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记者要做到“六勤”.即腿勤、眼勤、耳勤、嘴勤、脑勤、笔勤。“六勤”是记者的基本功,但现在有些记者已经淡忘了。他们据文件写稿。凭电话找线索,坐着小车采访,大宾馆内写稿。因此,重温记者的“六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记者要“四能”:能想、能跑、能听、能写;或者说“四勤”:眼勤、腿勤、脑勤、手勤。这些是前辈专家提出,并为新闻界公认,大多数编辑记者身体力行的。然而现时竟有人把记者分为“四流”:“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好稿。”  相似文献   

3.
写好稿,出精品,是每一位新闻报道员孜孜以求的理想,但真正能“心想事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身处最基层的报道员来说,更是好梦难圆。1998年我在新闻从业路上留下了值得记忆的“痕迹”:言论《看着饭桌忙种田》获1998年南通市报纸好新闻三等奖;与《海安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妇女标兵陆美芳结下200多个“致富亲”》获江苏省1998年县市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讯《第200个“穷亲”》获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三等奖。笔者是一名乡镇报道员,学识和水平都属平平之辈,但一年中竟幸运地摘得了几只“大桃”,细细总结之,惟一个“勤”字使然。新闻界前辈把当好记者总结为“五勤”:眼勤、手勤、身勤、嘴勤、脚勤。我则对手勤有更深的体会。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6年来,已记了满满的近20本采访本,它是我弥足珍贵的新闻信息库。许多优秀新闻人物和好的新闻事件都是从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记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记者应具备的“三勤”——口勤、腿勤、手勤。而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优秀记者,光有这“三勤”还不够,还应具备“三心”,即细心、恒心、责任心。细心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类现象,生活、工作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记者可以写出许多好作品,而有的记者却碌碌无为。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前者的新闻敏感性强。而决定新闻敏感性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记者细心与否。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第五届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学员,相隔几年以后的今天又和师兄师弟们相聚在军报函授中心,确实兴奋不已。从当兵的那天起就想当一名军事记者,苦苦追求了十七载,虽未能如愿,但那份追求依旧,初衷不改。多年来,在工作训练之余,仍常常拿起笔来记叙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把我的写作体会总结一下,感受最深的是“五勤”和“四忌”。先说“五勤”。“脑勤”。顾名思义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当大量的素材摆到面前时,一定要动用大脑的功能进行加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同时对应该宣传什么事,怎样报道那些人和物,是用消息…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作为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活动中应注意“四忌”、“四兴”。即:“忌懒,兴勤”;“忌浮,兴深”;“忌傲,兴谦”;“忌吹,兴实”。“忌懒,兴勤”,核心是“勤”。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勤奋,不能懒惰。这是因为,新闻报道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记者在采访中,既要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又要保证工作质量。为了解决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矛盾,最根本的途径是靠“勤”。至少有“六勤”值得提倡:一是眼勤。要眼观四面,去发现和捕  相似文献   

8.
勤能补拙     
陶红 《当代传播》2002,(2):96-96
作为记者,“勤”是一个必要的素质。勤,不仅能使自己的文章出彩,还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在记者岗位上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我深切地体会到“勤”的重要。勤问能借脑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尤其对记者而言,哪一方面的知识都要懂一些,但哪一方面的知识都不是很精通,所以在写稿过程中尤其是写深度报道的过程中,不免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个时候,“勤”字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勤问能使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自己没有精力钻研的一些知识,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勤问能够借别人的大脑为自己所用,使自己的文…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爬格子少说也有10余年。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小路上,我总是苦苦追求,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的作品已在全国10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共有2600余篇,有些被评为全国、省、地、县“好新闻”,我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受表彰奖励40余次。我还被全国近40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在10多年爬格子生活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到了“五勤”和“三准”。 这“五勤”,就是在采写中坚持“腿勤、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这“三准”,就是在投稿中“对象准、栏目准、时间准”。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去一个省级会议采访,遇到一群陌生的“记者”。会议的主持人见来这么多记者,好一顿招待,谁知散会前发稿子,七、八位记者倒溜了五、六位。细一打听,原来都是当地银行的股长、县广播站的干事、工业局的外勤、报道组的组员等,他们通过不同的关系,弄到个记者证,有的还美其名曰:“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一遇活动便蜂拥而至,吃饱喝足便大功告成。还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采访,递上常用介绍信—记者证,谁知接待者把记者证里里外外看了又看,然后又把我盘问一番,弄得我很不愉快。原来他们以前接待过几次“记者”,上了当,真的记者来了也怀疑是假的。  相似文献   

