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小班时,孩子们第一次吃完整的香蕉,曾经闹出过不少的笑话。有的拿着香蕉不知所措,有的干脆直接往嘴巴里送。吃了几次,孩子们都会自己剥来吃了,不过剥香蕉的方法不一,有的从顶部开始,有的从根部开始,还有的从中间开始。多数孩子剥得较快,可也有部分孩子,由于动手能力不强或家中包办代替得多,剥起来动作笨拙,速度也慢。保育员开始着急,冲着个别孩子嚷嚷:“×××,你是怎么剥香蕉的?你这样怎么剥得开?”我定睛一看,这位幼儿是从柄部开始剥的,由于柄部没有丝毫缝隙,他力度又不够,所以还没剥开。我赶忙对保育员说:“你让他剥呗!随便他怎么剥,只…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圈: 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为此,我们常常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巧妙地将教育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一些幼儿园老师在幼儿进餐时说:××小朋友今天吃得真好,吃了三碗,于是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去添饭。这样鼓励其实并不好。因为幼儿的胃容积小,胃腺数目和胃液中消化酶含量少,胃酸浓度低,消化能力弱,如果吃得过多,就会加重胃的负担,不利于健康。恰当的做法是,老师通过家访和平时观察,了解幼儿的饭量。对比较听话、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孩子,进食量可听其自然;而对那些平时在家里已经娇惯不肯多吃的幼  相似文献   

4.
此次游戏的目的在于引导小班幼儿学习用图形、短线画小鸡,并运用已初步掌握的涂染法画出树、云彩、太阳等背景,组成一幅画。为此,在游戏前,我让幼儿玩熟鸡蛋、剥鸡蛋、吃鸡蛋,带幼儿观察小鸡出壳,教幼儿做“鸡蛋变小鸡的游戏动作”。为幼儿准备好图画纸、红绿黄黑四种颜色的蜡笔。在此基础上,我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画小鸡。全过程如下:首先我和幼儿一起玩“鸡蛋变小鸡”的游戏,为画小鸡作准备。大家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一只鸡蛋圆圆(幼儿做团身动作),长出嘴巴尖尖(幼儿两食指尖相并在嘴边做小鸡的嘴),两条腿儿长长(幼儿分别伸出左右腿),小小眼睛眨眨(幼儿眨  相似文献   

5.
一、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我们知道,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例1摇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原定目标:1郾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2郾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修改目标:1郾认识常见水果。2郾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  相似文献   

6.
幼儿常常把糖果、巧克力、旅游纪念品、贴纸等带到班上来送给同伴,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分享同伴的心意,这本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幼儿间的分享行为能否按照他们的愿望进行下去?幼儿所期盼的美好事件能否不受干扰?如果事情违背了幼儿的意愿,是谁以怎样的方式干扰了幼儿?早晨,小班的高涵带了一盒巧克力到幼儿园来,他想分给班上的小朋友吃,巧克力先由教师保管。到了集体交流时间,教师拿出巧克力向幼儿宣布:“这是高涵带来的巧克力,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可以吃。”高涵跑到教师身边:“老师,我想发巧克力!”教师的眼中透出惊诧,问:“你想发…  相似文献   

7.
剥豆子     
星期天上午。奶奶对正在跳绳的蹦蹦大声说:“来!快来帮奶奶剥豆子!”“我不吃豆子。”“真不吃假不吃?”“真不吃。”蹦蹦还是跳他的绳。吃中饭了,蹦蹦趴到桌上一瞧,嘿!葱花炒豆子,真香!馋得蹦蹦口水直往下掉。“想吃吗?”奶奶边舀给他一勺豆子,边笑着说:“下次可得要帮奶奶剥豆子,不剥,这豆子能自己蹦到碗里来吗?" "嗯,嗯,"蹦蹦象鸡啄米一样,一边点头,一边蹦跳一着向房外走去。一会儿,蹦蹦捧着一把剥好的豆子进来,对奶奶说:"我剥好豆子了,奶奶,现在我能吃  相似文献   

8.
金雪 《考试周刊》2007,(15):123-124
在幼儿成长的阶段,人们常常关注的是他们吃好了没有、穿暖了没有、会念几首儿歌、能唱多少歌曲等等,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幼儿的自理能力,也就是幼儿的自我服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他们讲出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猴子走路摆上摆下的。”“我cōng(吃)苹果。”“你还不客气(客气)呀。”等等。幼儿的这些不规范语言,成人往往不理解或觉得可笑,有些家长甚至会误解、责备孩子,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是,仔细地分析一番这些出自幼儿之口的不规范语言,就能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首先,幼儿不规范语言常常蕴含着幼儿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创造。在幼儿的头脑中,由于很少受到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的制约,因而他们的语言中常常出  相似文献   

10.
开心词典     
剥橘子小明和妈妈到阿姨家,阿姨请小明吃橘子。妈妈问小明:"人家请你吃橘子要说什么?"小明说:"阿姨帮我剥橘子。"客气的马甲:昨天你骑马骑得怎么样?乙:不太坏,问题是那匹马太客气了。  相似文献   

