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霞  褚明尧 《青海科技》2006,13(6):19-23
本文通过分析青海省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现代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类型,从资源质量、开发环境、区域对比等角度评价了青海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青海省发展体育旅游的区域构想和近期可开发利用的体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会展旅游是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是一种新颖、时尚的旅游方式和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旅游城市的升级与深度发展,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本文论述了会展旅游的含义特点及其经济社会效益,介绍与分析了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现状、趋势和问题,就旅游城市发展会展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城市旅游发展的目标,城市旅游效率评价是城市进行旅游发展资源投入的依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以2005年中国58个主要城市为对象,对这些城市旅游效率的统计特征、分组特征、阶段特征和分解效率对总效率的贡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处于无效率状态,且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0.44;从旅游发展的阶段上看,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更容易进入旅游发展的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其次是技术效率和利用效率。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对上述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认为现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旅游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并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山东旅游强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游次数不断增加且散客规模日益增大,比例逐步升高.人们出游规模的扩大和散客比例的升高.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救助服务等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旅游发展的这一趋势,我们必须逐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张文开 《资源科学》1997,19(2):67-73
武夷山市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久负盛名。本文根据自然资源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质量、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与其它地区环境的关系等,在武夷山市划分出旅游资源保护核心区和旅游资源保护相关区,并提出以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旅游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这是因为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质。都市旅游是旅游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指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活动。都市旅游源于城市,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都市旅游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都市旅游的开发与城市实行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这是因为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质。都市旅游是旅游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指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活动。都市旅游源于城市,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都市旅游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都市旅游的开发与城市实行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纷纷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使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之小,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高密度的人流、大量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以及经营管理开发上的短视化行为,已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从而损坏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魅力,破坏了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环境,不断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使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梁金兰 《未来与发展》2010,31(2):106-109
基于国际旅游环境竞争力理论,选取5项一级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下设32项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六城市进行了旅游环境竞争力计算与比较,并将宁波与其他几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排名偏低。并进而对宁波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指出了宁波旅游环境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宁波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杭嘉湖腹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物特色的水乡田园风光和传统的地方名优特产,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分析了杭嘉湖腹地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开发背景,并对腹地开发前后的网络连通状况进行了比较,认为腹地的开发将促进其现有旅游网络功能的完善,提升其知名度和旅游品位,从而带动浙北旅游业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06,28(3):137-142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基础条件等方面决定了其功能定位与开发方式的不同。旅游功能区划是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功能定位的综合研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编制、执行可以解决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其空间布局的无序性等问题,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旅游开发的最佳综合效益。本文比较分析了青岛海洋观光类、度假类、海岛旅游和水上休闲运动四大旅游资源类型的原生性、组合性、独特性和潜在性等特征;接着在论述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确定东部、南部、胶州湾和西海岸四大海洋旅游功能区,并对其开发重点和地域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制定了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不同等级旅游区的主辅功能,综合协调多种行业用海矛盾,强调海洋旅游资源的复式开发以及空间整合,从而为青岛海洋旅游经济的合理规划和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常春  袁茜  车震宇 《未来与发展》2011,34(8):39-42,51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旅游新理念,是旅游业持续发展追崇的方向。本文在分析低碳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导出旅游碳足迹的概念及其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测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测算出旅游者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碳消耗量,强调降碳的重要性;并最终提出了实现低碳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经龙  郑淑婧 《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经历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是大尺度旅游者的唯一选择,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人们常说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品牌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它们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努力培植、挖掘品牌旅游资源、积极地营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系统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旅游系统的角度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造成旅游地生命周期还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争论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从地理学和经济学不同学科出发导致其研究对象的差异,另一方面对旅游地与旅游产品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从旅游地的角度看,旅游地是组成旅游系统的主体,旅游产品是旅游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地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旅游系统的其他部分作为外在因素影响旅游地演化,并以此构建旅游演化模型。研究表明,通过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来提高旅游地游客的增长率是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史锴 《科教文汇》2013,(36):206-208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乡村旅游从原来单纯的农业观光,逐渐发展为现在以农家乐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乡村旅游点遍及全市各区县。宁波旅游业在浙江的总体实力仅次于杭州,乡村旅游资源点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宁波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的广阔前景,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宁波乡村旅游的途径,提出宁波开发乡村旅游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带动乡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SS的中国各省区旅游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创新  马耀峰  高军 《软科学》2008,22(4):98-104
基于SPSS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进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并按测评结果对各个省区进行了排序;进一步利用系统聚类法对评价单元进行差异性研究与聚类分析。研究显示:主成分分析法能成功实现非线性系统的降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该评价模型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反映各省区旅游竞争力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胡斐 《科教文汇》2012,(27):160-160,162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极大地推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在充分认识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体育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晔 《软科学》2001,15(3):55-59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市场营销理论、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特定情况相结合,按照分析市场环境、细分市场及确定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及策略、市场营销组织及计划的步骤,论证卧龙生态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以此而制定卧龙生态旅游市场的营销计划。  相似文献   

20.
袁媛  廖彦罡 《科教文汇》2014,(11):45-46
旅游人才培养是我国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旅游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从其内容、特点及不足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期待为全面了解中国旅游人才的培养,推动我国旅游人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