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2.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3.
我班的幼儿刚入团时,对同伴的困难往往视而不见,如看到同伴摔倒,没有人主动去搀扶。我就尝试着运用“情绪追忆法”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集体回忆。我让幼儿讨论:当自已有困难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自己摔倒了,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部分幼儿都说:“在家里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是奶奶,最好妈妈马上来帮忙。”有的幼儿说:“我摔跤后很害怕。”有的幼儿说:“我摔倒时,希望老师看见,因为老师会关心我。”在我的引导下,幼儿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轻快的音乐中,幼儿任意玩起了纸棒,有的在舞小棒,有的在玩“赶小猪”游戏,有的在玩“轿抬子”游戏……教师:瞧!这两位好朋友在说悄悄话呢。大家能听到她们在说些什么吗?幼儿:听不到!教师转向那对好朋友:你愿意把你听到的话告诉大家吗?一幼儿:她说星期天妈妈带她去公园玩了!一幼儿:她说今天早上老师表扬她了!正是由于纸棒的神奇——可以听到好朋友的悄悄话,幼儿已迫不及待地俩俩合作玩起了“说悄悄话”的游戏。有的幼儿在神秘地说,有的幼儿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当幼儿玩意正浓时,教师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向更深层次推进,把刚才…  相似文献   

5.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从小重视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经常向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思考,能促使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之中,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在上看图讲述《帮忙》这节课时,我没有按图上的过程让幼儿讲述,而是只画了小女孩到井边打不到水的画面让幼儿观察,然后提问:“小女孩打不到水啦,谁能帮她想想办法?”有的幼儿说“拿绳子绑在桶上往下放”,有的说“请大人过来帮忙”等。接着,我又出示活动教具说:“小鸭、小青蛙、小兔、小鸡、大象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最近,我班有一幼儿带来一个手转塑料陀螺,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玩。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出疑问:“为什么我转得慢,你转得快?”“我怎么转不起来呢?”“呀,转快了,陀螺上的四个角变成一个圆啦!”……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生成了此次活动。我尝试让幼儿使用记录的方式,从预测———观察———记录———讨论———进一步发现,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步步紧扣,从而激发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  相似文献   

7.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8.
实习老师今天上音乐课,内容是新授歌曲《老母鸡》。她为了让幼儿看清楚“老母鸡”在“吃虫”这个情节,就手拿虫子离开背景图片,在幼儿面前上下抖动,同时问“老母鸡在干什么?”小朋友的视线被她抖动的动作所吸引,有的说“老母鸡在抓痒”,有的说“老母鸡在抖翅膀”。  相似文献   

9.
教自然第一册第一课时,当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自然物体”这个名词以后,让同学们举例说出一种自然物体。有的说山,有的说水,有的说月亮,有的说星星;还有一个同学说雷。这时我紧接着说:“你说雷,我也说雷。雷是不是一种自然物体呢?”同学们茫然。我说:“雷不是物体,它是大自然里发生的一种现象,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自然现象”。接着又把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行上述转折,是随机的,但又不是盲目的,因为前头连续四个同学举出的例子都是正确的,第五介同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没有明确“自然现象”,所以,只要向他们  相似文献   

10.
如果让一张纸和一个纸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那么孩子们肯定会说纸球先着地,因为纸球是个球体,受空气阻力小,而纸会飘,所以下落速度慢,实验过后确实是这样。如果让一个轻的铁球和一个重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呢?从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上发现:重的铁球先着地,轻的铁球后着地,为什么这么猜?解释:因为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一些。真是如猜测的一样吗?准备实验了,做几次呢?有的说两次,有的说三次,或者更多,听到一个声音“越多越好”,是的,取得的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至少五次吧。孩子们开始实验了,他们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站在椅子上,小组内有同学…  相似文献   

