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2.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别里科夫已在两月前去世之后。接着就说:“他也真怪。”这“真怪”二字。便是小说的“眼睛”。整篇作品便从“眼睛”这儿睁开。领起下叙述。并从始至终贯穿到底,说明别里科夫的“怪”。怎么个怪法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4.
《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消极腐朽令人憎恶的别里科夫。他被视为一个公害,成为了世人都唾骂的公敌。但是,我却不全这么看。首先,我觉得别里科夫很可怜,他很孤独也很无助。试想:虽然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别里科夫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带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来”,无形中给世人套上了一个锁链。但是为什么在他刚刚开始“装进套子里”的时候,没有人去帮助他,开导他跳出套子?难道说在他还没有变得顽固僵化之前,他没有朋友?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因为人性所固有的爱心或者同情心去帮助他、救救他?所以,我认为别里科夫会变得那么消极腐…  相似文献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6.
周洁同学问: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死往往多是唱的重头戏。《装在套子中的人》写别里科夫的死却只有一句话:“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这是不是太简单了? 谁都知道《红楼梦》第十四回中秦可卿出殡的盛况,且不说贾珍早已哭成泪人,倾尽所有,但看那来宾身份的高贵,送葬队伍的庞大,确实非同小可。活着未有惊人之举,死后竟获此殊荣,这样描写确实耐人寻味。别里科夫的死与之相比确是“简单”了点,既没有心  相似文献   

7.
生活本身是不是一只巨大的无所不在的“套子”?十几年前我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神采飞扬、鞭辟人里地讲解、分析契诃夫的名著《装在套子里的人》,心里却充满了别里科夫式的惶惑与忧愁,沉浸在  相似文献   

8.
郭铭辉 《广东教育》2002,(11):41-41
语文课上,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课堂交流正在热烈进行。小张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别里科夫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但漫画上为什么要画他“卷起裤腿”?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甲:这是因为当时下着雨,别里科夫为了裤子不被淋湿,不得不卷起裤腿。学生乙:不对吧,文章开头便说到:“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着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直穿着暖和的大衣。”为了套住自己,他可以不顾一切,怎会怜惜裤腿被打湿?学生丙:我认为,对这“卷起裤腿”漫画家是花了心思的。漫画是讽刺别里科夫在人性的欲望——结婚的冲动下思想不…  相似文献   

9.
赖雯雯 《读写月报》2023,(27):28-31
<正>物象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客观事物,也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主要指小说中出现的道具、物件等。以往我们的小说教学都离不开人物、环境和情节这三个要素,物象其实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在语文教育学习实践中,笔者发现课文《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都有同质的物象值得关注——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标志性衣衫“长衫”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别里科夫的“套子”。在两位作家的笔下,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罗维奇·契诃夫,一八九八年写成的作品,也是他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在这篇作品里,作家塑造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这样一个顽固地维护沙皇统治制度的奴才典型形象。别里科夫的故事,是借“我”(即中学教师布尔金)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的谈话叙述出来的,编选在高中语文第  相似文献   

11.
别里科夫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于1898年创作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心理变态,人格被扭曲的人,而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根源是“套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邱群丰 《学周刊C版》2014,(5):134-13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选人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作品。对主人公别里科夫死因的分析.似乎早有定论。其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别里科夫死于沙皇专制统治。正是由于沙皇的专制统治.导致了他内心的恐惧。再加上身心的孱弱.使得他在一次意外中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巨大概括性的典型。如果说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受俄国沙皇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限制的“套中人”,那么,祥林嫂就是20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15.
<正>好多经典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其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总能深刻的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古今中外的作品莫不如此。相比较而言,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所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描写的别里科夫,却又有着一定的独特之处,比如说人们所熟悉的不是别里科夫这个名字,而是“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样一个称呼。尽管从全文的行文来看,别里科夫这样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行为非常荒诞,与一般的人格格不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都有着深深的被套子装住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别里科夫死了。确切的死期是在俄国大革命的前夜,丧钟敲响在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结尾处。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艺术形象,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必然的结局。别里科夫是在极度苦闷和悲哀中死去的。顽固守旧,整日的惶恐不安,使别里科夫活得实在太累了,“哪怕是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嘴里还老是不停地念叨:“千万别闹出乱子来。”如果只是行为怪癖,也许他的死期还不致于那么快,致命的是他把情感和思维方式都装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当他看到一位同事和他的姐姐骑自行车时,立即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是通过精心构思和设计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的艺术.板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板书应简明扼要,能体现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板书首先要突出课文第一句“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则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中的“才”字.这个“才”把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出来.整篇课文是围绕着“才”展开的,抓住这个字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突出“滚”字,即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了一把“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的”滚”.这个字集中表现了别里科夫这个卑微小人的形象.”滚”和”才”呼应,写出了由人间“才”“滚”到阴间的下场,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19.
剧中人物陈医生:着一身白色工作服。别里科夫:几乎整个人在“套子”中。老栓、杨志:破旧布衣。葛朗台:戴瑞士金表。检查人员:手拿报告单。(幕启。办公室四壁通风,陈医生正在看报,别里科夫浑身“包裹”着上场)陈医生:(愕然)你好,先生,欢迎来到“非典咨询中心”。遇到困难了吧,尽管说。(两人各入座)别里科夫:(取下一只又一只口罩,颤抖着发声)新事物是越来越多了,这非———什么典的,真是可怕,我们城里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才好。(说完又戴上一只又一只的口罩,取出朝向陈医生一侧的耳里的棉花团)陈医生:(冷静)先生,你现在的心理上存在着一些障…  相似文献   

20.
<正>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细腻的笔触、精巧的细节,塑造了众多活生生的经典人物形象。读完《装在套子里的人》后,同学们一定会对文中的别里科夫产生好奇。你能否借由MBTI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重新发现别里科夫形象中更为丰富的层次,继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