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正式开播,以其鲜明的平民性和参与性获得空前成功,继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不仅卫视台、省级台纷纷效仿,推出了民生新闻类的新闻节目,市级台甚至县级台也不甘落后,推出了本地的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由于自身所特有的服务性、通俗性、贴近性、参与性等特点,在县级电视台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并逐渐成为县级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电视传播基层单位的县级台在增加民生新闻节目时,如果定位不清,将会影响到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不利于民生新闻节目综合职能的发挥。笔者从多个角度分析县级台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准确定位,提出县级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解决百姓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开创了江苏省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地市台工作多年,播报了几年的时政新闻,现担任本台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工作中深感以播报时政新闻时的状态主持民生新闻节目,很难与节目风格统一。那么,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以怎样的状态主持节目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电视圈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凡是民生新闻节目做得好的,节目的收视率就高,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好。所以如此,是因为民生新闻的视角集中于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反映了民众心声、服务了百姓生活、体现了地域文化、传承了本土精髓。因此,很好地研究民生新闻的特点.把握好民生新闻节目的运作规律、发展趋势,对办好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时下,电视民生新闻正成为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亮点节目。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地市台民生新闻节目应尽快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8.
县级台的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当地领导的工作日程表和起居注,内容无非是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报道,画面以人头展示为主,解说词则多为"某某指出、强调、再指出、再强调"等,观众对这种节目形态已产生收视疲劳。本文结合诸暨市广播电视台《诸暨新闻》的生动实践,就县级台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转型路径进行了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9.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主要是以群众为中心,展现的都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主持人作为新闻节目的形象代表,自然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与风格由于其节目特性,与传统时政新闻节目有所区别。本文着重分析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培养好的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要聚焦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创新节目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挖掘视听语言的合理性因素渗透到节目中,提高新闻的艺术色彩,打造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应用要从健全评估体系、创设批评氛围和提高媒介素养等方面展开,提高媒体从业者的道德素质,加强自律,为受众创设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传递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9,(10):55-56
电视民生新闻从2002年开始兴起,现已发展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的主流。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体现了电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是电视新闻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一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电视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与不足日益明显。一些民生新闻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止于表层地堆砌日常琐事:有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样态失范.流于随意.叙事风格低俗化。这些势必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媒体大战中,电视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呈现央视、省级台、城市台等多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城市电视台的自办新闻节目面临着央视、省级台的双重夹击,纷纷占领民生新闻阵地,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生新闻大战。但数年之后,诸如新闻节目的同质化、强势  相似文献   

13.
罗智  孙雪梅 《新闻传播》2009,(11):56-57
县级电视台处于“四级办台”中的最低层,资金、人才、资源都无法与大台相抗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因此县级电视台的发展更受到制约。本文从坚持内容为王.增加自办节目:树立品牌意识。办好民生新闻;转变老旧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持续以人本主义、本土化及互动性为营销优势的传统市场架构被层出不穷的多媒体形式所冲击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在文化品位、专业精神、群众路线等方面重视力度有所提升,但是落实到节目和内容定位方面仍存在差距。就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素材选择大众化与平民化而引发的节目内容媚俗化,显然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意改革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李菁 《传媒》2016,(13):91-93
不同于其他节目,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主持人角色定位、语言风格、个性形象等都有着全新要求,《新闻现场》栏目具有内容丰富、时效性强、板块化编排、多媒体联动等特色,栏目主持人在团队、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在主持群打造方面有着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本文以《新闻现场》栏目为例,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群的打造艺术,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邹梨 《东南传播》2013,(7):71-73
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开办了民生新闻节目,福建本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就达到数十家。如今民生新闻的生存状态尴尬,普遍陷入了报道同质化、题材雷同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局面,本文以收视率屡创新高的综艺类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互动手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新闻达人脱口秀》的表现形式的创意和执行。  相似文献   

17.
柳溪 《今传媒》2012,(7):81-82,89
2012年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实施的第一年,各大卫视纷纷选择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并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做了全面的升级。本文以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平民英雄》为例,从传播平台、节目形式和舆论导向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限娱令"背景下各大卫视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8.
尧弘 《今传媒》2013,(6):118-119
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相似文献   

19.
赵红勋 《新闻世界》2011,(1):113-114
电视民生新闻记者作为电视台传播信息的窗口,他们的素质关系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质量。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想在媒体竞争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的素质。本文把电视民生新闻记者细分为电视民生新闻文字记者、摄像记者和出镜记者,并对他们所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县级电视台,地方新闻节目可说是自办节目中的重头戏。由于地方新闻反映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比较起省市级的新闻更贴近群众,是很受群众欢迎的。但是长期以来,县级台新闻节目收视率低,群众对节目不满意,其中突出的原因就是县级台新闻节目中会议报道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