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一、小刀会研究开出艺术之花.它走出学者书斋,嬗变为大众欣赏的舞台和电影艺术 上海小刀会研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开拓的一个新课题,它由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而始.人们从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找到了上海小刀会.1951年6月11日,<大公报>发表了署名张乔兰的<小刀会打击法国侵略者>,之后出现大小论文,如王天奖<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历史教学>1953年11月)、罗尔纲<上海起义的小刀会上天王奏>(<历史研究>1955年第6期)和梁任葆<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关系的商榷>(<历史教学>1957年2月),以后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2.
洪仁玕(1822—1864)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的族弟,1851年金田起义时,他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后来在广东组织起义失败,便逃到香港,在香港生活了6年。1859年6月他从香港来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当时正值太平军由胜转衰的危机时刻,他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第二号人物。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凌十八起义141周年、金田起义140周年,1991年11月13日至16日于广东茂名召开了太平天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茂名市政协、花县洪秀全纪念馆、广东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广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联合发起,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南朝鲜、苏联、德国、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的论文达百余篇。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  相似文献   

4.
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广西桂平金田村暴发了反清起义,在此前后,广东、江西等地有如广西(本刊前已发表)一样,也发生了各种会党的反清斗争,与金田起义声势联络。清政府惊恐万状,调兵镇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辑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一册中,多有此专题之上谕,然与上谕有关奏折则有所欠缺,为更多了解史实,将此专题有关史料节录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洪仁玕(1822—1864)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的族弟,1851年金田起义时,他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后来在广东组织起义失败,便逃到香港,在香港生活了6年。1859年6月他从香港来到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当时正值太平军由胜转衰的危机时刻,他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第二号人物。到天京后,洪仁玕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称为《资政新篇》,主张仿效西洋,实行建工厂、开矿山、  相似文献   

6.
道光三十年(1850),在广西桂平金田洪秀全等人酝酿起义之际,其拜上帝会教徒在广东直接响应者,有高州信宜凌十八领导的数千人,嗣后转战粤桂两省三州六县,历时逾年,威震边陲。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凌十八起义在太平天国初创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图围绕这支义军的兴衰历史,进行综合考察,给予一个客观的评说。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台湾人民曾多次举行起义响应太平天国,1862年戴潮春领导的八卦会起义就是其中的一次。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和史籍对这次起义作一论述。八卦会起义是继1853年台湾天地会大起义后又一次大规模的会党起义。1853年太平夭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台湾天地会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6月初,起义军攻占凤山,围攻嘉义县城和台湾府城等地,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起义基本失败后,其余部又参加了同年9月噶玛兰厅的会党起义,其反清斗争一直坚持到次年5月。台湾当局对参与起义的会党首领和群众进行残酷镇压,据台湾官员的奏报透露,起义失败后被杀被俘人员共有一千余人。但是台湾的社会矛盾并未因此而消失,由于吏治腐败依然如故,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土地兼并更加显著,广大农民丧失土地,没有产业的达百分之七十。阶级矛盾日趋  相似文献   

8.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抗清统治者的起义,而广西境内许多州县也爆发了各种会党反清斗争,这里辑录的折片,不仅反映了道光三十年十一、十二月会众反清斗争情况,而且可为本馆编辑出版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的补充,读书收中记载上谕甚多,而为何发此上谕及上谕发出后官员是如何遵旨办理的折片甚少,现予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领导拜上帝会,在广西金田村起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而在此之前,广西地区许多会党的反清斗争此起彼伏,长期不衰.这些斗争虽与拜上帝会不相统属,但对于金田起义却起到推动和掩护作用.这里公布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花沙纳转呈广西生员洗澄清呈文奏折,即部分反映了道光二十九年天地会等会党数万之众,在各自首领的领导下,进行反清斗争,横扫数千里,使广西的柳州、平乐、思恩、浔州诸府州县城乡均受其攻掠,其斗争扰乱了清王朝统治秩序,转移了统治者的视线,使金田起义得以成功.洗澄清是文均出自当地乡绅之手,呈文虽反映对会党反清斗争切肤之恨,然而其所反映的史实,却较为具体详细,不失为研究金田起义前广西地区斗争形势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并借用宗教巩固统治.杨秀清1854年致函英国使节时表示:"天国自起义兴师以来,所行所为,皆遵天父天兄圣旨."太平天国时期,中国大门已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清朝廷与列强的外交关系又长时期陷入僵局,此时太平天国政府的外交公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陈云的外祖父是广东人,据民间传说,早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而随太平军转战青浦一带。太平军失败后,就落户在练塘地区。1870年在练塘和廖陈氏结婚,生下廖顺妹、廖文光,1898年去世,遗体运回广东原籍安葬。陈云生父陈梅堂与生母廖顺妹以务农兼做手工业为生,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隔了两年陈父病故,留下两岁的陈云和十岁的胞姐,家境贫寒,既无田地也无房产,靠母亲帮人缝衣维持全家生活。1909年,陈  相似文献   

