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清道光年间红崖碑文拓印于世,时至今日,探究的说法已有五类四十余家,然而其中叙述往往与史实抵牾。其根由在于对红崖碑的源流、拓本的选择以及研究的切入点,均有或多或少的纰漏,因此,对与红崖碑相关的问题进行梳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好太王碑研究已经引起我国学者和日本、朝鲜、韩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考释研究好太王碑文字与历史的过程中.也对好太王碑的拓本进行了调查研究。目前发现的好太王碑拓本有双钩本、双钩加墨本、拓本等几种。其中拓本又有石灰涂抹前后的两种拓本.其年代应以1900年前后来划分,关于石灰涂抹的原因和年代,也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说明。以此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3,(13):50-51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文化史当中,从古至今有很多文化谜案,红崖天书就是其中之一。红崖天书是深藏贵州腹地的一处神秘景观,原名"红岩碑",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15千米的晒甲山的半山腰上。附近的断桥乡龙爪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  相似文献   

4.
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早期拓本,价值颇大。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对拓本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研究成果《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现将此拓本的状况和初步研究情况,以及拓本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兹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5.
《元次山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现在拓本质量较差,是为憾事。河南焦作新发现之明拓本,为研究颜氏书法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相似文献   

6.
红崖碑     
红崖碑又称红崖天书,位于关岭县境内的晒甲山上,晒甲山背靠驰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前临关索岭灞陵河上大峡谷,山势巍峨,道路险峻。此山因三国时诸葛亮率兵南征,让将士在此晒衣甲而得名。在晒甲山的山领绝壁处有古代碑文六方,最西边的那一块最大,高约六米,宽十米,通体淡红,上有数十个若隐若现的古朴文字。字非镌非刻,非阴非阳,大者齐人,小者如斗,排列不整,错落参差,若篆若隶,古朴浑成,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字迹显露天野,历经风雨,其迹不灭。  相似文献   

7.
赵孟頫书写的《头陀寺碑》,行书,书于元大德四年。今见其拓本有传,墨浓如漆,为典型的乌金拓。从碑文后董其昌、张凤翼、陈继儒、王穉登、李日华、杨文骢等人的题跋来看,此拓本约为明末清初所制。由于刻工及拓印技术高,该拓本字口清晰,基本保留了原作的神采,可与大德五年明远所书《前赤壁赋》等行书墨迹作品相映证,可视为赵孟頫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此作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分行布白疏朗从容、如行云流水、气息古雅,整体作品神采飘逸,尽得魏晋二王遗韵。  相似文献   

8.
周萍 《科技文萃》2005,(9):175-176
悬赏百万的"神秘"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文化史当中,从古至今就有很多文化谜案.位于贵州安顺地区的红崖天书就是其中之一,红崖天书是位于悬崖峭壁之上,自古以来它就以迷雾重重闻名于世,几百年来有很多的学者还有不少的爱好者都想去分析它破译它,可惜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够给它一个确切的定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关中地区道教与佛道混合造像碑上的一些典型石刻图像进行考释和解读,可以发现当时佛道信徒在建造造像碑时就把早期的神仙传说题材作为其进行创作的思想源泉,在造像碑上刻画大量表现传统宗教中的长生和成仙思想的图像.这对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该地区造像碑从一开始就与我国传统宗教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中国化和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卢文弨有汉《张迁碑》,拓①技甚工,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取而去。卢归知之,追至其室,仍夺还。未半月,秦暴亡。卢适奠毕,袖中出此碑,哭曰: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