11.
敲起小铃铛     
在上课或排队前,让幼儿尽快集中注意力,可以用“听小铃说话”来训练常规。教师用小铃敲出这样的节奏来,请幼儿猜猜小铃在说什么?这时孩子们又要听,又要想,会立刻静下来.有的说,小铃在说:小朋友拍拍手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将整张纸涂得绿绿的,其中什么实物也没有。当你问他画的是什么时,他会说:“这是一片草地,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有时还会将小动物们是怎样玩的也说得非常清楚。如果你再问他:“小动物们在哪?我都看不到呀。”他会说:“躲在草里呢,当然看不到啦。”相信这种“说的比画的好”的幼儿每位教师都遇见过。其实这些幼儿是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只能用简单的色块、符号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情感了。是不是就任由这类幼儿“说得越来越好”而“画得越来越差”呢?这样长此…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另一幼儿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那个幼儿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幼儿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您遇到过类似困惑吗?针对这种情况,您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4.
人们身边许多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学生普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学习《怎样认识物体——土壤》以前,考虑到已接触一些认识物体的方法,我便试着让他们回答“土壤是怎样的物体?”有的说土壤就是泥巴,  相似文献   

15.
一得集     
驼背的大拇指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刘莎我班有几位幼儿特别爱把大拇指放到嘴里吸吮,为此我制作了一个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将其套在大拇指上,痛苦地对幼儿说:“小朋友总是吸吮我,我变成了又丑又怪的驼背大拇指,什么事都做不成……”接着,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在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痛苦表情的指偶,在另一组幼儿的大拇指上套上带有愉快表情的指偶,让幼儿自由表演。最后,我请幼儿讨论吸吮手指的行为。他们有的说:“吸吮手指会把脏东西吸进肚里。”有的说:“手指和指甲会变丑的。”有的说:“我们不要吸吮手指了。”这以后,再也没有幼儿吸…  相似文献   

16.
在给幼儿上看图讲述课《分苹果》时,我问幼儿:“小红把最大的苹果分给奶奶吃,奶奶怎么说?”有的回答:“奶奶说,小红真乖,奶奶不吃,你自己吃吧!”有的讲:“奶奶会说,乖孩子,自己吃吧,吃了好长大长胖。”还有的说:“奶奶说,小红真乖,说着就把苹果放回了盘子里。”没有一个幼儿说“奶奶高兴地吃了起来”。我又问:“你们在家吃苹果的时侯,是怎么分的?”有的说:“爸爸妈妈吃小的、虫虫咬过的,我吃最大的、最红的。”有的还说:“我给奶奶吃,奶奶不吃,待会儿还给我吃。”我猛然醒悟了,是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景不是比比皆是吗?“习惯成自然”,难怪孩子幼稚的心灵中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爸爸妈妈应该吃小的、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一、创设情境,让幼儿自己表演,提出问题编应用题。如给小朋友戴上小白兔头饰,让他们表演小白兔拔青菜,先拔了三棵,后来又拔了两棵,让幼儿编出应用题来。又如请幼儿在大花瓶里插上四朵花,小花瓶里插上一朵花后,再编出应用题。有的说:“大花瓶里有四朵花,小花瓶里有一朵花,一共有几朵花?”有的说:“两只花瓶里共有五朵花,小花瓶里有一朵,  相似文献   

18.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注意力渐渐不集中了,也不积极地回答问题。于是,我灵机一动问:“谁是小博士?”全班幼儿齐声说:“我是小博士。”我又问:“谁的眼睛亮晶晶?”全班幼儿齐声说:“我的眼睛亮晶晶!”经过几遍这样的问  相似文献   

19.
一次期中考试,在造句项里有“苹果”一词。试卷考下来以后,师生反映都很强烈。有的说:“这次怎么让我们用‘苹果’造句?没学过呀!”有的说:“用‘苹果’能造句吗?再说,课文里也没有要求过,这不是超越《教学大纲》吗?”再看看卷面吧,用“爱戴”和“如果……就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学生能很快回答是正确的。如果把这个命题反过来说,也就是它的逆命题: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这个命题是否正确呢?有的学生说正确,有的学生说不正确。那么在课堂教学时,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开始,用形象的比喻来让学生理解这类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以水果为例。大家都知道,梨、苹果、香蕉、桃、橘子等都是水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果”是这些物体的总称,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而梨、苹果、香蕉、桃、橘子等都是“水果”的一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