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结合运动生物力学对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进行动力学分析,对于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竞技健美操难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其技术特征,并针对c组高难度动作不同阶段的运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为竞技健美操高难度动作的训练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1—12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各个项目前8名成套动作中平衡与柔韧难度动作的选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找出世界竞技健美操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选用的特点与趋势,为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发展和竞技的焦点。其创新方法主要从"难度动作组合"和技术创新采取逆向、递进、移植、组合等方法进行。通过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创新因素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难度动作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艾立尔系统、FAB系统和肌仪器系统,对竞技健美操C组跳跃类典型难度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发现,起跳时髋、膝关节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快速的弯曲缓冲,并控制好起跳的方向。在腾空时,当转体度数较小时并不需要通过减少转动惯量来增加角速度。但是随着难度系数的增加,转体度数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夹臂抱胸的姿势是很必要的。在落地时,由于膝关节不能弯曲,肩、肘、腕关节起到了主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