12.
徐修宜 《历史档案》2006,(4):130-131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洪秀全领导的农民反清战争,有三种称谓,一曰太平天国起义;二曰太平天国革命;三曰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三种称谓中,则以太平天国运动居多。虽然学术界对这场农民战争的称谓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洪秀全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的武装起义,作为这场农民运动开始的标志,至1864年遭到失败时止,称其坚持斗争14年。《中国近代史词典》在“太平天国革命”条目中称:“1851—1864年(咸丰元年至同治三年)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伟大农民战争。”①《中国近代史》为代表的高校文科教材对此…  相似文献   

13.
光绪十七年(1891)热河金丹道教起义,是晚清民间秘密结社组织的武装抗清斗争之一,是十九世纪末期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起义,矛头直指官府衙门、蒙古王公和法国天主教士,起义烽火蔓延朝阳、建昌、平泉、赤峰四州县,众达数万人。起义军与前来镇压的清军浴血苦战,坚持两个多月。本文拟依据清官档案,对热河金丹道教起义作一概述,以求对这一史实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齐春晓 《兰台世界》2006,(20):57-58
太平天国政权在起义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反映农民革命运动的文书档案,建立了颇具特色的文书档案工作,这些文书档案在整个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太平天国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1853年的台湾天地会大起义,是太平天国时期台湾地方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本文拟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对这次起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组织过太平天国档案材料的收集活动,曾国藩在攻入天京时组织官兵扑救被太平军自焚的宫殿,从中抢救了太平天国的印鉴,曾国藩用心保存了李秀成的<自供>--太平天国从起义到失败的历史记录材料,曾国藩注重收集、保存太平天国档案材料的思想意识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江怀 《档案时空》2006,(9):24-26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十四年间,攻克六百余城,势力波及十八省。洪宣娇勇敢善战、“生性淫荡”,“善妒”,在太平天国的命运沉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次革命之后,中华革命党的武装反袁斗争,与其组建工作差不多是同时展开的。1914年初,逃亡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召集党人陈其美、戴季陶等人商讨回国策动反袁起义的军事计划。旋即指派陈等前往奉天、大连暗设革命党机关部,以联络东北各省反袁力量,从事反袁军事斗争。与此同时,南方革命党人,如湖南的邹永成、王道,广东的朱执信,贵州的凌霄等,也在加紧筹划反袁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9.
一社长到儿童文学编辑室来,就本社近年内的儿童长篇小说出版计划交换意见。她谈到一个选题——组织一部描写太平天国童兵的长篇历史小说。这个想法马上引起我的共鸣,并自动请缨担当这部长篇的责任编辑。太平天国革命是历史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少年儿童通过文学作品更深刻地认识这场斗争,了解同龄人在这场斗争中所经受的磨炼,这对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当代  相似文献   

20.
1、震惊中外的反洋教斗争 1900年6、7月间,浙江发生多起反洋教斗争.1900年7月发生震惊中外的衢州教案,拆毁教堂,处死知县,两江总督刘坤一调兵会剿;7月江山发生终南会起义,攻下江山县城和常山县城,起义人数上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