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不是学习的惟一目的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转到孩子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运用是否灵活等能力培养方面。但考试毕竟是检验、衡量孩子掌握知识程度的“刻度尺”,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仍应该认真对待考试,尤其是在目前仍然要通过考试进高校学习的情况下,考试对学生来说仍十分重要。这也是家长…  相似文献   

2.
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我也是“反对考试家族”的一员。我十分讨厌考试,认为考试不好。期末考试前,老师们不停地用小测验“考验”学生,同学们脑袋里都是一个个数学公式和解词。尤其是在放寒假前,老师们更是不停地说什么考好了就能过好年,考不好就会过糟年之类的话。家长们呢,更不用说,对孩子的要求更高,电脑、电视上早就贴上了“封条”。在学校就受到种种限制的我们,到了家里也被逼着学习、学习、再学习,无奈啊……考试中,我不停地想着老师和家长的嘱咐,一些早已掌握的知识都不翼而飞了,有时脑子里竟一片空白,难免就有…  相似文献   

3.
宋亮 《教育》2012,(8):19-20
教学监督、考试巡场、为优秀学生发奖学金……一切都由学生家长来参与——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在四川省万源市石塘乡中心校开办了校内的“家长学校”,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部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与管理。学校的这种“新奇”的方式带来的是学风校风大变样。  相似文献   

4.
考试的排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学生个体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教师、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每次考试的名次,并且用名次的升降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排队”的方法严重挫伤了许多学生,特别是学生较差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连这些学生的家长也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5.
何建军 《福建教育》2006,(11A):21-22
在一次小学毕业生语文素质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心急如焚、心满意足、因为……所以……”各写一个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围绕“学习、考试、成绩”来答题,如,“上次,我的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我爸爸心急如焚。”“每次考试我只要能达到85分,我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我没有把握。”造句教学本应流光溢彩,答案本应丰富多彩,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造句的答案“清一色”、“千句一律”?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退步、考试作弊、课下打架、损坏公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有的班主任老师就停止学生上课,命令学生回去叫家长,否则不谁进教室。无奈,学生只好硬着头皮把家长叫来,当着家长的面检查、认错,遭到一番“教育”后,才能返回课堂。 逼着学生“叫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 一、逼学生“叫家长”,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不管我,让家长管,这比打我骂我还难受,让我今后怎么见人?”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犯了错为什么罚我父母到校,教训我家  相似文献   

7.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试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家长无奈的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时左右上床入睡,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夜半十二时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无足够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多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家长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接中…  相似文献   

8.
“考试失败,很正常的事吗”,“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要气馁,下次再来”……老师、家长平时安慰我们的这些话我都能背出来。可是如果你原本能够成功,但因为你准备不充分,结果失败了。你不觉得窝囊吗?  相似文献   

9.
臧铁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他至今已主持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教育部工作项目研究、联合国教科文项目等各级课题10多项,主编和参加编辑了多本研究类书籍。目前,他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改革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考试只是诊断“学习病”的大夫问;在和家长的广泛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考试。您组织和参与了多项关于考试的课题研究,能否给家长们介绍一下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考试呢?答:今天的考试和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考试的…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5,(3):33-33
一、在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家长会问:“今天学习怎么样,考试得了多少分?”外国家长则会问:“今天在学校过得愉快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  相似文献   