11.
刚入园的幼儿,突然被打破了在家里养成的饮食习惯,第一次独立地以集体形式进餐,问题就比较多了;加上幼儿生性活泼、好奇、模仿性强,又极易受周围人们对食物好恶的影响,因而研究刚入园幼儿的进餐问题,就很有必要了。一、对能吃不会吃的幼儿有的幼儿食量很大,但在家里娇生惯养,吃饭靠家长喂;来园后,又不会使用餐具(勺子或筷子),因此常常吃不饱。对这样的幼儿,一要稳定他的情绪,鼓励他大胆进餐;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让与别的小朋友玩;孩子正吃着东西,你跟他要,他会马上藏起来说没有了。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行为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识,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一、激发分享意识1.榜样的力量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应及时为幼儿树立分享方面的榜…  相似文献   

13.
许明玉 《幼儿教育》2002,(12):32-32
吃得过快或过慢的幼儿:尽量将进餐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要求吃得过快的幼儿学会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要求吃得过慢的幼儿专心致志地吃饭,否则饭菜冷了会影响肠胃健康。偏食的幼儿:这类幼儿通常只吃几种菜,久而久之就影响体质。对于这类幼儿,首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安排他们和饮食习惯好的幼儿一起进餐。其次要激发幼儿的食欲,如给菜取好听的名字,向幼儿介绍菜的营养成分,等等。  相似文献   

14.
认识麻     
目的要求:通过看、摸、剥、说等活动,使幼儿了解麻的特征及用途;教育幼儿尊重麻农的劳动,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感情:通过自制玩具钻子,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制作玩具的兴趣。晨间活动指导小值日生工作(照顾自然角、换水、浇水):分发活动玩具,用麻秆穿珠、造型。要求幼儿学习间色穿珠,用麻秆拼出各种形状。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中小男生的挑食行为在托育园里时常出现,除此之外,有的幼儿刚来时什么饭菜都不吃,只喝奶;有的幼儿只吃米饭,任何菜都不吃;有的幼儿只吃荤菜不吃蔬菜;有的幼儿只吃蔬菜不吃荤菜;还有的幼儿只吃根茎类蔬菜,不吃叶菜类蔬菜……面对此类情况,教师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观察了解一开始,教师先不用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喜欢吃哪些菜、不喜欢吃哪些菜。  相似文献   

16.
郑晓云 《学前教育》2006,(12):30-31
“葱”是幼儿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一种东西,但教师在照看幼儿午餐时,也常常发现有许多小班孩子拒绝吃葱。小班幼儿的认知特征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情绪情感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和儿子一起在餐厅里享受了一顿美好的餐点,餐后的水果是一颗颗饱满的葡萄,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欲滴。突然,邻桌传来了一阵童声:“妈妈,我要吃葡萄,你赶快剥葡萄给我吃!”回头一看,原来是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大约五岁的孩子在用餐。禁不住孩子再三的央求,年轻妈妈放下了她吃了一半的食物,开始帮孩子剥葡萄。每剥一颗,就送进孩子的嘴里,然后继续剥下一颗;而孩子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不断地重复张嘴、咀嚼、吞咽的动作,直到盘子里再也没有紫艳艳的葡萄时,年轻妈妈才终于得以继续她的中餐。我对儿子说:“我以后绝对不做这种事!”因为我认为,单就“剥…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九月份,是新生入园的季节。清晨,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新入园的幼儿哭喊着不愿入园,他们紧抱着大人的腿,或拼命地撕扯着大人的衣物,躲闪着老师伸出的双手,仿佛老师是吃人的怪物。即使老师接过孩子,但孩子撕心般的哭声,却让家长们深深地不安。新入园幼儿的这种哭闹现象,其实是一种恋母(亲人)情结,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幼儿入园前,在家里可谓是自由自在,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在他们所熟悉的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有安全感。因此,他们对家庭环境及身边的亲人,有特别强烈的依恋感。而到了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陌生的老师,以及具有约…  相似文献   

19.
在孩子们吃点心时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 :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 ,拣起桌上的点心屑扔来扔去 ,或讲话、打闹 ;有的孩子拖拖拉拉 ,要吃好长时间 ,泼豆浆、掉茶杯、掉点心的事经常发生……教师不但要“组织” ,要维护“秩序” ,还要打扫 ,忙得不亦乐乎。很长时间以来 ,我一直认为这是孩子们调皮、好动所致。学习新《纲要》后 ,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 :我们组织的吃点心活动多以集体活动为主 ,幼儿不得不被动地、消极地等待老师、等待其他小朋友 ,所以才出现有的幼儿无所事事的情形。找出原因后 ,我们改进点心组织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哪一头吃香蕉?一个美国在华女投资人说过令我记忆很深的一句话:“我们美国人吃香蕉是从尾巴上剥,中国人总是从尖头上剥,差别很大,但是没有谁一定要改变谁的必要吧?”她的话,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