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蓝牙技术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ROK 101007和AT89C51组成硬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HCI和UART协议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有效地解决了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终端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亢亚庆  刘跃敏 《大众科技》2008,(11):159-160
蓝牙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正在加速应用于控制领域,文章应用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爱立信蓝牙模块,在蓝牙传输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应用于电梯断电平层控制的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3.
黄媛婕 《科技风》2013,(12):161
本文以单片机和蓝牙模块为研究对象,用手机向蓝牙模块发送命令,通过单片机控制室内灯的亮与灭以及电机的转动,利用单片机与红外发射接收配合控制数字调压器实现调节音响声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可移动存储设备仍需借助PC端进行数据传输,此项目将蓝牙传输技术运用到可移动存储设备中来解决这一局限性。采用STM 32芯片作为中央微处理器,对外围的蓝牙模块,电源模块,触屏模块,USB接口模块等等进行控制,所组成的USB传输器可利用触屏选择文件并通过蓝牙进行数据传输,非常适合在无PC端的情况下实现文件的传输。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容栅测量系统靠液晶屏显示测量数据,人工读数,不方便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本文设计了一套容栅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对容栅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单片机发送到蓝牙发射模块,蓝牙发射模块可以无线传输容栅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到手机、笔记本等具有蓝牙接受能力的设备。  相似文献   

6.
冉莉  王民 《科技广场》2011,(5):123-125
本文主要介绍了液晶显示模块MGLS240128T与单片机的软硬件接口技术,讨论了单片机与液晶显示屏的直接与间接接口技术,编制接口软件实现了数字、字符及汉字的显示,并解决了显示的定位和平移问题,为其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4,26(6):118-119
打开套件的包装,把集成了蓝牙集线器的鼠标充电器插入电脑上空闲的USB接口,Windows会自动探测到这个新插入的蓝牙设备,然后自动开始安装相关软件,随后,系统会要求你重新启动电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蓝牙协议规定的基本节能模式出发实现蓝牙芯片的电源节能管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USB接口的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RS-232(DB-9)串口的单片机同PC机通信中的一些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实现基于USB接口的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方法,提供了基于USB接口的单片机同PC机的通信模块,编写了简单的串口测试程序,验证了电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短距离无线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志强 《大众科技》2009,(12):63-64,56
阐述了采用AT89C52单片机实现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的原理和结构组成。该系统以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PTR2000作为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单片机跟PC机之间的无线传输。单片机实时进行数据采集,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送到PC机;PC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单片机发送指令。此方案与蓝牙技术相比成本低、功耗低而且协议简单。  相似文献   

11.
蓝牙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小范围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途是为移动设备(手机、PDA和其他便携设备)提供相互通信的能力。蓝牙并非是一项新的技术,但利用Java在MIDP平台下开发蓝牙应用程序却是一项新的技术。为了在JavaMIDP平台下开发支持蓝牙技术的软件,JCP定义了JSR82标准--Java蓝牙无线技术APIs(JABWT)。本文阐述了如何使用JABWT设计蓝牙应用程序,并对串口仿真协议(RFCOMM)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然后应用RFCOMM协议在JavaMIDP平台下开发了蓝牙通信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在对蓝牙技术和无线个人局域网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移动终端设备软件和蓝牙局域网接入点NAP在Windows系统上的实现过程。在防御蓝牙配对PIN码攻击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防御算法,提高了蓝牙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程樱  蒋科蔚 《科技广场》2005,(8):112-113
蓝牙技术以其体积小、成本低、穿透性强等特性在数据传输领域越来越重要,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采用蓝牙技术实现无线传输,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roadening of the range of issues addressed b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in response to ongoing trends of networked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The first trend is the growing scale of HCI, with a transformation of HCI from focusing on individuals to groups to society as a whole, resulting in sociotechnical interaction. The second trend is the increasing convergence of the human and the computer in HCI, leading to cyborg–cyborg interaction.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social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two trends, in particular,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nonhuman agency, including not only the bioagency of humans and nonhuman animals but also the cyberagenc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llective agency of network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bioagency and cyberagency are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ing, leading to growing collaboration not only at and through computers but also with computers.  相似文献   

15.
提出蓝牙高级音频系统的应用模型,设计了一种符合应用框架规范的蓝牙高级音频应用系统软件,实现了立体声音频流的传输、电话免提和无线音视频遥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关盛新 《科技广场》2006,(8):119-120
本文对人机界面的主体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传统意义的主体内涵己经改变,人机界面重塑出一种新的主体,而这种新的主体被进一步虚拟化了。要理解这一虚拟化过程,我们必须强调“信息处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公交车电子候车牌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它是由一台PC机、多个无线收发模块及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显示电路构成的一个局部无线网络。论述了单片机与无线收发模块的硬件接口设计,点对多点无线通信协议的编写,点对多点无线通信系统的软件设计,并对该系统的实现原理和主机端模拟行车路径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usefulness of applying Habermas' universal pragmatics to analyze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terac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is theoretical argumentation. It examines the current common schemes of studies of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inspects their appropriateness and limitations, argues for a pragmatic perspective, and elaborates some of Habermas' idea of universal pragmatics. The second part is a case study. It repor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erification of validity claims in HCI from the universal pragmatics perspective. It describes some patterns in which a user deals with what may be considered as invalid claims of an IR system outputs. A typical sequence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ttern: (1) user invokes a simple request; (2) system replies with a questionable answer; leading to (3) user tries to verify the validity claims of truth, truthfulness, and/or rightness of the system output; and (4) when the available interaction channels cannot support the validation, the interaction becomes a non-communicative process which discourages further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体现词典的语用功能,作者利用Lucene全文搜索引擎的优势,设计并实现了再现某一语言片断的上下文语境(即其原始所在的语篇)功能模块,借助该模块用户可以积极主动探索语言在现实语言使用中的各种搭配用法,以及出现这些用法的上下文语境,从而为自己的积极言语活动(如对话、写作、教学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