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明确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内容及方法,强调幼儿师范毕业生要经过严格的国家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高师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调整,做到课证融合,要对照国考要求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在基础课程模块中加强师德教育,补充通识性知识;坚持实践取向,构建四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清晰定位、突出重点、多媒体呈现三个原则。最后,着眼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要着眼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确定上应围绕重难点问题,在教学手段上应合理运用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3.
说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课,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以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及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资源与条件、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具体阐述说课设计,旨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为后续的课程研究和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赵俊松 《职教论坛》2002,(14):25-25
《环境监测》是中等职业学校环境保护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如何改革这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研究和实践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也是一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任务。为此,笔者在几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对《环境监测》课的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一、教学目标的改革以前,在《环境监测》课教学目标确定时,受传统的学历教育思想影响,只注重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突出系统性,强调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力求与其它课程能充分沟通与衔接,确定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实际,往往期终得到的教…  相似文献   

5.
《公差》课是学生在结束基础课学习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以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实践为理论基础;由于学生专业实践知识和经验少,学习方法仍延续在基础课的学习方法,因此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案方法,以适应培养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教学四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端阳 《青海教育》2002,(11):44-44
信息技术课现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并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如何学习、掌握这一智力工具,教学中应怎样去做?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各门基础学科中,再没有哪一门课能像信息技术课一样具有这么强的实践性了,也很难想象学生在学习信息课的过程中不亲自动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动手实践、上机操作,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金钥匙。我们要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提倡学以致用,在应用中熟练掌握这门现代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方面。1.强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校于1999年招收了首批高职班,并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如何把握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自身的教学方向包括目的、过程等,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一、教学目标的定位明确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培养是提高其各种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目标的首要选择。《大学语文》的教学并不像数理化那样只是一个以训练为主的知识、工具、能力的培养过程,它还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关系着学生心灵塑造的教育性学科,肩负着传递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任务。人文素质的培养所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的全面…  相似文献   

8.
上好《果树栽培》实践课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好《果树栽培》实践课的方法黑龙江省甘南县农业技术高中韩殿园园艺专业的《果树栽培》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搞好《果树栽培》实践课教学,多年来我们做了许多探索,总结出了年生产循环实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生产循环实习,就是根据果树生产的季节性活...  相似文献   

9.
"岗课证融通"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实现岗课、课证、岗证的有机融通,在具体实践中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从需求侧、职业教育特点和课程性质综合进行课程定位;课程开发的主角是企业实践专家与教师;课程内容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必需、够用为宜;课程要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结构设计;科学系统地规划课程资源建设。建议科学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形成校本课程方案;保障企业主体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充分发挥;保持动态、开放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加强"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实践与活动,不是灌输;目标是综合的,是促进全面发展;定位是语文的,也就是要抓住课堂的语文特色,以语言文字为抓手,始终围绕语言文字来展开活动。本文以古诗《旅夜书怀》重读为例来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论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参与具有形态的生成性、主体的依存性、过程的开放性、效果的递增性、程度的顺差性、角色的互变性等特点。研究主体参与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准确理解主体参与 ,可以给他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试论职教哲学构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亮 《辽宁高职学报》2003,5(5):135-137,145
职教哲学是关于职教主体通过职教中介作用于职教本体形成职教行为实践的职教观和一般方法论的理论学说,它是以职教市场化和社会化、素质化和技能化的走势为现实基础,以职教要素内在矛盾和否定关系为动力,具有解析性,批判性,重构性,制导性和方法论等功能的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协同发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化学学科为例,对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内涵进行了解构,认为科学实践由“一般科学实践”“学科实验活动”“学科能力活动”组成,科学认识由“学科核心知识”“学科认识方式”组成。在阐述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的四维模型,对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对科学教育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建构主义在教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强调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在科学教育上指出了科学知识学习的困难性。但激进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根本上有悖于科学理性 ,将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学习的困难性夸大为科学知识不可传授 ,这给教育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在我国进行科学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应用建构主义原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的同时 ,应注意防止激进的建构主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代表着国家意志的实践主体。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的特定内涵.指出了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是多元并存的主体性发挥作用,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人员组成。认为激发主体意识、提升主体素质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哲学意义上看,农民与农业、农村属于主客体的关系,农民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农业、农村则是客体对象。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双方的相互统一,要受种种限制,其中主体自身的限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认识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属性和自然科学属性的交叉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校的特色。近几年的专业发展出现了文科化的倾向,存在发展方向偏离、学科定位有偏差、人才培养机制有缺陷、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和重教学、轻实践等问题,应该重视。国家应加强对学科发展的监督指导,学校应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从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揭示规律、阐释规范、改进实践三个学科任务。成人性、终身性的学科本质属性,构建决策、服务实践的学科工具使命,坚守学术界限、持续变革的学科发展需求是上述三个学科任务的主要价值成因;揭示规律之“难”、阐释规范之“艰”、改进实践之“困”是成人教育学科任务困境的基本现状。追求研究“可重现”以揭示学科规律,致力改革、聚焦目的以阐述学科规范,面向终身教育以改进学科实践,是缓解当前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困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必须在实践论范式中进行。即: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主体性和从主体性出发来理解实践。这是我们研究主体性问题的主要方法。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主体性范畴和实践范畴作出科学的界定;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科学地揭示出主体性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和主体性是辨证统一的,主体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实践是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实践和主体:胜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评价主题:促进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主题的确立,是由教育评价实践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得到教育评价源点学科和教育评价学自身逻辑发展的支持。我们有理由认为: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主题这一命题能够成立,且随着这一主题的真正确立将会对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产生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