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事物的思维能力。联想不仅借助形象思维,而且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体现出人的认识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写作是否能够展开和深入,往往要看作者能否展开联想。浮想联翩,自然文思泉涌,云集笔端;不会联想,难免文思枯竭,无话可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3.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系统分析、评价得失,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今后实践的一种事务文体。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获得,这就决定了写作总结必须以实写为主;总结就是对实践本质的概括,要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离不开虚写。只有正确认识虚与实的关系,合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才能写好总结,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写作总结要处理好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恰当地运用好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灵活地使用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草木烟霞为实写,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春之精神山之精神为虚写,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在这里,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以虚为用。古人写诗十分重视虚实相生的技巧,那么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时,有时也要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5.
<正>在诗歌中,一般来说,具体事物是实,抽象事物是虚。虚实结合,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化实为虚化实为虚,即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形象,也就是前人说的"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由具体物象生发抽象的情思,诗歌就能产生  相似文献   

6.
王利清 《林区教学》2008,(5):100-102
虚实现象是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从哲学、思维以及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出发,对汉英翻译中词语虚实、数字虚实以及语气虚实三方面作了探讨,并指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文无定法,行云流水。文无定法,指的是在行文中没有固定程式,但这并非说它就没有一定的基本法则和方法。一篇文学作品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表达技巧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客观事物是辩证的,用来反映事物的艺术手法也必然是辩证的。动与静,虚与实,抑与扬,疏与密,浓与淡,正与侧,点与面,它们都是对立的,但作为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得好,却可以在辩证统一中实现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中外古今的陶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表现通透之美的作品,但却鲜见对此作深入论述,笔者不吝浅陋,尝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首先结合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阐释通透之美,接着探讨通透美与民族审美心理的关系,最后从空间、虚实、装饰、光影四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大足石刻艺术的虚实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少不得对比的,有时它甚至成为艺术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显示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加强某种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对比最终要实现和谐,完成艺术创造的巨大使命。大足石刻艺术之卓越创造中,便十分鲜明地表现着颇为强烈的对比意味。在此重点探讨其中鲜明存在着的虚实对比。  相似文献   

10.
综观近年的中考作文题,实题已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实题”,就是以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或某种自然现象为题眼所命的试题。  相似文献   

11.
《易传》在解释《周易》本经时所体现出的变则通、柔以顺的对立统一的审美追求是具有当代意义的。《易传》认为,变化之道和柔顺之德能够引导事物从穷困的极端走向亨通顺遂的发展轨道,从而使生存的意义能因吉祥亨通而具有美好的勃勃生机。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总是虚实相生、阴阳转化的。因此,应该站在整体的长远的高度,审时度势,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谨慎地实践着通向成功人生的每一步,极力谋求一种长居久安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艺术处理中离不开虚实关系。虚实相生,互变.构成中国画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中西虚实观在中国画创作中沟通、运用。  相似文献   

13.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等;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年的中考作文题,实题已逐渐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实题",就是以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或某种自然现象为题眼所命的试题。从组成方式上看,实题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单一型实题,就是指直接用实物(有些也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代历史小说的虚实问题,理论界主要存在三大倾向,即传信尚实倾向、传奇贵幻倾向和虚实相生倾向。三种倾向在虚实主张方面各有侧重,其中“虚实相生”理论更符合历史小说的文体特性。  相似文献   

16.
“虚实”是空间概念——平面构成与立体表现;不同的文化观念——“天人合一”与“模仿自然”;形成不同艺术个性的客观因素——锥形的毛笔与扁平的画笔。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美丽娇艳的奇葩,经典诗歌之所以行之远,其中的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道合一,形神兼备,使得古诗历久弥香。我们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古代诗歌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其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古代诗歌中使用非常频繁。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以比喻来说明“道”的特点的,它波及到文艺创伤中“有”和“无”、“虚”和“实”的关系问题,虚实结合、重虚的方法,表现出中国古代文艺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美学特点,虚和实的具体含义,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主要的有:一,虚和实的关系即虚构和真实的关系;二,虚和实 纹学作品中虚字和实字的关系;三,虚和实的关系就是作品中的神形,情景、意境的对立,四虚即文艺作品,中未直接描写的部分,实即直接描写的部分,对文艺创伤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两种:一是实以引虚,二是虚中孕实,无论实以引虚或虚中孕实,均应虚实相济。  相似文献   

19.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境“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创造意境的一条重要的艺术辩证法则和总的创造方法。实现诗歌意境虚实结合的三条途径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分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