11.
做一个好记者要脑勤、腿勤、笔勤,再加上一点:嘴勤。所谓嘴勤就是敢于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 记者提问的场合不外乎主要有以下几种:记者招待会上提问、独家采访时提问、闲聊交谈时提问,以及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遇到采访对象时提问。 嘴巴被“封”的苦恼 新闻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人无我有,出奇制胜;人有我早,先发制人;人早我好,妙笔生花;人好我转,另辟蹊径……新闻战场龙争虎斗,异彩纷呈,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是记者招待会。有人将其称为“记者擂台赛”,是考验记者“嘴上功夫”的最佳场合,这对常  相似文献   

12.
张竞 《出版参考》2016,(5):46-47
青年编辑作为出版行业的生力军,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外,还应该坚守编辑原则,拥有“心中装有读者”的情怀,要做到“四有五勤”:有技能、有原则、有情怀、有互联网思维,身勤、心勤、眼勤、手勤、口勤.只有这样,青年编辑才能担负起文化引领者和传播者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0,(5):32-34
年初,中国媒体业新锐人物程苓峰的一篇《一流记者挣啥钱》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从业内流传的“三流记者能写稿,二流记者勤跑会,一流记者拉广告”说起,提出一个问题:那些自命清高的“三流记者”,老说自己才是媒体业中坚,掌握最核心的信息和判断,可为啥就不能挣到最多的钱?——记者收入的“商业模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升钧同志在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写的《莫当“穷”记者》一文,分析了记者致“穷”的三条原因。那么,记者怎样才能由“穷”变“富”?我想谈谈三点感受。其一,想当“富”记者,脑子要勤。我们有些记者总是爱向报社领导要题目,自己不肯动脑筋。这种爱国省事,爱吃现成饭的状况不改变,记者是“富”不起来的。一个聪明的富有的记者,应该熟  相似文献   

15.
在记者队伍中,一些人总有写不完的新闻,而一些人则经常闹“稿荒”。这其中除了记者个人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新闻线索不多,记者自然采写的新闻稿量就少;但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则见报的新闻就层出不穷。后者因拥有新闻线索多常被称为“富”记者。而当“富”记者的诀窍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和挖掘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6.
当记者最苦恼的事情是没有新闻可写。没有新闻可写的原因,一是新近的确没有发生具有宣传报道价值的事件;二是虽然新近发生了可报道的事件,但由于事件题材相同(或雷同),类似的新闻早已被同行报道过,再写起来就是“炒冷饭”,没有了滋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报道常写常新、多出彩,甚至达到“旧闻里面有新闻”目的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具体说就是要做到脑勤、眼勤和腿勤,这对于新闻出新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写了《党报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就要有耳目》以后,还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党报的记者来说,要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经常采写优质稿件,通讯员也是不可缺少的助手、朋友和老师。早在抗日战争前期,周恩来同志就提倡新华日报工作人员要勤交友。通讯员,就是记者要勤交的朋友。一些老通讯员对与之相联系的记者历经沧桑都难以忘怀。1946年在重庆《商务日报》任记者的珂琳,对《新华日报》记者王诚给予的帮助“永远难忘”,四十年后还著文表示怀念。南京“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陈升钧同志在去年第10期《新闻战线》撰写的《莫当“穷”记者》一文,分析了记者致“穷”的三条原因。那么,记者怎样才能由“穷”变“富”?我想谈谈三点感受。其一,想当“富”记者,脑子要勤。我们有些记者总是爱向报社领导要题目,自己不肯动脑筋。这种爱图省事,爱吃现成饭的状况不改变,记者是“富”不起来的。一个聪明的富有的记者,应该熟悉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熟悉实际情况,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在日本访问期间,有意无意地向陪同我们的《朝日新闻》记者了解他们培养、提高新闻记者素质的措施和方法。好几位记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他们的“转勤”制度,对我们不无启发。《朝日新闻》的记者,都是经过考试(笔试或面试)录用的。录取后,先送到警察厅担当“警察巡回”,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到警察厅去“蹲点”锻炼”。他们认为,警察厅处理大量凶杀、车祸、火灾、追捕等案件,时间性强,情况复杂,消息得来不易,所以,把新记者放到那里“锻炼”最合适。(据说美国是  相似文献   

20.
正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党报记者肩负社会责任的重大,党报记者如何才能切实履行好光荣的职责,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笔者认为要做到"六到六勤",即身到身勤、眼到眼勤、耳到耳勤、口到口勤、心到心勤和手到手勤。"六到六勤"是依靠群众创造业绩的良好方法 "六到六勤"是调查研究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化,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到最终升华的一个过程,是党报记者走群众路线的直接表现。不论是什么行业,要想将工作干出色,都离不开这"六到六勤"。离了"六到六勤",就会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工作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