11.
害怕考试     
在小学,我不害怕考试;上初中后,我开始害怕考试;升入高中,我更加害怕考试。小学考试,我一般都能考90分以上,碰巧了还能考满分,听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总觉得美滋滋的,心想:考试真好。上了初中,尽管我的学习要比小学时努力得多,但每次考试,都没有小学时的分数高。虽然老师鼓励说“这很正常,初中的题比小学要难得多,只要刻苦学习,分数会提高的”。但家长看了分数排名表,就会反问:“难?为啥有的同学考得那么好?还是功夫不到家。”于是,我开始害怕考试。悬梁刺骨,埋头苦读,终于考了一次高分。老师在班上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12.
家庭考试     
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校考试,而实际上,让孩子通过家庭考试也很重要。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由于他做事自信心强,在学校里学习也常表现出色。此篇介绍了“家庭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是这位家长的经验之谈,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3.
案例 初二的紫蓉一贯学习较好,这次成绩下降了几分,老师就马上给家长打电话报警。家长如,瞄大敌,对紫蓉展开系列教育,说服、监督、提醒,搞得紫蓉心绪不宁。月考临近,妈妈不停地说:“又要考试了!别忘了你上次考试的失利,努力学习呀!”紫蓉很烦,但是想到下次考好点,妈妈就不会再唠叨了,于是,忍耐下来。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考试没有多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考一考家长     
考试,考谁?考学生,习以为常;考家长,新鲜事。针对社会上“讲实惠”、“读书无用论”的倾向,邓瑛老师设计的这场“特殊考试”,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渠道的一次有益尝试。怎么办青岛市二十五中学,地处浮山脚下,背靠青山,面对碧海,学生多是来自近郊的农家子弟,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坏无所谓,只要能混  相似文献   

15.
彭丽 《甘肃教育》2008,(2):61-61
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老师和家长都很无奈。如何让学生不怕考试.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并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呢?我以中学第二册语文第三、六单元的内容为主。尝试了一次无卷考试。即可称为“语文知识竞赛”,其效果显著,具体操作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卢永林 《职教论坛》2000,(11):48-48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症结在哪里 ?如何从根本上落实“减负” ?笔者认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而优则仕”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有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流行的干部公共选拔制度更让人们看到了考试的重大作用。在这种影响下,“会考试、考好试”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目标,而没有大量的辅导资料与大量练习,又怎能考出高分呢 ?  2.“会读书,成绩好”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为提高孩子成绩,有的家长不惜代价,又是买书,又是帮孩子选择辅导、强化班………,这种沉重的关爱让每一个明事理…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的心理现状1、由情绪问题而引起学习困难。由于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激烈的竞争及家长、学校、老师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的诸多压力,使许多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日趋下降,由此引发了心理疾病,他们感到自己怎么努力学习成绩也上不去,怎么学也不能使家长和老师满意,感到自己无能,从而心灰意冷,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甚至逃学、离家出走,去寻找一时的痛快与解脱,还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错,但惧怕考试,形成“考试恐惧症”,一考试就紧张,出现心慌、恶心、肚疼等现象,待考完试,症状也就消失了。2、自卑心…  相似文献   

18.
穆紫 《家庭教育》2004,(5A):30-31
按照新课改精神,一些学校的考试成绩开始实行“模糊”制,不再实行百分制,而代之以“优秀”、“良好”、“及格”。这样,家长不必再细抠孩子考试到底考了几分,再为几分之差恼火了,学生也不用因为几分之差而没法对家长交代了。考试实行模糊制,其目的只是为了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提高考试成绩,下面是一些教育专家为家长提供的几项有效方法。一、查明考什么和成绩怎样用。要求孩子所在学校的老师向家长通报考试的时间、范围,以及考试后成绩怎样用。这一方法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提高考试成绩是有帮助的,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宣布的考试范围督促和帮助孩子学习。而且成绩下来以后,家长可以找出孩子存在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二、教你的孩子“考试精明”。1.计算时间:如果你不能很快地回答一个问题,不要延误。在你快速地完成了你能轻松回  相似文献   

20.
《南昌教育》2004,(12):26-26
“我的孩子排第几名啊?”“老师,你把名次告诉我吧,不然我怎么知道孩子学习情况呢?”上海市各中学的期中考试刚过,前来询问孩子考试排名的家长又多了起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教委规定,学校不对外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面对家长们执着的询问热情,老师们在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开始施展“太极拳”巧妙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